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著如何推辭、如何推薦,怎麼應對最好。
最近上報館安排的內部培訓英文溝通與電郵書寫技巧課。請教講師,要如何寫好一封婉拒信。
ADVERTISEMENT
講師說,要保持開放的對話,避免回覆不感興趣此類的話,先禮貌感激來信,這次不克出席,希望下次有機會出席或合作。
經常為商界授課的講師,遇到的情境,或許跟媒體界不同。媒體常接到的包括公關公司、各領域機構的採訪邀請,這層關係會一直維持,若真正不出席的原因是題材不適合,換成是我,倒想知道被拒絕的真正原因,為什麼不成、未來可否做到對正媒體所需的角度。
發現自己在工作上還蠻常拒絕人,推辭不適合的採訪邀約、飯局,體面的說法是人手緊缺、時間無法配合,但更多的是因為不適合,不適合才因此沒有興趣。
那你們對什麼題材有興趣?這道開放式問題,是要告知對方報紙有什麼版,還是列出這一年做過的題目?(潛臺詞是有看報紙和網頁就知道了)。很多時候是對方不瞭解,電郵才會發去不對的部門,或者大海撒網,冀望總有主編有興趣。
老實的回應或許不合商業溝通禮儀,後來發現就算說明清楚了效果也不大,各機構人事流動率高,換了新人同樣的問題也會不斷循環。只好針對個人,快狠準地讓他們知道不適合的原因,不管他以後的發展,或許可成為經驗。
當然,編輯室不完全都拒人千里,很多時候遇到好題材,都樂意地接下采訪任務。
近年,為幾位前同事、實習生、合作過的公關當推薦人,無論是申請大學、獎學金或應徵新工作,推薦人要回答種種的提問,推薦方式有他們應聘的來電問對應徵者的看法,也有設好的推薦表格、問卷以及自行撰寫的推薦信,寫完後戰戰兢兢寄到指定電郵,真怕寄錯誤人前途。
現在不確定為人寫的推薦信會不會真的加分,優缺點都提,幾乎用盡了所會的英文形容詞彙,但很肯定的成功與否最終是靠應徵者的實力。若他們真能夠成功申請,當然很高興。
(曾經是本報副刊記者、零垃圾生活專欄作者鄭鳳雲今天抵步蘇格蘭,雖然我寫推薦信的大學最後沒有錄取她,她還是憑實力獲得英國志奮領獎學金,申請到愛丁堡大學進修碳管理學碩士,恭喜她!)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