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到底有多少神明?
根據吠陀經典,最初有33個,包括8個Vasus、11個Rudras、12個Adityas,以及天帝因陀羅(Indra)和生主(Prajapati)。Adityas是一個群組,包含12個神明,其中一個是後來成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溼奴(Vishnu),屬於宇宙的維護之神。
ADVERTISEMENT
經過時代的演變,有這麼一種說法:印度教總共有3億3000萬個神明。所以印度不僅人口眾多,神明也眾多。
作為宇宙的維護之神,毗溼奴擔負照顧宇宙穩定與秩序的重任。因此,每當出現災難、失序或惡魔肆虐,毗溼奴便會化身成人或動物,以解除災難、平定亂象、制服惡魔。毗溼奴的化身眾多,其中十大化身最具代表。
毗溼奴的十大化身:
毗溼奴化身分別出現在宇宙的4個時代(Yuga),即滿分時代、三分時代、二分時代以及卡利時代。以下簡述毗溼奴的10大化身。
1.魚(Matsya):
洪水來臨前,魚警告人類的始祖摩奴(Manu),要他把植物和種子帶到船上,魚把船推到西彌山。不久之後,地球被巨浪吞沒,已經在西彌山的眾人倖免遇難。這則神話傳達宇宙重生之前的毀滅。
2.烏龜(Kurma):
眾神與阿修羅為了得到長生不老的甘露,於是攪拌乳海,以山為攪拌的杵,以蛇為繩子,烏龜在海底為杵的支柱,天神和阿修羅各執一端攪動海水,最後取得甘露。
3.野豬(Varaha):
大地在洪水中淹沒,惡魔金眼捉著了大地女神普利提毗(Prthivi);野豬潛到海底,將大地和女神救上來。
4.人獅(Narasimha):
毗溼奴的兩個看門人:勝利(Jaya)和常勝(JVijiaya)有一次觸怒大神,受到詛咒,轉世為魔,名叫金裝(Hiranyakasipu)和金眼(JHiranyaka)。兩個惡魔得到梵天賦予不死之身,不被人與獸殺死、不能在白天和黑夜被殺死、不在屋內和屋外被殺死、不被武器殺死。
毗溼奴變成人獅:不是人也不是獸;跨在門檻:既不在屋內也不在屋外;用爪子撕碎惡魔,不是用武器殺害惡魔,結果將金裝和金眼除掉了。
5.侏儒(Vamana):
阿修羅(惡魔)國王巴力通過苦修變得強大,佔據三界的統治權。毗溼奴變成侏儒,要求巴力給他三步的範圍,供安靜冥想;巴力答應。侏儒馬上變回毗溼奴原形,第一步跨過地界,第二部越過天界,第三步踩在巴力頭上,將巴力踩到下界。侏儒智取,把巴力變成下界的國王。
6.持斧羅摩(Parasurama):
持斧羅摩是婆羅門,國王來訪,他不在,由父親招待。國王想買主人的如意神牛,持斧羅摩的父親不賣,結果被國王殺掉。持斧羅摩回來,為父報仇,殺光剎帝利。這一則故事突出毗溼奴化身的持斧羅摩維護婆羅門的主流體系。
7.英雄羅摩(Sri Rama):
英雄羅摩的角色在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中淋漓盡致。書中講述羅摩的太太悉達被十頭魔王羅波那(Ravana)綁架到楞伽國。羅摩得到猴神哈奴曼等的協助,最終救出悉達,從印度南部的楞伽國回到北部的阿瑜陀當國王。這一則神話也成為屠妖節的來源之一。
8.黑天(Krishna):
黑天的形象非常突出,而且在不同的年齡都有鮮明的角色,從可愛的孩童、讓少女神魂顛倒的青年黑天,到法力無邊的大神黑天,他比本尊毗溼奴更具普遍。
黑天在《薄伽梵歌》與阿周那的對話,帶出印度教瑜伽的教義。當阿周那對於是否與俱盧族開戰感到遲疑時,黑天獻出10大化身顯示其法力無邊,讓阿周那立馬折服與遵從。
黑天舉起牛增山(Mount Govardhana),當作一把大雨傘,為村民遮風擋雨,免除雷電之神的暴風雨襲擊。這一神話也頗為經典,也預示進入《往世書》時期,三大主神地位確立,逐漸取代吠陀經典時期自然神的主導地位。
9.佛陀/巴拉羅摩(Buddha/ Balarama):
有此一說:毗溼奴化身為佛陀,是用反面手法,要將不相信印度教者引入歧途,讓他們不相信吠陀經典,最終制裁這些人;另一種說法是倡導非暴力,鼓吹不殺生,根除對物質慾望的執著。在一些著作中,也有的將第九個化身列為巴拉羅摩,即黑天的哥哥。
10.馬頭神卡爾吉(Kalki):
來到黑暗的卡利時代,馬頭神卡爾吉基本上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帶來一個純淨、正義與和平的時代。
我國全國各地都有毗溼奴廟,或其化身黑天廟。這些廟採用一個共同的標誌:一個V字形,中間紅色一劃。吉隆坡十五碑的Kuil Sri Krishna、蒲種的Kuil Sri Srinivasa Perumal Devasthanam,以及巴生興華中學斜對面的Kuil Sri Sundararaja Perumal Devasthanam都相當壯觀,廟內有毗溼奴十大化身的雕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