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3日訊)外電報道,新興亞洲中行的外匯儲備急降,引發投資者憂心在強勢美元面前,這些國家缺乏介入穩匯的所需彈藥。
據渣打銀行,剔除中國的新興亞洲國家外匯佔款指標跌至7個月,為201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年初該指標為10個月,而2020年8月則是16個月,顯見發展中國家能夠守護本國貨幣幣值的彈藥正快速流失。
ADVERTISEMENT
渣打的東南亞外匯研究主管迪維斯表示,此惡化趨勢顯示中行干預穩匯的效果未來將更為有限。
根據外媒所彙編的數據,泰國的外匯儲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幅度最大,降幅第二大的是印度。渣打指出印度可用於進口的外匯佔款跌至9個月,印尼為6個月,菲律賓8個月,韓國則是7個月。
為應對強勢美元,當前新興亞洲各國中行一直動用外匯儲備捍衛本國貨幣,尤其聯儲局的積極政策緊縮激勵資金迴流美國。任何中行介入穩匯放緩的跡象,都可能加劇亞幣的貶勢,特別是許多亞幣最近已觸及多年低點。
大馬外儲減少90億美元
在動用儲備作為外匯干預方面,印度與泰國最為積極,今年兩國的儲備分別下降約810億美元和320億美元。同期韓國的外匯儲備減少270億美元,印尼為130億美元,馬來西亞90億美元。
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還包括美元強勢下,中行所持有的其他貨幣幣值縮水的因素。
但儘管儲備下降,比起上次危機,新興亞洲市場因為較高的緩衝水位而狀況較佳。近期幾個月投資者已轉入這些市場,樂觀期待它們可以提供更快的成長、政策支持與潛在更高回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