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乍看下覺得有點嚇人,是要咬一口細皮嫩肉的侍女嗎?當然不是,而是仕女造型的豆沙包。
ADVERTISEMENT
有些傳統點心有花鳥蔬果造型,例如做壽時會吃子母壽桃,把麵糰捏成蜜桃狀,噴上一點紅汁,就成了喜氣洋洋的桃子,這還沒完,剖開桃子後,裡頭包藏著10個小喜桃,用來分送給宴席上的賓客。其他常見的造型點心還有:像烏龜的紅龜粿、像麻繩的麻花捲、像菊花的菊花酥等。
香港在戰後經濟大幅飛揚,根據資料統計,1960年香港的GDP(國民生產毛額)才400美元;但到了1980年代,已經提高到5,700美元,20年間提升了近15倍。人們口袋滿滿是錢,追求的不再只是吃飽,還要吃好。
香港街頭原是酒樓林立,自此開始冒出一家家菜色更高檔、消費更昂貴的“海鮮酒家”。出生於香港新界、廚齡近50年的港點廚師徐金有,他告訴我,當時酒樓的港點約有80至100款,而海鮮酒家只有10至20款;酒樓的港點有推車沿桌叫賣、海鮮酒家的港點則是現點現做,而且海鮮酒家的港點,單價要比酒樓貴上30%左右。(閱讀全文……)
更多文章: 陳靜宜/餐桌上的回收 陳靜宜/不純也可以成為特色 陳靜宜/飽足是一種漸層 陳靜宜/吃到飽的魅力 陳靜宜/韓國人與豬五花的省思 陳靜宜/鹹甜粽 陳靜宜/小吃神器 陳靜宜/珍惜你愛的廚師 陳靜宜/進擊的中菜 陳靜宜/臺灣魷魚大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