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文化空間

|

地方DNA

發佈: 7:00am 12/09/2022

教育

地方DNA

卓衍豪

埔地華小

廖燕燕校長

教育

地方DNA

卓衍豪

埔地華小

廖燕燕校長

卓衍豪/微小也有春天──埔地华小立足乡野,展望世界

文/圖:卓衍豪
卓衍豪/微小也有春天──埔地华小立足乡野,展望世界
廖燕燕校长和背后的“SDG墙”。

创校于1927年的,校园内随处可见植栽花卉,耳边传来鸡啼鸟鸣,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植栽旁有学生制作的二维码讲解植物生态习性,访客或家长还可以买植栽回家,款项则作为学校发展用途;教室外的留言黑板上写着学生对老师说的心里话;几位学生在空地上做摇控汽车实验。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原来是老师以话剧形式教学,3大种族的孩子以角色入戏、朗读课文;另一间教室里设有“绿幕”,是孩子拍摄YouTube的“演播室”。

这里的孩子都挂着笑脸,我很难想像从前一雨成灾、这所微型华小曾经在埔地(Siputeh)如一座孤岛般的存在。2018年,身怀使命的初来报到,全校13位学生中只有1位华裔。为了不想让这座因锡矿发迹、也因锡矿业没落而失去光环的小镇的最后依据消失(另一个是观音庙),她毅然挑起重担,决定赋予埔地华小全新生命。

ADVERTISEMENT

她报名“卓越图书馆”竞赛,教育局官员却泼来冷水:“你们学校常常淹水,那么破烂,不要浪费名额!”廖校长不死心,“我会帮你们赢一座全国冠军回来!”经不起纠缠,官员最终应允让埔地华小参赛。

廖校长于是卷起袖子跟伙伴用3个月时间整理校舍,为了省钱,自己测量、画图,找人装修,到处收集回收材料来美化校园,打造她心目中的“图书馆学校”。3个月后埔地拿到县冠军,2个月后再下一城,得到霹雳州冠军;最终的全国赛,名不见经传的新科冠军埔地华小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全场参与者的脑海中。

命运弄人,同一年一场大水灾把所有努力化为乌有;但很快的,泪水洗涤过的脸庞上再次燃起希望,“什么都没有,就是我们发挥无穷无尽爆发力的时候。”廖校长痛下决心找人填土解决淹水问题才来想办法筹钱,并定期请河流局来清理大沟渠,胼手胝足重新规划校园。

卓衍豪/微小也有春天──埔地华小立足乡野,展望世界
学生制作的环保产品,作为“养校”的方法。
把世界带进校园

4年后的今天,希望的花朵四处绽放。“世界走廊”的每一根柱子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那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创作,柱子上不见文字介绍,廖校长解释:“这样孩子才能练习作导览,练习接待访客。”;“近打谷走廊”则展示近打谷地区的锡矿发展史,“孩子要认识家乡,了解过去,才能看见未来。”;“SDG墙”上印着联合国17个永续发展目标,“孩子接触‘无贫穷’、‘零饥饿’、‘性别平等’观念,再上网找资料,然后说出他们的想法。”

埔地华小的一天,从学生主持晨会开始,因此学会团队合作和责任分担。每个学生都可以享用爱心妈妈准备的三餐,每日的统一伙食费是3令吉,那是培养学生不要有比较心态的考量;用餐完毕,学生会自己洗碗、清理。放学后,很多学生会留校学习种植物,跟饲养的小动物玩乐。周会上学生轮流上台发表对学校或学习的看法。校外活动包括到邻近巴刹访问小贩,重新认识社区,到邻近大学参观,透过接触机器人等知识,让他们对大学和未来有所想像。透过学习制作环保沐浴露、手工皂等产品,同时学会订价、销售等能力。廖校长也曾邀请加拿大教授、印度医生给学生分享,她说:“不能把孩子带出去看世界,就要把世界带进来。”

卓衍豪/微小也有春天──埔地华小立足乡野,展望世界
绿意盎然的埔地华小。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天使,学生、校长、老师、校工、警卫、爱心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家人。“一开始,我们的孩子有用手抓饭的,有用筷子的;到后来,用手抓饭的学会用筷子;用筷子吃饭的也会用手抓饭,我觉得我在帮国家做有意义的事。”为了引入更多资源来实现她的教育蓝图,廖校长甚至写信给成龙、马云等寻求资助。“不过没有人理我。”语毕随即补上,“我从来不觉得学校小就没有机会。”

最近,她又报名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学校”(Eco School)竞赛,再次带着一个社区的力量和祝福,披着偏乡独一无二的光环出征。“教育需要改革。我是一个孤独的校长,但我也是一个拥有很多的校长。”4年时间,埔地华小绝地逢生,学生人数已达60人,包括远从吉隆坡转学来的孩子。

教育,是地方创生之本,展现社会的良知;埔地华小,是这国家最美的身影。

廖校长一定不孤独。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1:27am 24/04/2025
报告:若受正规教育  无国籍儿童可创造2080亿经济价值

(八打灵再也24日讯)一项研究显示,若让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无国籍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并能顺利就业至65岁退休年龄,他们一生中可为国家带来高达2080亿令吉的经济贡献。

这份报告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马大社会福祉研究中心(SWRC)发布,题为《被浪费的潜力:在迈向老龄社会的大马中,为无国籍儿童提供教育的经济意义》。

该研究把“无国籍儿童”定义为在马来西亚出生,但因血统主义(jus sanguinis)国籍法无法获得大马国籍的儿童、已登记的难民儿童、无国籍者、非法外劳的子女等。

据报告估计,我国仅2016年出生且没有公民身分的儿童,就有29万零437人。

“如果这些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并一直受雇至65岁退休,一生能创造高达2080亿令吉的收入。”

报告说,这一金额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0月的预测,即大马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兆令吉的9.47%。

研究也发现,2023年仅有1万零76名无国籍儿童在公立学校就读。

 研究:大马无国籍儿童若受教育 一生经济贡献或达2080亿
报告指出,在大马出生的无国籍儿童是相当大的群体,却长期未被纳入国家发展考量。(UNICEF Malaysia图)
群体大却被纳入国家发展考量

报告指出,这群在本地出生的无国籍儿童是相当大的群体,却长期未被纳入国家发展考量。

“基于大马面临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这一群体的潜在经济价值尤为重要。”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料将从2024年的8.1%,上升至2040年的14.5%。

报告也说,无国籍儿童因无法享有公共教育、医疗与正式就业机会,往往从小就被迫进入低薪的非正规行业,使他们陷入贫困。

忽视弱势群体在劳动市场潜在贡献

该研究主要作者安贾德拉比接受《今日自由大马》访问时坦言,大马长期忽视国内弱势群体在劳动市场中的潜在贡献。

“即便按照我们的最低估算,无国籍儿童也可创造870亿令吉的收入,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GDP的4%。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国迟迟迈不进高收入国家门槛,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让太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经济体系之外。”

他说,只有教育才能带领我国走向真正的进步。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