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2:57pm 08/09/2022

硬死劈雷神

May子

期待

僧侶學校

硬死劈雷神

May子

期待

僧侶學校

May子|期待癌

孩子进来和出去,一切是缘分也是业力,不应该有有不舍。

ADVERTISEMENT

亲爱的Rahul,希望父母接走后的你还能继续升学读书。摄于2019年5月的Nyingma Palyul Buddhist School。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真是老话家常。在失望的当下常用“早知道”来包装登场。其实我们都早知道,但为什么还是犯期待癌?吊诡的是原来那叫“期待过高”,我们都在学习,是不是“不抱期待”才算做人的健康理念?

尼泊尔僧侣学校领养家境清寒、有问题的男孩,免费提供他们的生活所需和中小学教育。男童的父母通常三番四次打电话给校长求助,最后学校才答应收下。近年我和别国的志愿者跟校长开网会时谈到一个问题,都让大家摇头叹息。我们很爱的、熟悉的孩子脸孔,突然间会被告知父母要接走了,甚至没有事前通知,让小同伴和师长措手不及。

曾有一名4岁小童(本来不接受这么小的)因父母离异,而急着送到学校,师长和哥哥照顾与陪伴了长达一年,日久也生情。有天校长出外办事回来,5岁男童就这样不见了,同学告知原来是被妈妈直接抱走了。校长愕然,校内弥漫了一阵惆怅。校长从此认清这些孩童的父母都没受教育,多是缺乏人情世故修养,生活也相对的潦倒。所以,孩子进来和出去,一切是缘分也是业力,不应该有期待有不舍。

这是僧侣学校没错,但这种随缘对我和志愿者来说也是“不设规矩”的后果。针对这种“挥之则去”的案例,我们想列明“学校收留孩童条规”,例如至少等学期结束孩童才被允许接走,确保离开后的孩童能升学方可带走?谈着谈着,校长说一切条件的列明只会有更多的失望。

他比喻:门是关着的,大家都看到。有人若要开门,即便门上锁了,他还是会尝试打开。孩子是人家的,父母的关注永远高过学校所能扮演的角色。我们只能祝福这些孩子,至少带走了学校教会他们的哪怕一点一滴。其实连期待他们有天知恩图报,都应该放下。

这段话真让我消化了很久。他说,孩子被接走了,就能收下别的孩子了,其实需要帮助的孩子是整个森林那么多。对我而言,是学校的心力和宽容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这棵大树才能让所有人来乘凉。人凉快了就会走开,接着迎来下一个。心,却不可以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29/03/2025
流动/邓晓慧(八打灵再也)

雨下得猝不及防,我站在路边,准备冲进雨里,一个人跑来问我:“能不能借你的一把伞?”不是“你有伞吗”,不是“可以一起走吗”,而是“借”。一个陌生人居然觉得我会毫无理由地把自己的伞借出去。我笑了一下,把伞递给他。他接过去,说了声谢谢,头也不回地跑进雨幕里。

我站在屋檐下,看着他撑着我的伞远去,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吃亏的懊恼,也不是被欺骗的愤怒,而是一种轻盈感。我从没想过原来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这样给出去,不求归还,不做计算,不留下任何痕迹。有时候我们给别人东西,心里会藏着期待。至少该有个“还”字吧?但那天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甚至可能不会记得这件事。就像雨过天晴后,谁还会去想还雨伞?可这不正是一种自由吗?

我们习惯索取,也习惯回报,总觉得自己投入的一切都该有个结果,可人生里有些事根本没有“结局”这一回事。你给出了一点什么,它就落在时间里,继续向前。我曾经很害怕无果的付出,总觉得吃亏,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可那一天站在雨里,我突然觉得很多东西不是“值不值得”,而是“想不想”。如果想,那就给;如果不想,那就算了,没那么复杂。

我后来没见过那个借伞的人,也没再见到我的伞,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或者可惜,甚至有点期待我的雨伞,它是不是被谁遗落在某个角落?还是被另一个同样需要它的人捡起?会不会在下一场大雨里又被借走一次?也许有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归还,而是流动。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