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慶日近在眼前,博物館內正馬不停蹄準備國慶特展。今年適逢我國獨立65週年,我們正打算通過展示國旗、國徽、國歌的演變,讓參觀者可以進一步瞭解我國從英殖民時期至今的歷史發展進程。當我們從博物館藏品中挑選合適的展品時,一份珍貴的文獻重現於我眼前。
這份彌足珍貴的文獻是《今日馬來亞》,為已故丹斯里吳德芳的私人珍藏。《今日馬來亞》實際上是一本畫冊,是當年《星洲日報》為紀念即將來臨的獨立慶典而出版。全書138頁,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內頁,1957年8月20日在新加坡印刷發行(馬新分家前星洲總社在新加坡),售價是一塊五。
ADVERTISEMENT
這本紀念畫冊的發刊詞是以胡蛟的名義發出。胡蛟是“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兒子。在20世紀初,胡文虎為了推廣旗下虎標萬金油等產品,在東南亞、香港、福建各地開設報館。其中一些地區的報章業務發展迅速,後來更成為當地的主要中文媒體,如《星洲日報》、《星檳日報》、《星島日報》等。
胡文虎逝世後,胡蛟分得馬新泰4份報紙的管理權,擔任社長。當時胡蛟的事業一度如日中天,但最終被新加坡“五月風暴”事件牽連而辭職,胡氏家族勢力也在10年內逐漸瓦解,退出馬新市場。這些往日的報界風雲,日後有機會再向各位細說。
說回這篇發刊詞,內容相當有意思,如文中第三段所說的:“願馬來亞自強不息!生聚於斯的華、巫、印、英各民族大眾,應視馬來亞至上,為馬來亞繁榮進步而盡其最大貢獻。馬來亞五萬方里河山之內,各人無分血緣、膚色、語文和宗教信仰差別,互視若骨肉手足之親,清除一切殘存的畛域成見翳障。”獨立前的這段話放在65年後的今天,我個人認為依然是我們仍需努力的理想,相信並不為過。
畫冊內容相當豐富,除了提及我國爭取獨立的過程,還介紹了當時我國重要的各種行業,如樹膠、椰幹、錫礦、黃梨、木材等。文中提到“膠錫為馬來亞之經濟命脈。本邦繁榮,大部賴諸膠錫。”因此,畫冊用了不少篇幅來介紹樹膠的製作和各種採礦方法。
在〈錦繡河山〉章節,更是為馬來半島各地主要城鎮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小助理和兩位實習生都是來自森美蘭州芙蓉的,當看到有關芙蓉的舊照時,基本都可以認出來。來自亞羅士打的助理除了稻田與牛群,畫冊中拍攝地點的現況都瞭如指掌。可見這些地標始終如一,65年過去依然屹立不倒。
其中有好幾頁是專門介紹當時東海岸馬來漁村和村民生活的真實風貌,個人非常喜歡。另外,由於當時馬來亞尚處於緊急狀態之中,畫冊也翔實的記錄了新興的新村。
而著述部分收錄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文章。從憲制到經濟、人口到地理,甚至獨立初期的馬來語課題,都有專門的論述,可見當時不少國人都對這個即將獨立的國家深入的探討和交流。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一篇都分量十足,給後世的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參考材料。
由於是默迪卡紀念畫冊,所以當中有專文介紹描述即將完工的默迪卡體育場。默迪卡體育場現址前身為紀念英王喬治六世登基而命名的加冕公園,獨立前一年由國父東姑阿都拉曼選定為政權交接儀式的舉辦地點。在有限的經費下,這座專門為獨立慶典打造的體育場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
最終,公共工程局在不懈努力下趕在獨立前10天順利完工。因此,默迪卡體育場的開幕禮是在獨立慶典前一天舉行的。這座可容納超過兩萬人的默迪卡體育場,是當時全東南亞最大的體育館。體育場中的兩根水泥巨型燈柱曾經是最世界最高的燈柱,即使到了晚上,只要開燈就如同白晝,是當時的一項壯舉。
可惜我錯過了那個時代,沒有機會見證我國萬人齊聚默迪卡體育場,高喊“默迪卡”的時刻。但每當重看紀錄片,看到各族國人一起高喊獨立,內心總是非常自豪。
小時候,我沒什麼機會去參觀默迪卡體育場,所以印象不深。反倒是比鄰的國家體育館,我印象非常深刻。事因小時候國家體育館出口附近有家火鍋店,我家經常到那邊吃火鍋。還記得那一家火鍋用的是炭爐,露天吃火鍋,一邊望著整片星空,一邊吹著涼風,別有一番風味。後來這家火鍋搬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了。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