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網絡流傳了一則帖文,有個月薪1500令吉的網民成功購買了新款第二國產車(Perodua)Alza。但是,對方每個月要支付九百多令吉車貸。為了解決財務困境,對方在網上詢問省錢妙招。不料此帖文引起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打臉諷刺,指對方不自量力。當然也有好心網民建議開拓副業增加收入。
這件事與“先買後付”沒太大關係,然而兩者有著相同本質需求,那就是凡事得量力而為。當“先買後付”在全球躥紅後,就有分析發現Z世代(出生在1995-2009年之間)很追捧這個消費模式,原因在於這個模式太方便了。尤其在這個講求速度的年代,“先買後付”能讓他們輕易申請消費額度去購買商品,之後再慢慢攤還款項。只可惜,很多人高估自己的還貸能力,最後揹負一身債。倘若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會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林德成
照片:本報資料中心
Z世代為什麼會喜歡“先買後付”?我想,很大成分是整個電商產業的演進,改變了他們的消費態度和行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如果不是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先買後付’服務,我想不到有誰更適合推出這項服務。但是,他們在風險管控或許要做得更好一些。”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教授黃錦榮博士說道。
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在本地擁有一些市佔率,掌握了用戶群的大數據。黃錦榮博士認為,科技公司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得知一個人過往的消費行為,計算違約風險的幾率,再決定要不要給對方使用“先買後付”服務,包括消費額度和賬期。
“你問我這個年紀的人,一定是說要有工作、有儲蓄,凡事量力而為的思維。哪怕你給我‘先買後付’服務,我也會無動於衷。因為我經歷過(刻苦)。如果是中學生,他們剛畢業就有機會使用這項服務,就很容易就會接受這種信貸方法。”
毫無疑問,“先買後付”提高了年輕人的消費慾望。想要購買高價商品時,再也不用省吃儉用,而可以憑這個方式擁有商品。無形中會讓社會新鮮人、自由業者、零工一族、Z世代選用這個方式支付開銷。“對一些人來說,現在已經不再是身上有1000令吉,只能購買1000令吉物資的時代了。”
想用“先買後付”?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黃錦榮博士聲稱,“先買後付”的用意是平滑(smoothing)用戶的消費和收入之間的偏差。它可以暫時解決財務問題,等到發薪或有錢的時候再來填補債務。因此,在使用這個模式之前,先問自己是否具備兩個條件:一、嚴格的財務紀律;二、用來購買耐用品或快消品?當你購買家電和傢俱,短期內肯定不會再購買,那麼12個月或24個月的免息分期付款可以減輕經濟負擔。
最怕是購買快消品和不耐久的產品(perishable good),消費者需要在4個月或6個月內償還款項。可是,這些快消品使用期限很短,重複購買率很高。“你很容易在信貸期限內,比方說3個月或半年內重複購買,變相也會累積很多‘先買後付’債務。”
還有別忘了消費者或許會使用多個“先買後付”平臺,一不小心就超前消費,陷入債務漩渦。“這將會是一種金融陷阱,你需要比信用卡用戶有更高的財務紀律。可是,往往會使用‘先買後付’的人都是低收入者,個人財務管理和醒覺意識都比較低。”
至於“先買後付”會影響年輕消費者走向精緻窮之路嗎?黃錦榮博士聲稱,暫時無法判斷,但這個工具能夠讓他們不用揹負太多經濟壓力。如果本身不具備相應的賺錢能力,那麼精緻窮的生活會讓一個人透支未來,去換取一個短暫的美夢。很久以前,當信用卡面世時,就有人曾說過信用卡會導致人們掉進衝動消費的陷阱。如今,我們把信用卡換成“先買後付”,同樣也會出現這種局面。
年輕人真的喜歡精緻窮?
大馬年輕人真的會沉迷在精緻窮的生活嗎?恐怕沒有確切的答案。但黃錦榮博士可以確定,新生代對時間的價值判斷有另類解讀。如果一個人看重未來,會不介意當下刻苦一點,以便將來活得更豐腴舒坦,這也解釋為何老一輩人講究儲蓄而不是開銷。現在更多人會權衡當下比較重要,如果現在都活不了,將來還談什麼活得更好一點。對此,許多人定位Z世代是喜歡及時行樂的一代,然而黃錦榮博士卻不認同,享樂主義已經存在很多年,不是新世代獨有的態度。
倒是科技發展為金融行業創造了新面貌,讓市場出現“金融民主化”的現象,打破中間媒介的隔閡,以便所有人都能參與金融體系裡面。他舉例,以前交易股票,需要到股票行申請賬號和審核身分。買賣股票還得撥電給股票經紀代為處理。如今,任何人可以在網上註冊賬號,即使不具備任何專業投資執照也能一鍵下單購買股票,幾乎是零門檻了。他補充,好處是不用再通過中間制,而壞處是無法把控風險,人人可以借貸消費,提款投資。
當初電子錢包推出時,很多人以為會恪守紀律,不會隨意充值和胡亂花錢。然而,長期下來,當用戶啟動了自動充值後,每次消費掃碼付款,到了月尾賬單就會發現信用卡開銷變高了。黃錦榮博士笑說,永遠不要低估人的惰性和無知,人們還是需要監管局來管制這些平臺,以保護消費者。“很多金融科技平臺是想要避開監管局,不要有中間媒介。對我這種老一派的人來說,國家銀行介入管制‘先買後付’平臺絕對是一件好事。”
“先買後付”滿足零工一族金融需求
“先買後付”出現的時候,各國的審核機制略為寬鬆,監管局沒有設下嚴格條例,頓時成為一股消費新浪潮。過去兩年,“先買後付”在歐美國家急速興起,尤其在疫情期間,許多年輕消費者利用這個形式支付開銷。作為科技巨頭的蘋果近期也宣佈進軍這個市場,在6月份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2)上推出“Apple Pay Later”服務,允許用戶使用“先買後付”購買商品。
黃錦榮博士說,外國當地有很多人參與零工經濟,想要開戶頭或借貸會有很多阻撓,而“先買後付”繞過了這些障礙,亦滿足了這個群體的金融需求。大馬Ablr首席執行員陳綺文說,在零工經濟時代,許多人看到了網絡商機,選擇斜槓身分和從事多份工作,自然的,現有的信貸機構未必擁有他們的消費行為數據,因此,這個群體也很難申請到信用卡。“先買後付”無疑是創造了雙贏局面,用戶可減輕還貸壓力,商家又可以增加收入和營業額。
馬來西亞金融科技協會“先買後付”小組委員會主任艾維因.辛格則分享他的經驗,當他在加拿大時,18歲就拿了第一張信用卡,而信貸對他來說很正常,因為在他們的消費認知裡面,是必須用信用卡來打造信用記錄,以後才能順利拿到房貸和車貸。
“如果你無法證實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信貸,往後想要購買資產時,你的信貸記錄就會不齊全或沒有足夠資料證明自己的還貸能力。”
若不管制,家庭債務會激增
“先買後付”模式對我國經濟會帶來什麼影響?短期內肯定是好事,會鼓勵民眾消費,刺激市場需求。但是這個市場需求是由債務堆砌起來的,黃錦榮博士擔心,當債務到了一個高峰無法平穩持續時,很快就會產生債務危機,進而引發經濟衰退,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如果持續採用“先買後付”購買生活必需品,又沒有削減其他開銷,久而久之會導致家庭債務攀升。
我國經濟學家拿督沙扎裡早前便擔心“先買後付”機制會加劇國人債務問題。他舉例家庭貸款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信用卡貸款,而信用卡貸款就是採用了類似“先買後付”的形式。他認為,大多數以信貸方式購買的物品,很多是被視為需要(wants)而非需求(needs)。有數據顯示,我國家庭債務從2020年的1兆2700億令吉,已經上升至2021年的1兆3750億令吉。
“我還記得2021年4月份,國行公佈上一季《金融穩定報告》的時候,家庭債務是獨立以來最高點,而我們的儲蓄率卻是歷史新低。”黃錦榮博士說,疫情之前,家庭債務有下降的趨勢。可是,進入疫情之後,整個情況就扭轉了。現在我國處於一個關卡,家庭債務很高,家庭儲蓄很低。若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當務之急是協助家庭重建儲蓄水平,壓抑家庭債務的比例。這也是為何政府需要管制“先買後付”的因素,避免家庭債務危機惡化。
現階段,他不認為“先買後付”會導致他人破產。“但不否認,如果放任‘先買後付’不管,是有可能把破產人數從1年1.6萬人變成3萬人。你看破產的組別,佔最大比例的就是個人貸款,接著是房屋貸款和商業貸款。”
監管是一種必要
說到消費者信貸法令(CCA),黃錦榮博士直言這個法令能讓我國的金融系統風險受控,避免消費者重複借貸。“信貸審核是要更嚴謹一些,不是任何人都能隨意使用‘先買後付’模式。這些平臺要嚴格審核對方過往的信貸記錄。”
監管肯定是一種必要,除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其次是不能對“先買後付”服務供應商或借貸平臺放任不管。至少這些平臺要先獲取國行核准和執照才能營運,然後由監管單位定期審核該平臺的財務健康狀況。
後記:
“先買後付”與信用卡同樣是解決財務困境的金融工具,各有利弊。當用戶忘記償還款項,勢必會對信用評分造成影響,有可能導致在未來很難借貸。因此,消費者必須覺悟,要有自制能力,畢竟“先買後付”毫無割肉痛感,很輕易地簽下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當債務變多了,最後只能被迫勒緊腰帶,每個月為這些賬單付出代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