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庆日近在眼前,博物馆内正马不停蹄准备国庆特展。今年适逢我国独立65周年,我们正打算通过展示国旗、国徽、国歌的演变,让参观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从英殖民时期至今的历史发展进程。当我们从博物馆藏品中挑选合适的展品时,一份珍贵的文献重现于我眼前。
这份弥足珍贵的文献是《今日马来亚》,为已故丹斯里吴德芳的私人珍藏。《今日马来亚》实际上是一本画册,是当年《星洲日报》为纪念即将来临的独立庆典而出版。全书13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页,1957年8月20日在新加坡印刷发行(马新分家前星洲总社在新加坡),售价是一块五。
ADVERTISEMENT
这本纪念画册的发刊词是以胡蛟的名义发出。胡蛟是“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儿子。在20世纪初,胡文虎为了推广旗下虎标万金油等产品,在东南亚、香港、福建各地开设报馆。其中一些地区的报章业务发展迅速,后来更成为当地的主要中文媒体,如《星洲日报》、《星槟日报》、《星岛日报》等。
胡文虎逝世后,胡蛟分得马新泰4份报纸的管理权,担任社长。当时胡蛟的事业一度如日中天,但最终被新加坡“五月风暴”事件牵连而辞职,胡氏家族势力也在10年内逐渐瓦解,退出马新市场。这些往日的报界风云,日后有机会再向各位细说。
说回这篇发刊词,内容相当有意思,如文中第三段所说的:“愿马来亚自强不息!生聚于斯的华、巫、印、英各民族大众,应视马来亚至上,为马来亚繁荣进步而尽其最大贡献。马来亚五万方里河山之内,各人无分血缘、肤色、语文和宗教信仰差别,互视若骨肉手足之亲,清除一切残存的畛域成见翳障。”独立前的这段话放在65年后的今天,我个人认为依然是我们仍需努力的理想,相信并不为过。
画册内容相当丰富,除了提及我国争取独立的过程,还介绍了当时我国重要的各种行业,如树胶、椰干、锡矿、黄梨、木材等。文中提到“胶锡为马来亚之经济命脉。本邦繁荣,大部赖诸胶锡。”因此,画册用了不少篇幅来介绍树胶的制作和各种采矿方法。
在〈锦绣河山〉章节,更是为马来半岛各地主要城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小助理和两位实习生都是来自森美兰州芙蓉的,当看到有关芙蓉的旧照时,基本都可以认出来。来自亚罗士打的助理除了稻田与牛群,画册中拍摄地点的现况都了如指掌。可见这些地标始终如一,65年过去依然屹立不倒。
其中有好几页是专门介绍当时东海岸马来渔村和村民生活的真实风貌,个人非常喜欢。另外,由于当时马来亚尚处于紧急状态之中,画册也翔实的记录了新兴的新村。
而著述部分收录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文章。从宪制到经济、人口到地理,甚至独立初期的马来语课题,都有专门的论述,可见当时不少国人都对这个即将独立的国家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分量十足,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材料。
由于是默迪卡纪念画册,所以当中有专文介绍描述即将完工的默迪卡体育场。默迪卡体育场现址前身为纪念英王乔治六世登基而命名的加冕公园,独立前一年由国父东姑阿都拉曼选定为政权交接仪式的举办地点。在有限的经费下,这座专门为独立庆典打造的体育场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
最终,公共工程局在不懈努力下赶在独立前10天顺利完工。因此,默迪卡体育场的开幕礼是在独立庆典前一天举行的。这座可容纳超过两万人的默迪卡体育场,是当时全东南亚最大的体育馆。体育场中的两根水泥巨型灯柱曾经是最世界最高的灯柱,即使到了晚上,只要开灯就如同白昼,是当时的一项壮举。
可惜我错过了那个时代,没有机会见证我国万人齐聚默迪卡体育场,高喊“默迪卡”的时刻。但每当重看纪录片,看到各族国人一起高喊独立,内心总是非常自豪。
小时候,我没什么机会去参观默迪卡体育场,所以印象不深。反倒是比邻的国家体育馆,我印象非常深刻。事因小时候国家体育馆出口附近有家火锅店,我家经常到那边吃火锅。还记得那一家火锅用的是炭炉,露天吃火锅,一边望着整片星空,一边吹着凉风,别有一番风味。后来这家火锅搬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味道了。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