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斯入主唐寧街10號後,她或許會發現其實英國首相併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多的是蠢蠢欲動的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
ADVERTISEMENT
特拉斯如事前預料擊敗前財政大臣蘇納克成為保守黨黨魁,從而為其接任英國首相鋪平了道路。
但儘管英國作為老牌民主國家,西敏寺制度的發源地,特拉斯成為首相的過程卻只有十多萬名保守黨黨員參與投票的過程,而非通過全國大選。正當英國陷入40年來最高通脹率、經濟迅速萎縮、能源價格飆升等重大危機之際,即將領導英國的這位首相卻未提出清晰的執政綱領和解決方案,還因為一直以來搖擺不定的政治立場而被德國之聲形容為“風中的小草”,其脫歐立場更讓歐美各國擔憂。
種種跡象顯示,如今的英國儘管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卻選出了一名就目前看來不適合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的領導人,一如當年選出充滿爭議的約翰遜一樣。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是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出了問題,才導致如今的結果?
事實上,民主制度出現問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對民主制度的衰亡做過詳盡的分析。作者指出,成熟的民主仰賴的不只是健全的體制和憲法,更重要的是政黨之間的配合和承諾。以美國為例,數百年來,美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會在大選前你來我往,大選後便握手言和,攜手推進國家發展。
這樣代代相傳的不成文規定證明了一件事,即所謂的民主制度儘管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採用,但民主制度十分仰賴政治人物遵守遊戲規則,以及人民履行選民義務和加強公民意識。如今許多國家的政客都想盡辦法要干預和改變民主制度的遊戲規則,以捍衛自己的利益或避免自己的醜聞為自己帶來牢獄之災,併為了提高支持率而煽動群眾,都一再跨越民主的底線,破壞民主的根基,導致各政黨之間的互信和默契出現難以挽回的裂痕。
而政黨內和政黨間的惡鬥往往會為民主帶來更大的破壞。《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一書中作者便提到,黨內提名候選人會對民主帶來傷害,因為黨高層為了鞏固自身的支持度,便不會派出能針砭時弊並秉持專業認真做事的人,而是推派“聽話”的人上陣。而擁有群眾魅力又對黨忠心耿耿的人更是黨高層的最愛,就算他政績乏善可陳也沒關係,只要口才好,能煽動群眾就行。長此以往,政黨內部和政黨之間的對抗便會反過來打壓真正有才能且願意為國為民的人,而走向領導層拉幫結派,基層逢迎拍馬的情況。
這樣的現象長此以往,便會走到如今各大民主國家都常常見到的局面,即選民只能在爛蘋果當中選擇比較不爛的那顆蘋果。加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民主投票都採取簡單多數決制度,缺乏政黨資源支持的候選人難以當選,而政黨只需要操縱意識形態和媒體風向便可以鞏固基本盤。越是危難當前,選民的理智越是容易被侵蝕,更何況如今社群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沒有危難也可以創造危難,當年英國脫歐的鬧劇正是如此。
如今的民主已經不再是優先檢視政治人物的品格修養和政治才能,而是隻看黨派立場和個人魅力。只要是自己支持的黨派或政治人物,就算其再怎麼表現出不適任的行為和態度都無所謂,彷彿每個選民都戴上了有色眼鏡來檢視政治人物,不再客觀公正有大局觀。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者貝爾曼認為,人們對政客們層出不窮的撒謊故事和醜聞已習以為常,甚至在某些支持者那裡,政客們的道德瑕疵還會被美化成“聰明”“有手腕”等。
特拉斯入主唐寧街10號後,她或許會發現其實英國首相併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多的是蠢蠢欲動的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只是這個老牌的民主巨人至今仍然還看不到醒來的一天,民主制度的上空也依舊烏雲籠罩,要想撥雲見日,或許還要等到大難臨頭才行。
這讓筆者想起,當年希特勒也正是在德國“內憂外患”的時刻,在民主程序下成為德國領導人。如今的局勢儘管與當年不盡相同,但細品希特勒如何用民主打敗民主,卻又細思極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