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願大馬65歲生日之餘,也期許大馬的未來會更好,包括政經文教以及各方面等,就像椰漿飯一樣,再不斷創新也仍保持最原始的風味。
ADVERTISEMENT
假如今天有人問,你認為什麼是最能代表大馬的東西呢?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大馬美食之椰漿飯(Nasi Lemak),沒錯,這是一道看似容易,但卻一點也不簡單的美食,因為在每個人的記憶中的椰漿飯有不同的版本,而對於80後的我,真正好吃的椰漿飯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有濃濃椰漿味的飯(必須加班蘭葉和姜),第二必須帶辣的叄巴醬(sambal),而這個叄巴醬必須要有大蔥、姜、江魚仔以及其他調味料,第三就是要有炸得酥脆的花生米及江魚仔,最後就是少不了黃瓜以及甕菜(空心菜),只是如今有甕菜的椰漿飯已買少見少。
為何我會認為椰漿飯最能代表大馬呢?先說一個故事,若干年前我和家人有機會到澳洲旅行,旅程景點確實很棒,但旅行社所安排的餐點卻叫我們越來越難受,並非所安排的西餐或中餐不好吃,而是時間越久,思鄉的情緒越濃,可是身為一名道地大馬人,西餐並非我們的首選,而由中港臺師傅所烹煮的中餐根本吃不到大馬味道,打個比方,在中餐常見的咕咾肉(酸甜肉),大馬餐館的師傅所烹煮的就是不一樣,更遑論所謂的亞三蒸魚、“四大天王”(峇拉煎炒羊角豆,長豆,茄子,四角豆)或是馬來風光(峇拉煎炒甕菜)。
之後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我和姐姐發現原來在我們下榻的酒店附近有一間由大馬人開設的餐館,掌廚是一位上年紀的makcik,來自馬六甲,而在這家餐館還張貼了一些屬於大馬的資料,在餐館用餐的也有幾位馬來同胞,彼此之間的交談都是馬來語,之後我更走入廚房和makcik聊天,不知不覺也聊了起來。
而當那一盤椰漿飯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和家人的當下感覺就是我們就是馬來西亞人,不管我們是什麼種族,不管我們的宗教是什麼,甚至我們到來這裡是遊客或食客身分,這一刻我們就是道道地地的馬來西亞子民,因為一盤椰漿飯就是我們的身分象徵。
儘管這一家餐館的裝飾不會很奢華,但這就是馬來西亞味,在場全部大馬人早已沒分種族或宗教,這一刻我們只有一個身分,那就是吃著椰漿飯的大馬人,無須強調什麼土著不土著、或者什麼穆斯林及非穆斯林之分。
縱觀這些年來大馬所經歷的一切,包括淨選盟上街活動,再到2018年首次改朝換代,其實越來越多人不管是馬來同胞、華裔或印裔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等,對大馬人的身分認同已越來越明顯,這點尤其是當一些兩岸關係衝突爆發時,越來越多華裔同胞很快就能意識我們的祖國只有一個,那就是馬來西亞,因為這裡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國家,我們就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
無可否認,對於投機的政客而言,煽動種族或宗教之間不和諧情緒,永遠是他們的殺手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中獲得利益,但值得慶幸的是,如今這類投機行徑已越來越被人唾棄,經歷了不同的政治變動,加上資訊發達,大馬人也開始對政客的行徑不再陌生,自然也能分辨何者是好,以及何者是政客的齷齪行徑。
適逢今年也是大馬65週年國慶,以一個人的年齡而言,65歲屬於“年輕老人”,此時理應退下職場且開始享受清福之時,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獨立了65年意味著要更上一層樓,祝願大馬65歲生日之餘,也期許大馬的未來會更好,包括政經文教以及各方面等,就像椰漿飯一樣,再不斷創新也仍保持最原始的風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