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爾2日綜合電)Netflix超高人氣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刻畫罹患高功能自閉症的律師,影集在韓國國內引發熱議,當地一些自閉症患者表示,在真實世界裡,他們其實遭到忽略已久。
法新社報道,讓人一看就上癮的劇集《非常律師禹英禑》,在追隨之前另一熱門韓劇《魷魚遊戲》大放異彩的腳步,已在Netflix非英語類劇集收視榜上保持冠軍超過一個月。
ADVERTISEMENT
劇情講述具有自閉障礙的女律師禹英禑,專業能力傑出的她是頂尖律師事務所新人,面對著法庭內外種種挑戰。這部16集的連續劇已引發關於自閉症的嚴肅論戰。
智商高達164的明星律師禹英禑絕頂聰明,她同時具有顯而易見的自閉症特質,諸如不經意重複語句的“鸚鵡式仿說”(echolalia)。
飾演禹英禑的29歲女演員樸恩斌表示,因為深知這部劇集會影響韓國和其他地方觀眾對於自閉症患者的看法,一開始曾經猶豫是否接演。
她告訴法新社:“身為演員,我覺得自己有道德責任。”
她指出,曾經擔心劇中人格複雜的角色,自己是否有能力駕馭。
她說:“我知道這部影集無可避免會對自閉症患者和患者家人造成影響……讀劇本的時候,對於自己該如何詮釋角色竟毫無頭緒,這還是第一次。”
患者家屬:“禹英禑”不符現實
在韓國,部分自閉症患者的家屬認為,這部影集是徹頭徹尾的“幻想”,強調女主角性格不符合現實。
一名養育自閉症小孩的母親在受訪時指出,對許多自閉症患者而言,要達到如同禹英禑一般成就,簡直就像“還不會走路的小孩在奧運腳車賽奪牌。”
專家:三分一自閉患者高智商
梨花女子大學木洞醫院精神病學教授金宜正(譯音)表示,禹英禑顯然是“一個為了讓戲劇效果最大化的虛構角色”,她的故事其實比許多韓國人所理解的更為真實。
她說,約三分之一自閉症患者的智力與平均值相當或高於平均,且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自閉症特徵,或甚至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意識。
民眾對高功能自閉症認知有限
位於首爾的中央大學醫院精神病學教授金熙智(譯音)說:“在韓國,公眾對高功能自閉症的認識或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她說,公眾認為自閉症是“一種跟嚴重智力殘疾有關的疾病,造成無法更廣泛地及早診斷並對患者提供支持。”
金熙智強調,早期介入可以幫助避免患者“把因為自閉症而面臨的挑戰歸咎於自己,諸如難以建立和維持友誼等問題。”
患有自閉症的韓國女子李帶嬪(音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稱,她與角色禹英禑有很多共通點,同樣擁有極高敏感品味,也是學霸,但卻遭遇霸凌。
她說,從小她就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卻不斷地自責自己無法融入社會。直到她因憂鬱症去看了心理醫生,才被診斷出是自閉症。這時候她才明白為何青少年時期自己與人格格不入。
“那段日子,你一天都說不到10句話。我當時想自己這一生就是一個怪人……我跟他人相處不來是我的錯。”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伦敦25日综合电)关注青少年犯罪的英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于3月13日上线流媒体平台网飞(Netflix)后,不仅一度成为该平台播放量最高的影集之一,就连英国首相斯塔默都公开表示“他和孩子看过这部剧”,并强调要正视影集带出的社会问题。
《混沌少年时》描述一名13岁少年被控谋杀女同学,探讨网络世界可能扭曲青少年观念,将无法正常结识女性的问题归咎对方,最终作出犯罪行为。这部影集不仅成为口碑爆款,更因讲述了社交媒体助长下男青少年对女性施暴的故事,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全国性讨论,甚至可能推动真正的政治变革。
“十几岁的男生正处于危机之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部网飞新剧的创作者希望借此来引发成年人(对青少年问题)的重视”。
当《混沌少年时》一周前在网飞上线时,其时机可谓“精准得令人不寒而栗”。该剧聚焦于“男性圈”(manosphere)在网络上的恶劣影响,而此时,英国社会正因一桩震惊全国的案件而陷入反思:臭名昭著的“弩弓杀手”克利福德去年因女友亨特提出分手后,残忍地强奸并杀害她。而最新调查显示,克利福德在作案前几个小时,曾搜索网红安德鲁·泰特(Andrew Tate)的播客内容,随后闯入前女友位于赫特福德郡的家中,杀害了她、她的姐姐汉娜以及母亲卡罗尔。
编剧:盼“直视男性愤怒本质”
英国《卫报》报道,该剧的演员兼联合创作者格雷厄姆最初是因英国各地不断上演男青少年持刀杀害女孩的暴力案件而震惊。“这些案件让我心碎,”他表示,“我们的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让这样的事情变得如此频繁?”于是,他携手编剧索恩,打造了一部深刻反思这一社会现象的震撼写实剧集。索恩直言,他们希望“直视男性愤怒的本质”。
探讨青少年犯罪动机
剧集讲述了英国约克郡的米勒一家,在13岁少年杰米因涉嫌谋杀同学伦纳德而被警方突袭逮捕后,他们的世界瞬间崩塌。当全副武装的警察破门而入时,惊恐万分的杰米甚至失禁。他不断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很快,一段监控录像揭示了真相——这不是一场“谁是凶手”的悬疑剧,而是一次对“犯罪动机“的深度探讨——这也正是《混沌少年时》如此触动人心的原因。
该剧揭示了“有毒男子气概”带来的毁灭性甚至致命后果。尽管剧中提及了“男性圈”和安德鲁·泰特的名字,但索恩指出,杰米受到了“比泰特更极端的声音”的洗脑。
被标签“非自愿单身者”遭网霸
他在网络上被厌女博主蛊惑,并因被贴上“非自愿单身者”(incel)的标签而遭受网络霸凌。他的父母回忆,杰米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晚沉浸在电脑世界中。他们以为这很安全,殊不知,他正在悄然被极端思想侵蚀而激进化。

英警:敲响家长警钟作品
4天播放量达2430万次
这一故事深刻凸显了社交媒体如何侵蚀年轻人的思想,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尤其是青少年父母,他们看得既入迷又心碎、又愤怒。数据显示,该剧上线4天内播放量高达2430万次,比Netflix当时排名第二的剧集高出4倍,在包括智利、越南在内的71个国家登顶收视榜单。甚至有英国警察机构公开表示,该剧应成为“敲响家长警钟的作品”。
英议员:在校放映助对抗厌女文化
英国工党议员米吉莉呼吁议会和学校放映该剧,以帮助对抗厌女文化和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公开支持这一想法,并透露自己已与青少年子女一起观看了该剧。
他说:“最近我们家都在看《混沌少年时》。我有一个16岁儿子和14岁女儿,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
英相:须纠正年轻男性对女性态度
他并谈到“年轻人受到网络内容影响而实施的这种暴力行为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这太令人憎恶了,且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正面应对。”
斯塔默并指出,政府有责任纠正年轻男性对女性的态度,认为很多家长也有忧虑,但目前不会按舆论建议设立男性事务部长。
文化部长蓝丽珊表示政府需高度关注剧集揭露的问题,当局无意禁止16岁以下使用智能手机,但会设法保障青少年在网上的安全。
剧热播引发各界激烈讨论
该剧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之夜(Newsnight)》和《今日(Today)》节目上,嘉宾们围绕剧中的社会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该剧的演员兼联合创作者格雷厄姆还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直播节目中感慨道:“互联网几乎成了孩子们‘第二个父母’,在塑造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我们。”随后,他又登上《吉米·法伦今夜秀》,强调:“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教育系统、家庭、社区、政府,尤其是社交媒体。”
专家:应加大监管社媒平台
编剧索恩进一步呼吁设立“数字同意年龄制度”,禁止16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专家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大监管力度,遏制算法推送极端内容。一项最新调查更是得出了令人忧心的结论:超过一半的年轻女性表示,她们如今对同龄男性感到害怕。
索斯盖特:吁社会树立更好男性榜样
本周,前英格兰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索斯盖特在电视讲话中警告“冷漠、善于操纵和恶臭网红”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并呼吁社会树立更好的男性榜样。
索斯盖特亦提到时下很多年轻男性变得孤立,缺乏学习榜样,尝试在网上寻找方向,最终沉迷电子游戏或色情内容,甚至被灌输敌视女性等错误观念 。
著名女性主义作家、《男人呢?》(What About Men?)作者凯特琳·莫兰在第四频道新闻节目中回应:“‘有毒的男子气概’既令人沮丧,又毫无乐趣。”她希望索斯盖特的讲话与《混沌少年时》能够成为英国社会转折点。
既复杂又极具冲击力
一镜到底长镜头获好评
《混沌少年时》不仅凭借震撼剧情引发全民讨论,更因其技术精湛而获得极高评价。剧中每集均采用长达一小时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没有剪辑、没有CGI特效,摄影机始终紧随剧情展开,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紧张感。随着该剧热潮席卷全球观众,Netflix甚至特别发布幕后花絮,展示摄影师们如何通过巧妙编排,使摄像机在起重机、轨道车、无人机之间无缝传递,以完成这些惊人的长镜头拍摄。
这部剧的结构也极具层次感,融合了4种类型:开篇是一部警探剧,随后转向校园剧,接着是双人对手戏,最终演变为充满社会现实感的家庭伦理剧。故事贯穿多重叙事手法的风格,使整部剧既复杂又极具冲击力。
烂番茄好评率高达99%
目前,《混沌少年时》在烂番茄(Rotten Tomatoes)网站上的好评率高达99%,并收获一致五星好评。《卫报》影评人曼根称其为“数十年来最接近完美的电视作品”。美国媒体也高度评价,《滚石》杂志的塞平沃尔称其为“今年迄今为止小屏幕上最好的剧集之一,甚至可能是年度最佳”。《纽约时报》的莱昂斯将其誉为“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之作”,并形容第三集是“我近年来看过最引人入胜的电视剧集。”
《混沌少年时》影响远超屏幕
英国负责妇女儿童保护和防止暴力问题的部长菲利普斯评价:“Netflix的《混沌少年时》不仅是一部电视剧,它还揭示了成千上万男孩因每天在网上目睹暴力而心理被扭曲的现象。”
社交媒体上也是一片溢美之词。导演费格称该剧首集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电视作品之一”,英国电影学院(BAFTA)获奖编剧菲尔普斯则称其为“神级编剧”。
这部剧不仅将成为经典,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启了重要的社会对话,或许还将推动真正的变革。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