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四大發明,粥飯粉面,最愛是面。尤其“黃面”,在我國最普遍;和粿條及米粉三強鼎立,是餵飽全民的大眾主食。
潮州歇後語有句“憖過吃炒麵”最妙。先說什麼是“憖”:原意“願”。潮語通“癮”。酒憖、煙憖就是酒癮、煙癮。“憖過吃炒麵”指某人性慾特強,比想吃炒麵的慾望更大。可見面在生理需求上只僅次於性。
ADVERTISEMENT
黃面標準名稱是油麵。除了大馬,常見於東南亞,甚至歐美唐人街都不難找到。正是“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黃面”。去到哪裡,我還是漂洋過海來吃你。
黃面最療愈,不管咖哩、清湯、幹撈或炒麵,就是要看到黃面才心寬。尤其炒麵,一定要這種油麵,炒個烏黑,加把菜心就很美味。小時外婆家祭祀酬神,除了白斬雞、炸蝦卷、豬肚湯、炒芋圓,一定要來一大盆炒麵才圓滿。禮成眾人搶雞搶蝦,傻孩獨愛炒麵,讓慈母為其智商擔心了多年。
一般人吃亞三叻沙,都愛標準的“叻沙粉”。這是綠豆粉製成的半透明無味細條狀物體。咬不斷,嚼更亂,發明者該得個大獎。個人吃亞三叻沙只要黃面,還得一再交待,不然上桌的一定是標準的半透明膠條。
也有人以為這種“叻沙粉”是粗米粉。粗米粉是真正米制,帶米香,即咬即斷,不會和牙齒過意不去,還可飽吸湯汁。馬來同胞賣叻沙多用粗米粉,其他業者對這種不明物體不離不棄,原因待考察。
愛黃面,主要是它的鹼水味和韌度。
咬下麵條,感其爽韌,流行說法叫“口感”、“彈牙”;甚至棄中文不用,以字母“Q”字代替。無言。中華軟實力要真正抬頭,有待國際英文雜誌的飲食文章用漢字形容食物。
最怕標榜“沒有鹼水”的麵館。一看馬上掉頭。黃面的彈性來自鹼,無鹼面軟棉棉癱成一團,虛有其表,毫無個性,比太監不如。
除了韌度,黃面的亮麗色澤,來自另一“功臣”硼酸。和鹼水一樣,兩者都令保健人士聞之色變,堪稱絕代雙毒。
硼酸據知已被禁止廣泛食用。它在食物加工上功效很多,增加食品彈性和保水性外,還可防止食物迅速變壞。麵條不至淪為太監,就是靠它。
絕代雙毒過量食用,當然有害,輕者不適,重者致癌。本人身經百戰,渾身是毒,照吃不誤。只不過再愛吃,也不會常吃。生命苦短,好吃的太多,何必為區區麵條深陷毒海?
適量最美。少許毒物,有助加強免疫力。更何況,天下至毒,也不可能毒過人舌。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