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导航

|
发布: 8:00am 06/09/2022

教育导航

人猿

雨林

犀鸟

生物学家

雨林摄影

教育导航

人猿

雨林

犀鸟

生物学家

雨林摄影

從生物學家到攝影師 李乾乾用鏡頭髮掘雨林美

报道:本报 郭慧筠 摄影:本报 陈世伟

有著充沛的雨量及溼潤的氣候,滋養著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品種,地球上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動物和植物都生長於雨林中。

ADVERTISEMENT

因從小對動植物的熱愛,李乾乾(Chien C. Lee)走進各地雨林,通過相機記錄下眼睛所見的動植物,再用照片把它們帶到大眾眼前,藉此提高大眾對大自然的認識,從而保護面積逐漸消逝的自然棲息地。

報道:本報 郭慧筠
攝影:本報 陳世偉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李乾乾來自美國加州,自小對大自然充滿熱愛,被種種生物深深吸引,並懷抱著到雨林遊歷的夢想,“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家庭旅行,我都會帶上捕蟲網,去尋找昆蟲的蹤跡。小孩天生對動植物帶有好奇心,或許我對大自然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慶幸的是父母沒有阻止我對自然的喜愛,反而鼓勵我追求本身感興趣的事物。”

大學時他修讀的是生物系,畢業後從事了環境教育工作。後來,他獲得來古晉工作的機會,主要在當地設立豬籠草繁殖設施,之所以接受相關工作是因為他早已在美國加州培養種植豬籠草興趣,因此他認為這份工作將會給他帶來有趣體驗,不只可以協助發展相關項目,還可以真實看見在自然環境生長的豬籠草。

由於他的興趣廣泛,不只是喜歡豬籠草,對其他生物,如昆蟲、鳥類、青蛙等都感興趣,他不想餘生都只專注於研究一種生物,同時發覺自己一向以來喜歡的攝影,能夠集結所有他感興趣的事物在一起,包括環境教育,並發展成事業,於是他辭去7年的工作,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兼大自然導遊,帶領人們探索各地雨林。

李乾乾來自美國加州,自小對大自然充滿熱愛,被種種生物深深吸引,並懷抱著到雨林遊歷的夢想。

如今,砂拉越已是他的家,不只因為婆羅洲有著豐盛動植物品種的熱帶雨林,也因為10年前,他在砂拉越邂逅了他的妻子。

“婆羅洲熱帶雨林是特別的地方,尚有很多待挖掘之處,裡頭還有許多未被科學記載的動植物品種,加上砂拉越除了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美食,同時只要駕駛30分鐘就能抵達雨林去探索。我到過許多地方的雨林,都沒有一個地方如同砂拉越般結合著舒適生活及生物多樣性,對熱愛大自然的人而言,砂拉越相當宜居。”

生物種類不能以國家領土劃分

二十多年來,李乾乾以野生動物攝影師身分,走訪了全球近20個大大小小的雨林,目前他主要通過相片記錄東南亞一帶神奇及瀕危的生物品種。他的作品多次被國際出版社,包括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史密森尼(Smithsonian)及英國廣播公司(BBC),還有本地出版社錄用。

他分享,生物界限不等同於國家領土界限,也就是說生物的種類並不能以國家領土作為劃分標準,比如古晉和加里曼丹屬於不同國家,卻擁有一樣的雨林,生物品種大致相同;而加里曼丹及巴布亞省雖同屬印尼,但生物品種截然不同。

二十多年來,李乾乾以野生動物攝影師身分,走訪了全球近20個大大小小的雨林。(受訪者提供)

“我們大致上可以以婆羅洲、新幾內亞、南美洲等作為生物界限的劃分,這些地方的雨林有著相似的構造和生態環境,但每個地方的雨林卻擁有本身的獨特之處,像婆羅洲有及犀鳥;新幾內亞有天堂鳥和樹袋鼠,從不同雨林去發現它們的相似和區別之處是相當有趣的。”

他每次待在雨林的時間不定,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長達數月,主要視乎工作內容,“通常相片出版成書的項目,我需要待在雨林超過兩個月,不過不一定一直待在雨林裡,可能先待3個星期,隔一段時間後,再待3個星期,視乎項目的預算決定。而通常要在雨林紮營待上一段時間的工作項目,都會有團隊跟隨,幫忙提拍攝工具、食物等。”

雨林裡臨危幾率比遇車禍低

想起森林,或許大部分人的印象是陰森、潮溼,還會有兇猛的野獸隨時出現襲擊人類,對此他笑言,他最常被問及的問題也是“你曾遇見最危險的動物是什麼?”,又或者“你不擔心有猛獸突然出現襲擊你嗎?”

“人們認為雨林是生命會受到威脅的地方,希望從我身上聽到刺激的答案,我並不想破壞大家的想像,事實上,雨林相當安全,在雨林遇到危險的幾率,也許比你在城市被車撞到的幾率更低。”

李乾乾視攝影為給人們去認識和欣賞大自然的管道。(受訪者提供)

儘管如此,李乾乾也曾在雨林遭遇閃電水災,而最糟糕的經驗其實跟人有關。有一次他在新幾內亞帶領人們觀賞鳥,怎知道未曾見過遊客的土著,以為他們要到當地淘金,隨即拿起巴冷刀驅趕他們,“那的確是一次可怕的經歷!”

對他而言,最幸運的體驗是,在雨林中發現甚少被人們看見的罕見動植物品種,他花了不少時間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雨林攀山涉水去尋找新品種豬籠草,也有幸尋獲一些新品種,為這些新品種豬籠草取名,記載在科學記錄裡,為科學領域帶來貢獻。

然而,對於發現(discover)一詞,他相當嚴謹,“當我們說發現這一詞,其實我們並不能確定之前有沒有人看過相關動植物品種,也許土著早已發現它們,所以發現的定義更傾向於,未曾被科學記載。”

他發覺,過去15年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到森林爬山,甚至攝影,他樂於看見這樣的趨勢,並認為這有助於提升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對於喜歡到自然棲息地攝影的愛好者,他給予的建議是,放緩腳步去探索大自然裡的種種,“在森林裡,我喜歡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也許會偽裝,也許不,慢慢地等待眼前的森林活起來,你會看見許多從未出現的動物,原因是動物的感官比人類更敏銳,遠遠就能意識到人類的蹤影,一旦有聲音,就不會出現。”

李乾乾展覽於GMBB的攝影作品,主題為“隱藏大師”。

動植物一旦絕種,就是在地球上永恆消失

李乾乾視攝影為給人們去認識和欣賞大自然的管道,看著現時森林面積逐漸消逝,導致不少動植物瀕危,他難免感到洩氣。

“我們無法複製絕種動植物的基因,讓它們復活,一旦動植物絕種,將會永恆消失在地球上,所以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去保護自然生態。”

他認為,目前是拯救大自然的關鍵時刻,因為人類不只意識到自身對地球造成的傷害,而且尚有能力行動去挽救地球。

“50年後的今天,或許自然生態已經被人類摧毀到回天乏術的地步,地球上的動植物品種估計高達數百萬,並且相信有超過80%的動植物仍未命名,許多動植物都值得拯救,我們就像跟時間賽跑一樣,只有大家願意保護大自然,才有可能扭轉現在的境況。”

他提醒,人類和大自然是一體的,文明社會導致人類出現與大自然分離的錯覺,也忘記了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因此他希望人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接受並懂得欣賞自然生態,進一步地保護地球。

李乾乾的作品多次被國際出版社,包括國家地理、史密森尼及英國廣播公司,還有本地出版社錄用。

即便他奔走於雨林已長達二十餘年,但仍未感到厭倦,只要還有能力的一天,他都會繼續走進雨林攝影,以及帶領人們去探索雨林。

未來,他極大可能依然會定居於馬來西亞,只是還不確定會住在哪個地方,“砂拉越現在是我的家,不過我和太太也喜歡沙巴,而且我的夢想居住地是在雨林抑或靠近雨林,太太也贊成我遠離城市的想法。”

李乾乾“Master of Disguise”攝影展
日期:2022年7月2日2023年1月15日
時間:11AM~6PM
地點:吉隆坡GMBB Darkroom Gallery
入場:免費(導覽需預約)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gmbbkl

相關稿件:

植物創作詮釋生命無常 鍾昱甯為興趣學習

組織病理學家 以研究和鑑定病症為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