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放生可以消除業障,造功德,會飛的小鳥、可以遊的魚和烏龜都是放生的對象。
但有研究顯示,不當的放生會破壞生態環境,而被放生的動物也不一定能存活下來,即使龜殼堅固如石頭、被視為是長壽的烏龜,也是放生的受害者之一。
ADVERTISEMENT
動物溝通師陳麗芳分享了她救活一隻放生烏龜的親身經驗,希望大家在放生之前先三思。
某個早上,陳麗芳家人晨運回來時帶回了新朋友:一隻被放生在外生活一段日子的烏龜。
家人說,那隻烏龜是在路邊發現的,捲縮在龜殼裡,不爬也不動,龜殼的顏色也非常暗沉,一副病懨懨的樣子,於是就把它帶回家,看看家中的動物溝通師是否能幫它一把。
陳麗芳雖然有救過多種動物的經驗,但烏龜卻是頭一回,猶如“老鼠拉龜,無處下手”。剛好當天她要帶yaya2(一隻受傷被救回家的烏鴉)到獸醫診所複診,所以就把受傷的烏龜也一起帶上,變成了雙烏(烏龜與烏鴉)看診日。
救起時營養不良,龜殼龜裂
把這隻新“品種”帶給獸醫檢查後,醫生說烏龜營養不良,所以龜殼才會呈現黯淡的顏色,皮膚有真菌感染,而且龜殼也有些龜裂,當下給它注射抗生素、維他命和抗炎藥,隨後還給它修補龜殼。
她感嘆第一次見識到修補烏龜殼的手術 ,難以相信堅硬的龜殼也會龜裂。完成修補手術後,醫生讓她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每天需要給烏龜做20分鐘的藥浴治療,幫助烏龜早日痊癒,並給烏龜配了多種維他命,補充它營養不良的問題。
看診帶回家後,陳麗芳也上網搜尋“龜仙人”的品種資料,發現竟然是受保護物種的馬來盒龜Malayan box turtle(Cuora amboinensis),早在2005年已經頒佈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脆弱海龜物種 。
她相信這隻龜是被人放生在附近的湖泊,後來因為健康問題才游上岸,救起它時已經奄奄一息了。
康復後原地放養
沒有照顧過烏龜的陳麗芳,開始時是依照一些養龜人的教路,給烏龜準備蓊菜及野菜,但似乎不是“龜仙人”的所好,完全不吃,之後就改為水果,甚至給它一些肉類,“龜仙人”才胃口大開,原來烏龜是雜食動物。
“我照顧了大概兩個星期,見它已經恢復過來,就帶回去附近的湖泊放生,讓它重新回到自己的家。”
她認為,除了“動物的急難救助”,放生也要合理,不要隨便放,好比這些外來烏龜或物種被放生到野外,可能破壞在地的自然生態平衡,而放生到廟宇水池,則可能使原本就飽和的飼養環境,變得更加惡劣、擁擠,造成另一波感染,反而使動物受到傷害。
她呼籲大家,請放下“殘酷的慈悲”,別再重複錯誤的放生。若真心為動物好,可以通過推廣素食、環保或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育的工作,這比放生更能達到減少動物殺戮的目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