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7日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憑著這個信念,一批“愛心爸爸”和“愛心媽媽”,為巴生港口青年華小的孩子默默地守護整整20年之久!
這批“愛心爸媽”,每日清晨6時許就到校門口維持交通秩序,為了加速車輛的流動率,甚至為學生開車門、拎書包、牽學生過馬路等。不只,他們還給新生家長髮交通規則傳單和路線圖,盡力確保校門口交通順暢、安全。
若有學生提早到校,他們就把學生集合在操場上晨讀,給學生講繪本故事、陪伴學生在班上讀唐詩、念英文及學習靜思語等。
這群“愛心爸媽”,在巴生港口青年華小默默地付出近二十年,不問回饋、不求聞達。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記者好奇之下,要求該校校長陳姝郿安排,採訪部分團員,一探究竟。
李慧玲:家長受訓教導靜思語
青年華小“愛心爸媽團”發起人李慧玲透露,早於2003年,時任校長佘瓊鳳曾私下向她透露,由於學校周圍有建築工程正進行中,而且常有外勞及陌生人出現,對於學生的安全產生隱憂,心裡感覺不舒服。
於是,李慧玲大膽建議,送孩子到校後,順便連同夫婿侯墨榮,一起巡視校園內各處尤其較隱蔽角落,以確保校園安全。
2006年成立“大愛媽媽”團
2006年,佘校長推薦她帶動一些家長參加慈濟所舉辦的首屆“大愛媽媽”培訓課程,以便進入校園協助推動“靜思語”學習。課程結束後,這批家長成立了“大愛媽媽”團隊,附屬於家教協會;李慧玲則被推選為第一任團長。
李慧玲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在成為團長後,發現自己的任務與使命更加重大,也更具意義。更難得的是,孩子成長了,父母也跟著一起成長。
“歷經多年,大愛媽媽團隊獲更多家長的認可與支持,從寥寥幾人增至數十人,學校進行大型活動時,我們也受邀進入校園協助工作。”
鑑於大部分家長不曾參加“大愛媽媽”的培訓,於是這個團隊易名為“愛心媽媽”。由於團隊中有不少愛心爸爸,也不乏夫妻檔,之後團隊逐漸被稱作“愛心爸媽”團隊。
隨著孩子畢業離開青年小學,李慧玲也於2012年卸下團長職;由羅雅玲接棒。第三任團長陳保璇,則於2019年接任。
羅雅玲:支持校園活動贊助經費
羅雅玲表示,“愛心爸媽”的團員,都必須謹記本身義務,不忘初心、無私付出。
她說,由於凝聚力強大,愛心爸媽協助學校舉辦許多大型活動,包括2015年的百年校慶等。當學校辦“書香日”或其他活動時,愛心爸媽也會贊助經費或捐書給學生。
“當年,團隊人數曾高達50人,所以我們分成多組,承擔不同任務,其中包括交通組、弟子規組、靜思語組、繪本組、英文組及唐詩組。除了根據時間表到校服務,我們不會隨意進入校園。”
愛心爸媽團每週開會檢討
同時,該校每逢週六晚7時30分至9時,是弟子規夜學班時刻,開放給該校所有家長,也鼓勵親子共修。
為了確保工作順暢,愛心爸媽團每週必開會一次,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儘量把所有難題在最短時間內解決。
“愛心爸爸”之一的劉錦榮披露,他是首批負責交通組的團員,當時大概於10年前,大家對這方面工作還不熟悉,時常捱罵。可是,既然發心貢獻,就得一面堅持、一面摸索著;慶幸爾後很快就上手了,駕輕就熟。
陳保璇:與校方約法堅守底線
此外,現任團長陳保璇披露,鑑於冠病疫情的影響,“愛心爸媽”有兩年多不曾進入校園,目前團隊只剩35人。今年7月,他們再次走入校園奉獻愛心,帶動各組學習。
“走入校園,為免產生任何不愉快,我們也和校方約法三章,制定《愛心爸爸媽媽守則》,堅守底線,不做出僭越之舉。”
青年華小的“愛心爸媽團”,如今已在校跨過兩個年代,雖然團員隨著孩子長大、畢業,也逐年更替,但他們愛護學校、堅持付出的大愛精神,卻會永續發展下去,無條件傳承下去。
巴生港口青年華小《愛心爸媽守則》:
1。不計名利、報酬,熱誠地為學校服務,不得利用愛心爸媽團隊福利工作之便,滿足個人需求。
2。勿以愛心爸媽身分向外炫耀,對外發言。
3。沒有任何特權,就如普通家長一般。如無特殊活動,不能隨意進入校園。
4。不能自作主張做任何決定,必須擁有團隊精神,任何事情都需要一起討論和解決。代表愛心爸媽,樹立好的榜樣,是團隊的責任之一,否則會帶來後患,團隊會因此被終止。
5。不能干涉學校的任何管理和工作流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在協助學校的過程中,需要與學校的要求保持一致。
6。若學校有任何活動邀請參加,必須身穿制服,深色長褲和包鞋,以示尊重。
7。未經允許,車輛不得進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