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醫師,每次看中醫時總被交代不可多吃海鮮,但我其實非常喜愛吃蝦和貝殼類,請問海鮮是否真的對人體有害?
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中醫角度來看,海鮮吃得好,對身體是有補益作用的,甚至有些還可入藥,若是吃錯海鮮,則會誘發許多毛病。
ADVERTISEMENT
海鮮主要分為魚類、貝類、甲殼類和頭足類,以下簡述各類海鮮的作用。
- 魚類:性味多屬甘平,具有健脾、益氣、補血的功能,部分較補的魚類如中國的黃鱔、鯊魚肉等還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其中魚鰾更是具有強力滋補效果的一類食材,尤其對於腎虛引起的各類不孕不育,遺精、月經血崩等疾病有很大功效,《本草綱目》有一食療方即是將魚鰾和雞蛋一起服用,治療女子體虛引起的經血淋漓不盡、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的問題。
- 貝類:貝類有牡蠣、蛤蜊、蚌、鮑魚、乾貝、牡蠣等,性味多屬鹹涼或鹹寒,大多有補肝腎、益精血、清虛熱的效果,補而不燥,對生育能力有一定補助,從現代營養價值研究來看,可能是因這類食材含有高蛋白和豐富微量元素鋅有關。鮑魚也是一味滋陰清熱的食材,適合虛熱者常常服用。
另外,鮑魚殼,是一味稱為“石決明”的中藥,具有清肝明目之效,用於肝火旺盛導致的頭暈頭痛、目昏眼花、高血壓,也可以用於白內障、青光眼、紅眼症等眼疾。有一道食療藥膳“鮑魚決明湯”即是將鮑魚和鮑魚殼一起煮湯,加入適量枸杞和菊花,可有補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血虛導致的視物昏暗、視力下降、雙眼乾澀等問題。
- 甲殼類:蝦類屬於溫性,有補腎壯陽的作用,中醫角度認為蝦是補助性功能的一種食材,可能與其所含的高蛋白有關係。蟹類屬於寒性,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溼的作用。
- 頭足類:墨魚性平,有補肝腎、滋陰養血和通經的作用,李時珍認為墨魚是婦女貧血、血虛、月經不調的佳品。章魚,性平,有養血益氣,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用於氣血虛弱,或皮膚潰爛,久不收口等疾病。
總體而言,海鮮類其實是一種健康食品,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飽和脂肪含量低,同時還有碘、硒、鋅、蝦青素等微量元素。中醫也認為海鮮是補益類食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對海鮮過敏者如皮膚病患者應謹慎攝入,痛風患者也不宜多食高嘌呤的海鮮,以防升高尿酸水平而誘發痛風。同時,脾胃虛寒容易腹痛、腹瀉、胃痛者也應少吃性質寒涼的蟹類、鮑魚殼、牡蠣等。魚鰾這類高蛋白海鮮也需注意,不可一次攝入過多而導致消化不良。
更多相關【問藥】: 陳文恬/發燒不該洗澡會著涼?發燒要洗熱水澡發汗?發燒捂汗不吃藥就可以好? 陳文恬/自確診COVID-19後一直感覺疲勞,走幾步路或站久了就感覺氣短,胸口好像吸不上氣,請問該如何調理? 陳文恬/聽說吃太多辣對身體不好,是真的嗎? 藥物應該怎麼吃才有效?讀者所有問題,可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