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2/09/2022

社交媒体

冲突

两极立场

萧德骧

争辩

社交媒体

冲突

两极立场

萧德骧

争辩

【當我們立場不同/01】不是每個議題都爭輸贏,請用真理說服我!

报道/摄影:本刊 白慧琪

【当我们立场不同/01】不是每个议题都争输赢,请用真理说服我!

不知從何開始,鏈帶易斷。

ADVERTISEMENT

那指的是溝通的鏈帶,當我的話你聽不進,你說的我又懶得理。那也是理智的鏈帶,繃斷出穢語,“中華膠”“慕洋犬”沒有一句人話。還有親密關係的鏈帶,父母眼中造反的兒女,兒女眼中古板的父母,老友亦不再鬼鬼。

人手一機暢遊網絡大千世界,看似繁華多姿,實則有個叫“演算法”的傢伙悄然將人列隊。網絡過客叫囂也就罷,當那些對立、惡言延伸到真實關係中,立場相左的議題築起高牆,成為關係裡的禁忌。就像催淚彈,即點即爆,嗆出眼淚,模糊了焦點,人也四散……

回過頭來,你可曾探究,到底哪個環節出了錯,讓曾經親密的你們漸行漸遠?信念與情感,孰輕又孰重?

政見分歧,30年友情說斷就斷

蕭德驤的朋友退群了,那原是三五死黨的小園地,就在前幾個月,把他加回又秒退,加回又秒退……問蕭德驤覺得最惋惜的是什麼?“30年的友誼……”

陰雨天,咖啡廳裡,蕭德驤雙手抱著翹起的二郎腿,稍稍昂頭用下巴示意,“其實他的店就在後面罷了。”即便還在同個社區生活,卻沒見面,他解釋沒什麼共同話題,朋友的店營業也不定時。雖然如此,他仍用“朋友”稱呼對方,也相信再見還是可以交談,“但是那些議題就不去理,我們有不同的意見。”

兩人從小學認識,中學同班。真正交好是19歲,與另一友人3人一起從新山北上吉隆坡求學,合租房間,有種背井離鄉的兄弟情。蕭德驤後來進入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朋友”則回鄉發展。“畢業過後一段時間會一起出來;他的婚禮也是我幫忙拍,照片我還收著。”

邊城新山,同學多往對岸發展,留在家鄉的不多,叫得出來喝茶的就那三五個。他們開設通訊群組,死黨吹水,聊男人聊的話題。一直到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簡稱“反修例”,又稱“反送中”)越演越烈的時候,群組的交流才變調激烈起來。

反修例、南中國海主權和歐美政治課題,後來成為群組的禁忌話題,一點就爆,延伸出來的每個討論又有新爆點,一發不可收拾。從事新聞工作的蕭德驤逐一談,他不排除美國在國際議題上的幕後角色;就香港反修例運動,他認為“朋友”直指學生是暴民、香港鬧獨立,缺乏從一開始認真追溯運動的訴求和後續演變,他因此嘗試梳理。

“最嚴重的就是南海,他會覺得是中國的。”蕭德驤最無法讓步的是馬來西亞主權課題,“而且是你用‘南中國海’(海域的正式國際名稱),他會講名字有中國,自古以來……”蕭德驤疑惑,這個“古”從何談起?即便是新中國,對方講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認為,討論這議題,還得從國家主義的形成、現代歷史的變化,以及一二戰後造就的世界格局談起。

話題你來我往地延續,蕭德驤問如果馬來西亞和中國有軍事衝突會站哪一邊,“朋友”會反問為何需要發生衝突;“朋友”要南中國海屬權證明,蕭德驤找出國際法庭仲裁判決(2016年菲律賓勝訴),“朋友”回覆判決這麼長沒有人要看,還指國際法庭都是歐美操作。

組裡有另一成員有時會加入戰帷,最後兩人都有同感,每次討論其實都從一點跳去另一點,雙方根本不在同一點上交流,繼續說也沒有意思。當論點一直跳轉到無話可說,對方就會覺得辯贏了,讓人哭笑不得。

蕭德驤說,還有一個包含所有人的同學會群組,反修例運動開始後“朋友”也在大群裡轉貼文章,只是沒人理會。“(小群組內)為什麼我會去跟你談,因為關係比較好,有什麼不能談?結果不是喔,會退出的……”

蕭德驤有點失望。祖輩南來,受生長的年代和背景影響多少會嚮往中國,可是“朋友”是同輩人,受過教育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為何不能分辨對錯,尤其是國家主權課題。

【当我们立场不同/01】不是每个议题都争输赢,请用真理说服我!
蕭德驤最無法讓步的是馬來西亞主權課題,而舅舅、朋友竟認為南中國海屬於中國。
“我是誰?”身分認同成導火線

原來,退群的不只同輩朋友,長輩也有憤而退群的時候。同樣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蕭德驤其中一位舅舅退出家族群。阿姨好不容易把他哄回來,還特別立下規定,任何議題可以討論,但誰都不許再退出群組了。他說,那位舅舅常常轉發“已多次轉發”(Forwarded many times)的訊息,論調非常一致,要嘛挺中,要嘛就是反映馬來西亞華人被迫害。

還有另一位舅舅,曾經在家族群組裡轉發“海外華人身分證”訊息。內容大意是海外華人如果發生什麼事,中國政府會照顧你,最嚴重的情況還會讓你回中國。舅舅出生馬來西亞,移居澳洲數十年。那次,他不單把自己的身分資料呈報了,還呼籲其他家族成員趕緊填妥。蕭德驤嘗試向舅舅說明當中不合理處,舅舅雖沒有繼續爭辯,但有沒聽進去又是另一回事了。

蕭德驤之所以在群裡回應長輩轉貼的文章,是想從邏輯去反駁那些不合理的論調,還有提醒馬來西亞華人的身分認同。“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祖國是馬來西亞,不能站在外國的角度來看祖國的問題。”

“的確是無奈的。”但蕭德驤又可以理解,兩位舅舅雖然出生大馬,至今和中國的堂兄弟仍保持聯繫,曾兩度赴中國探親。他能夠理解長輩親中的情感關係,“但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程度,我不能忍受的是國家主權、祖國認同,第二是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民主、自由,多麼難以具體講解的概念。有句話形容,“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會在窒息時,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或許真要到那危機時刻,才能感受得到吧?

【当我们立场不同/01】不是每个议题都争输赢,请用真理说服我!
因為對中國議題持不同立場,蕭德驤的舅舅、朋友都曾退出聊天群組。
篩選資訊,不盲目接受

相熟多年,對某些議題觀點南轅北轍,蕭德驤相信與資訊接收有莫大關係。“朋友”轉發的內容多半來自微信,舅舅也有一班相同信念的老同學。從事新聞工作,蕭德驤對資訊來源有一套過濾標準,在群組內交流觀點時,那些資訊是否經得起合理懷疑,又能合理辯解。

蕭德驤的資訊來源主要來自國際新聞和國際分析,例如路透社、美聯社、華爾街日報、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南華早報等;常看的YouTube頻道有《江峰時刻》、《小翠時政財經》。他也看過“不對勁”的YouTube頻道,例如《世界的十字路口》、《大宇新聞拍案驚奇》常用“天滅中共”、“天有異象”這種怪力亂神的字眼。

一定有人會反駁、標榜《江峰時刻》、《小翠時政財經》是反中頻道。蕭德驤認為,他們是親身經歷後選擇離開中國的知識分子,也用比較溫和、說道理的方式來解讀議題。

“我為什麼比較相信?因為合理、邏輯連貫,他們有從不同角度的歷史詮釋去解構議題,經得起質疑。”

他當然看過一些親中言論,只是到後面常有煽動民族情緒,或者誇張的論調,例如“要把佩洛西(近日訪臺的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飛機打下來!”他疑惑,明明有很多理性討論空間,為什麼不能好好講呢?

相信真理越辯越明

立場對立,心目中不能好好溝通的對方,是否帶著同樣的看法看待自己?蕭德驤不去想別人怎麼看,且自認是能被說服、承認對方正確的。例如近日前馬新社新聞主播事件,他和從事傳播研究的太太討論,太太從結構問題切入,他多少被說服。“我不是不能認同別人的,如果有道理的話,我還是可以認同你的那一套。”

他自認從小不喜歡爭辯,檢視成長過程,興許是大學加入辯論隊後,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會相信真理越辯越明,這是搞辯論的人的期許。”

未來是否還會花力氣爭辯討論?他笑說年紀越大越發懶,也可能是那些討論到“爆炸”的經歷起了一些作用。“那讓我看見了一些人,他這麼想就是這麼想,不管你用什麼道理,他都定型了,那你又何必(去辯)?”蕭德驤說,“會思考的人自然會尋找管道、資源去了解他們要了解的東西,你跟本不用說那麼多……”

【当我们立场不同/01】不是每个议题都争输赢,请用真理说服我!

相關報道:
【當我們立場不同/02】安煥然:尊重不同的聲音,我們缺乏真心和獨立的判斷。
【當我們立場不同/03】當立場不同,如何溝通化解衝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