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末代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位短短6年多,卻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外界評價兩極,在西方,他是促成冷戰結束的重要政治領袖;在俄羅斯,他是蘇聯74年曆史中最惹人憎厭的人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高舉新思維旗幟,欲以政治上的開放,克服改革阻力,只是蘇聯早已百病叢生,戈爾巴喬夫也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改革藥石亂投,反令經濟民生崩壞,加速蘇聯敗亡,論國家治理,他是徹底的失敗者。
緩和東西方關係
為世界和平作貢獻
戈爾巴喬夫任內緩和了東西方關係,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當下俄國與美歐再陷決裂,西方認為罪在普汀,然而美國若有好好珍惜冷戰結束所帶來的大國修好機遇,歷史發展軌跡亦未必如此。
ADVERTISEMENT
要數20世紀國際政壇風雲人物,戈爾巴喬夫肯定榜上有名。戈爾巴喬夫1985年出任蘇共總書記,其後更成為蘇聯首位兼唯一一位總統,額頭上的深紅色胎記,是他的個人標記;他所留下的一幕幕歷史畫面,諸如1987年跟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中程導彈條約》、1989年5月曆史性訪華,以至1991年蘇聯瓦解前夕遭時任俄羅斯總統耶爾欣在全國電視直播羞辱等情景,全都令人印象深刻。
外交成功 贏和平獎
內政黯然失敗
戈爾巴喬夫主政6年多,對內推動改革,對外積極緩和東西方關係,推動裁軍。1989年東歐變天,戈爾巴喬夫的處理,促成了冷戰結束和德國統一,為歐洲帶來全新政經格局,同時亦令他在1990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外交上的成功,蓋不過他在內政方面的失敗。戈爾巴喬夫未能阻止蘇聯解體,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俄羅斯人痛恨他摧毀了一個超級大國。去年是蘇聯解體30週年,俄羅斯一項民調顯示,最惹人憎厭的蘇聯時代政治人物,戈爾巴喬夫居首,遠遠拋離其他人。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大國的沒落,種種積弊必是日積月累。二戰後,蘇聯的計劃經濟以粗放型發展模式推動工業化,人均收入一度得到可觀提升,然而到了1970年代中,粗放型發展陷入瓶頸,官僚特權階層的形成與制度化,窒礙社會經濟改革,老人政治當道,令國家失去活力,整個體制被既得利益卡死,大量資源花在軍備競賽以及後來的阿富汗戰爭。
當戈爾巴喬夫上臺時,所接過的實際已是一個爛攤子,國際油價低迷,令蘇聯國庫更形空虛,而他沒有足夠政治智慧和能力扭轉乾坤,挽狂瀾於既倒。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初,國民對於這位年僅50多歲的新領袖,一度期望甚殷,只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眼高手低,面對黨內外既得利益阻力,他嘗試引入開放選舉,欲借民眾之力推動改革,然而事與願違,政治上的開放,成為了民眾宣洩不滿當局經濟民生治理無方的平臺,投機主義者趁機鑽營,民族主義、分離主義成為野心家撈取政治資本的王牌;官僚特權階層本是改革打擊的對象,可是政治經濟紊亂,反而為他們謀私搜刮提供了良機。
改革失敗者
1991年8·19政變後,蘇聯大勢已去,官僚特權階層拉攏各股政治新勢力,在後蘇聯時代化身“資本主義新權貴”,繼續斂財。有研究指出,耶爾欣時代,俄羅斯政商權貴,超過六成是由蘇聯特權階層蛻變而來,普羅大眾卻生活困頓,豈會同情戈爾巴喬夫這個改革失敗者。
中國前外長李肇星在回憶錄提及,有次碰巧與戈爾巴喬夫同坐一趟飛機,曾問為何蘇聯短短數年就解體,戈爾巴喬夫回答是“我們(蘇聯)沒有鄧小平”。歷史功過評價,有時很難不受成王敗寇定律影響。1996年俄國總統大選,戈爾巴喬夫參選,得票不足1%,已經說明俄國人對他的評價。
相比之下,西方世界特別是美英,將蘇聯解體視作西方勝出冷戰的歷史時刻,戈爾巴喬夫從內部動搖了蘇聯,幫西方除去了數十年大敵,評價自然正面;一些西方輿論還趁機借昔談今,抨擊現任俄羅斯總統普汀走回頭路,揮軍入侵烏克蘭,企圖復辟蘇聯,破壞歐洲和平。不過話說回來,當今歐美又有多少政客和輿論,肯去認真思考“是誰輸掉俄羅斯”這個問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西方曾有數年蜜月期,倘若美國願意本著平等尊重原則,化解數十年宿怨,說不定美俄真可長遠化敵為友,現實卻是華府將俄羅斯當成“戰敗國”,趁著俄國虛弱,予取予攜。美方一再堅稱,從無白紙黑字向俄羅斯承諾北約不會東擴,然而解密文件顯示,1990年兩德醞釀統一時,美英曾一再向俄方傳達“北約不進一吋”的信息。普汀侵烏違反國際法,惟俄羅斯認為在北約東擴問題上被騙,亦非毫無理由。
被指不滿普汀毀外交政治遺產
西方輿論近月紛紛引述所謂“熟悉戈爾巴喬夫”的人,指這位前蘇聯總統不滿普汀毀了他的外交政治遺產,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過去10多年,戈爾巴喬夫亦曾在不同場合抨擊美國背信棄義,“一邊拍俄羅斯膊頭說做得好, 一邊撕開我們、搶掠我們”。西方有選擇地緬懷故人,不過是延續大國博弈與強權鬥爭。2007年,戈爾巴喬夫曾說,“俄國可以是美國的可靠夥伴,但當然俄國也會捍衛國家利益”。如果歐美政客有將他的說話聽進耳裡,也許當下俄國與西方關係不會如此惡劣。
文章摘自:香港明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