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教組織應多關注城鎮華小的學生出走問題,並擬出對策。讓家長更瞭解華教發展概況,以及就讀華小擁有的優勢,減低學生的流失,避免出現更多的微型華小。
國內微型華小合併成為許多人熱議的課題,印象中的微型華小大多來自鄉區,因人口的遷移造成學生減少。大城市內華小卻人滿為患,特別是以華裔居多的新住宅區,更是紛紛要求增建華小。
ADVERTISEMENT
但是近10年來,有些城鎮的大型華小,人數卻開始下滑;除了華裔生育率低,造成華校學生來源減少之外,各類私校在各大城鎮林立,吸納了不少學生,也是原因之一。
在城鎮中經濟能力較佳的家長,紛紛讓孩子報讀以英語為主要媒介的私立學校,原因不外如下:
(一)希望孩子能更早掌握好英文這世界語文,要贏在起跑點;
(二)覺得少了政府規範的國際教育課程,編排上較靈活及實用,易誘發學生探索學習及發揮潛能。特別在行管令下進行的網課,既完善又有效率,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三)來自英語家庭的孩子,英語早已變作母語。華小以中文作媒介反而成了非母語教學,降低了求知慾念,甚至想放棄學習,而就讀私校卻讓他們可快樂自在且自信的沉醉在英語世界裡;
(四)華小功課多,名校或好班更是特別顯著,剝奪了孩童的學習樂趣與玩樂時間。一般班上學生人數有三丶四十位之眾,也減低了孩子在課堂上發表或展現的機會,老師也較難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才華;
(五)中文太難學,每個字都有個別筆劃寫法,要重複多寫才能記得,加上語音與文法同樣難記,往往讓來自英語家庭的孩子有抗拒學習心態;
(六)華校老師盡責又嚴格,對功課作業有要求,做不好可能會被罰,造成孩子上學時畏懼又排斥;
(七)華小除了國文與英文課之外,其他科目是以華文為媒介,如華文理解能力弱,其他科目表現也會受影響;
(八)有家長會認為上了幾年華小已打下華文基礎,起碼會聽會講就足夠,無須再花時間深研學習;
(九)許多華小生的國文掌握也偏弱,可能長期在生話中受到不良的影響,認為學馬來文用途不大,加上少以國語與人溝通,自然缺少學習動力。有些孩子同意轉往私校就讀,主因是不願學國文;
(十)錯誤的訊息或觀念讓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放棄學習華文與國文不會影響往後的升學或就業機會。
姑且不論華文對世界的影響,身為馬來西亞人是必須掌握國語的,在許多專業領域的資格認證,附帶條件是須擁有大馬教育文憑國文科及格水平或相同資格,即使是畢業於國外大專院校也一樣,不然就無法獲得實習機會或專業認可而影響前途。
所以,在免費教育下完成六年華小課程,除了省下昂貴私校開銷,也讓莘莘學子接觸與瞭解祖國的多元文化,更傳承了優秀中華文化,也為華丶巫丶英等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華教組織應多關注城鎮華小的學生出走問題,並擬出對策。讓家長更瞭解華教發展概況,以及就讀華小擁有的優勢,減低學生的流失,避免出現更多的微型華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