突然我想回應一個疑問:你喜歡閱讀長篇幅報道嗎?
ADVERTISEMENT
我得坦誠,在副刊多年,這個問題會在我心中時不時浮現,與同事亦會討論長文功效和受捧程度。長文報道用意是要深掘議題,延伸討論,解答疑問、尋找新的定位和意義。偶爾一些做過的課題會因時代運轉,不斷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此時就可以“新瓶裝舊酒”,用全新視角去看待。舉例網紅商機,我在2018年寫過YouTuber課題,而當時YouTube還是讓人一夜走紅的平臺。如今進入YouTube的門檻可不容易了,你除了要顧慮腳本、素材、畫質,還要兼顧營銷策略。反觀主打短視頻的抖音和小紅書是市場新寵,再不然大量做短視頻Reels,蹭一波熱度闖出來。
2020年,我還做過“虛擬網紅”專題報道,像是日本的初音未來、中國的洛天依、美國的Lil Miquela等等,是存在社交平臺(虛擬世界)的非真人偶像。不料元宇宙橫空出世後,虛擬網紅、Vtuber和虛擬偶像逐漸備受關注,在元宇宙市場擁有更龐大的潛在商機,奢侈品牌也願意投入資源打造虛擬偶像。與此同時,設計師、建築師在元宇宙世界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其實,我最怕讀者不願啃硬長文,只想娛樂至死。尤其現在是流量為王,無論紙媒或網媒都在攻打帶流量的網文和熱門話題。漸漸地,許多具深度與廣度的課題被忽略。即使有人關注,他們會更期待有懶人包來解說事情來龍去脈。我記得多年前有人抨擊谷阿莫的《X分鐘看完XX電影》系列,讓觀眾失去了觀看電影的樂趣和動力。現在反而越來越多喜歡看電影或劇集解說,最常聽到的理由是:我太忙了。
媒體真的需要用流量來決定新聞方向和品質嗎?這交由各家媒體去評斷。猶記得馬華作家黃錦樹說過一句話,“小眾也可培養有素質的讀者。”我在2017年採訪他時,他聲稱,自己是有意識地挑選讀者,通過作品改變他們的閱讀習慣。因為認真寫作的作家也會想要有認真閱讀的讀者。同樣地,認真製作長篇專題報道的媒體,我相信也會希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讀者,一起去解讀和探討社會議題。
實話實說,在碎片資訊時代,每個人都被社交平臺牽著走,GA(Google Analytics)是每個小編的KPI指標,平臺改變流量演算法,大家一起跟著變;平臺若無法帶來更多粉絲,又要另闢多個管道去延續生命,試圖把各階層的讀者都籠罩起來,一個都不放過。反觀一些社會議題無法引起眾人關注,像近期的“海外產子不獲公民權”事件。我不怕課題冷門,最怕人們冷漠。明明與這些議題如此地靠近,卻選擇不看、不問、不關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