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网络流传了一则帖文,有个月薪1500令吉的网民成功购买了新款第二国产车(Perodua)Alza。但是,对方每个月要支付九百多令吉车贷。为了解决财务困境,对方在网上询问省钱妙招。不料此帖文引起热议,不少人纷纷留言打脸讽刺,指对方不自量力。当然也有好心网民建议开拓副业增加收入。
这件事与“先买后付”没太大关系,然而两者有着相同本质需求,那就是凡事得量力而为。当“先买后付”在全球蹿红后,就有分析发现Z世代(出生在1995-2009年之间)很追捧这个消费模式,原因在于这个模式太方便了。尤其在这个讲求速度的年代,“先买后付”能让他们轻易申请消费额度去购买商品,之后再慢慢摊还款项。只可惜,很多人高估自己的还贷能力,最后背负一身债。倘若这个情况持续下去,会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ADVERTISEMENT
报道:本刊 林德成
照片:本报资料中心

Z世代为什么会喜欢“先买后付”?我想,很大成分是整个电商产业的演进,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态度和行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八打灵再也10日讯)一名母亲最近分享自己对儿子将所有的开斋节青包捐入清真寺捐款箱的做法表达不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
原本应该是对孩子的“财务管理”教育,结果变成了母亲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愤怒和讽刺。她认为儿子的做法“缺乏责任感”,并将其称为“典型的Z世代——拿别人的钱做慈善。”
在社交媒体的一篇分享中,这位母亲写道:“今天我随口询问儿子打算怎么处理这些青包,没想到他竟告诉我说他已经把钱全投进清真寺的捐款箱了。”
这名母亲听了孩子的回答后感觉非常失望:“醒醒吧孩子,你可以帮助穷人,而不是吧自己变成穷人,看看我们家里还有许多需要支付的账单……”
尽管这名母亲希望通过分享获得网民支持,但许多网民并不买单,反而称赞其儿子的行为是一种崇高的品行,可以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一位网民说道,“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会为他感到骄傲。”
另一位网民指出,“想象一下,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帮助别人的心,而不是将钱存起来。他这样做没有错,反而很美。”
还有一位网友提到:“他没有变成穷人,而是帮助有需要的人。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与年龄和背景无关。不要因为孩子做了好事就批评他。”
大多数网民的反应都是称赞孩子在布施中展现的真诚与善良。
一些人还表示,这名母亲应该感到感激,因为在这个容易受到物质文化影响的时代,孩子能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选择捐赠,这不是弱点,而是力量。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