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日訊)他們二人秉持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教導貧困社區的婦女們縫紉手藝,再為她們的手縫作品打開銷路,好讓這些婦女們從中賺取收入,改善生活困境,學會自立自強。
他們就是UmieAktif項目的兩名聯合創辦人,來自砂拉越的羅倫斯(大學教授)以及吉蘭丹的尼克辛(測量員)。這項目專注於教導貧困社區的婦女們縫紉技能。
在隆秋傑路當志工
羅倫斯和尼克辛相識超過10年。兩人當初會聯合創辦UmieAktif項目是緣於在吉隆坡秋傑路當志工時,親睹當地弱勢婦女和孩子們面對的困境。
羅倫斯在接受星洲日報的專訪時指出,UmieAktif成立於2015年,在那之前,他和尼克辛偶爾會前往吉隆坡秋傑路當志工,包括派送食物給當地有需要的人士。
他們留意到,當地有許多的婦女常常會攜帶孩子領取食物。
“當母親們在排隊領取食物時,她們的孩子就只是在路旁玩耍,那情況是蠻危險的。”
因此,他詢問尼克辛,為何不為這些小孩辦一些活動。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和尼克辛前往當志工時,就會攜帶書籍,教導這些孩子閱讀。
兩人接著為當地的小孩開辦了閱讀班,並從中察覺到,當中有許多小孩面對閱讀障礙。
要幫助孩子 得從父母開始
漸漸的,羅倫斯和尼克辛也意識到當地的社區還面臨著其他問題,比如許多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
“對我們來說,要幫助孩子,首先得從他們的父母開始。我和尼克辛當時就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這些貧困家庭。”
羅倫斯表示,經常發現的問題之一是大多數婦女由於面對限制,因此無法工作。
“許多母親沒有固定收入,尤其是難民、無證件或無國籍者,在尋找工作時,面對許多問題。”
“通常她們尋得工作後,常常被騙,僱主不願支付工資給她們。”
羅倫斯指出,當地有些家庭狀況較為複雜,由於需要照顧多名小孩,所以母親們無法出外工作。
“我們認為,縫紉是一門適合這些母親們學習的手藝,能隨時在家裡完成,這也促使了UmieAktif項目的誕生。”
2人不懂縫紉 先自學再教導
羅倫斯和尼克辛一開始並不具備任何的縫紉手藝,他們是通過自學的方式,在掌握了特定的縫紉技能後,再教導當地社區的弱勢婦女。
羅倫斯指出,當時尼克辛是通過YouTube觀看與縫紉手藝相關的視頻,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縫紉技能。
“尼克辛非常有創意,他通過YouTube學習後,再教我。”
二人隨後將手縫作品交由朋友們“過目”,在獲得肯定後,他們就開始教導當地的婦女們縫紉。
“當時我們沒有資金,只能自掏腰包,購買材料學習。”
一旦這些婦女掌握了縫紉技能,那麼羅倫斯和尼克辛將指導她們生產手縫作品,如手提袋、毛絨玩具、墊子、鑰匙扣等等,同時,也在銷售產品方面指導她們。
羅倫斯坦言,UmieAktif成立的初期,聚集超過百名婦女,但當中有者覺得縫紉工作艱難,加上只有在手縫作品出售後,才取得收入,因此在缺乏耐心下,半途就放棄了。
旨改善窮婦生活
UmieAktif非慈善機構
羅倫斯強調,UmieAktif並非慈善機構,而是一個旨在改善貧困婦女生活的項目。
他說,不希望大眾覺得這是在做慈善,抱著同情心前來購買這些手縫作品。
“UmieAktif的婦女們,更需要的是她們的努力獲得認同,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推廣的信念。”
談及創辦UmieAktif的初期,羅倫斯和尼克辛在首兩個月專注於教導婦女們縫紉手藝。
在婦女們掌握了特定的縫紉技能後,就開始正式縫製手工藝品。
羅倫斯也提及UmieAktif一名長期志工黃惠儀,後者會對婦女們的手縫作品進行質量審查、負責手縫作品的銷售,也會給UmieAktif的婦女們上縫紉課。
出售手縫作品 生活大大改善
此外,羅倫斯憶述,UmieAktif在初期所賺取的收入,一開始是用作日後的資本,如購買縫紉材料。
“因為一開始我和尼克辛是自掏腰包購買材料給這些婦女們,因此在出售了第一批的手縫作品後,我們先將所賺取的錢,用作購買下一批材料的資金。”
他說,慢慢地,這些婦女們也開始通過縫製和出售手縫作品,而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
為了讓手縫作品更加多元化和具特色,UmieAktif也採用具大馬特色的峇迪布料縫製手工藝品。
在2020年,馬來西亞作為亞太經濟合作論壇的主辦國,在為各國領導人準備的禮盒中,就納入了UmieAktif的手縫作品。
羅倫斯表示,對於UmieAktif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些婦女們的作品,同時,也希望這個項目可以幫助更多的貧困婦女改善家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