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德·52岁·定居新山多年·幼儿园首席执行员
从过去的人生经历,以及参与心理和生命成长课程的感悟,我发现要取得收获,先要学会付出与分享,所以我投入慈善工作,为社区、弱势群体尽一份力。
我从10年前,就开始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补习课程,协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避免在学习路上掉队。
4年前,我接触到食物库组织,发现和我想回馈社会的理念很搭,所以开始响应,每年都会发动4次物资筹募工作。

因为开设幼儿园,我也将这份助人的想法灌输给园内的小朋友,并让他们一起参与,借此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生活过得不好的人,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关怀他人的种子。
物资收集工作分为两次大型、两次小型,大型的每次可筹得50至180包,小型的则是十多二十包,每包都包含总值逾60令吉的干粮。

每次筹集到物资后,我会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忙包装,也就是在教师的协助下,把不同种类的物资放入食物包内。
我们大概用一个星期来包装,然后运到特定地点,如士姑来皇后花园组屋区,派给需要帮助的群体。小朋友也会参与派送工作,这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会,从小就养成同理心,学会分享和关怀他人。

我们是通过举办义卖会、向学生家长募集的方式,筹得上述物资。由于物资是家长主动捐献的,所以数量不一,有缺的,我也会自掏腰包补足。若家长捐献的物资不符食物包规格,我会把这些物资转送给老人院、孤儿院。
我们也会前往原住民村小学,派发礼品,但他们的物品和食物包不同,一般上是他们平时不会购买的东西,如巧克力、饼乾条等,还有文具,因为像巧克力这些零食的价格比较高,原住民不会主动购买给孩子。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上周,挚友带路到热水湖村吃酿豆腐。
我喜欢他们家的白豆腐。只是酿法很奇特,酿肉竟然不在豆腐里而是做成“肉棒”(嗯,很色情的形容),有一种外挂软件的感觉,挂在白豆腐旁边。我看着,笑了,真是奇特!
这家酿豆腐最让我惊艳的是他们调制的汤汁,有蘑菇的味道。特别的浓郁,很香的胡椒粉,很香的蘑菇味,与爆香的蒜米结合得天衣无缝。在酿豆腐还没有吃完前,我已经把这盘汤汁给喝个精光。
酿豆腐我自己会做。手艺继承自我母亲。疫情之后就没有再酿豆腐了,有些细节已经忘记。为了确认这道菜的做法,我打电话回家问了母亲。
当年第一次做这道菜是我刚上来吉隆坡不久。那时候年纪轻轻,才二十几岁,忽然想念这道客家菜的味道,起心动念就要动手做。当时YouTube正夯,却找不到任何一条我中意的、印象中跟我母亲做法一样的酿豆腐。我很苦恼,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向母亲学酿豆腐。
是的。我的客家酿豆腐是电话里跟我母亲学的。所幸,从小就对煮饭有兴趣,小学时的第一志愿填了老师看了可能会觉得很不长进的厨师职业。那天跟朋友说起我小时候的职业志愿,除了厨师还有服装设计师。结果两个都没做到,倒是在老师-编辑-文化文字工作者的身分之间跳跃,用现实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些工作不会饿死你,但要你用马鲛鱼打的肉泥做酿豆腐可能会让你的薪水损失一大笔。
昨晚,忽然想不起母亲教我做酿豆腐的程序。赶紧打电话给她老人家问一下。我妈忘了戴假牙,说话模模糊糊的,像感冒。
我问她:“你感冒啊!”
我妈说:“你才感冒,我没有戴假牙!”
我说:“哦,原来没有戴假牙的说话声像感冒。”
几句废话后,进入正题。酿豆腐的制作过程。小时候,父亲卖鱼为生。所以,我对海鲜不会过敏,作为卖鱼佬的儿子,我家的餐桌上最不缺海鲜。父亲也爱家人,常常把当天卖剩下的海鲜带回家,隔天餐桌上就会有好吃的海鲜。逢年过节,什么名贵海鲜没吃过?只是当年吃的时候不知其品种。我跟玉蓉姐说,小时候吃太多山珍海味,反而没吃过快餐,所以才养成我不爱山珍海味,只爱麦当劳、肯德基的奇怪口味。
做家常菜都是“agak-agak”来
我妈的酿豆腐有点豪华。我看其他客家人酿豆腐都是放咸鱼,我家的酿豆腐放的除了猪肉,还有马鲛鱼混合虾子的肉泥。我妈说,这样才鲜!可是相隔十多年后跟她提起这件事,我妈竟然说:“我有说过咩?有猪肉和马鲛鱼就不错了,不用放虾也OK。
果然,上了年纪记忆力会衰退。但也可能是我的记忆错置?不知道。我当下唯一晓得的是,我又在电话里向母亲讨教怎样酿豆腐了。
马六甲的Sungai Udang出产的豆腐是我们家酿豆腐的豆腐首选。在雪隆找不到那种品质的豆腐,我颇为暗伤。但在SS2的巴刹还是可以找到品质不错的豆腐。猪肉也新鲜。我把我记忆中酿豆腐的调味跟母亲重复一遍:“绞肉拿回来后,我用盐、胡椒、糖调味ok?”
老妈连忙说:“错了错了,不用放糖,你可以放酱油,李锦记的酱油好吃。记得要放薯粉。”我听了,诶,怎么又跟以前她教我的食谱用料有出入?但这些调味料的味道加到绞肉里,其实也是美味,没事。接下来母亲说,你做汤汁用蒜米就好了。我问,不用放薯粉调羹吗?母亲曰:你就加一点咯!
做家常菜,我最大的领悟就是没有所谓的准确性。所有东西都是“agak-agak”来。还有不时用卫道人士看了会觉得恶心的手指去点烹煮中的食物,然后放到口里尝一下,味道对了就不用再加调味,味道不对,“啧”一声之后再加调味吧!
问完酿豆腐的流程,我也顺便问了酿茄子。这是麻烦的酿!因为切不好,浪费茄子。酿茄子有什么秘诀吗?我妈说,没有。就是酿好你要控制好火候,慢慢煎到金黄,然后再做酿茄子的汤汁。蛤?不一样的哦?我说。
老妈说当然不一样啊!我突然为即将呈现的年菜感到为难。说完酿豆腐,母亲顺水推舟说,你要做扣肉吗?大吉利是,我才不要做扣肉。扣肉是所有客家菜里面数一数二的工序麻烦,很耗时的食物。等哪天我想不开了,再来学做这道菜吧!再说,这种高难度的菜,还是交给我妈吧!不然,我回到老家她叫我做,岂不是累死我,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道菜永远都是出自我妈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