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夢魚(ikan kembung), 亦稱甘望,是個人最愛吃的魚。查了一下,菜市場價格每公斤12令吉到15令吉,比以往貴了很多,但三大民族和外勞都還吃得起,算是親民。
冠病高峰時沒得上菜市場,網購成風,問線上海鮮店有沒有甘夢,對方很客氣回答:“我們有鬥鯧、白鯧、龍虎班、七星班,沒有甘夢。不過買超過300可以送貨。”原來廉價魚不賣,運費還貴過魚。尷尬了。
ADVERTISEMENT
愛吃甘夢魚,是因為小時家裡沒煮食,午、晚餐皆外包,即俗稱的搭夥食。一星期12餐,菜餚變化有限;當年甘夢魚價廉,每週往往重複三五次,幹煎最常出現,醃黃姜煎已是驚喜。關在4層菜格里的煎魚,到開飯已軟癱不脆。絕招是拆出魚肉,加大量叄峇辣椒和飯撈個滿堂紅,淋一圈醬油,擠酸柑,幾口就吃完。
年歲漸長,與其說是愛吃甘夢,或該是對童年的緬懷眷戀吧。
甘夢魚實屬鯖魚(Mackerel)類,和馬鮫魚同宗;只不過馬鮫魚身價遠高,很少人會聯想比較。我們吃的,品種為印度鯖 (Indian Mackerel),猜想源自印度洋,故得此名。
此魚易腐帶腥,所以一般料理法都重口味。娘惹式加黃姜等香料煮成亞渣(Acar)魚,盛行於北馬一帶,南馬較少見。馬來餐愛以亞叄作酸辣咖哩處理,也有煎香後配叄峇醬,常見於馬來雜飯檔。華人小販的燒魚檔,甘夢也是熱門選擇,兩條要賣到十多塊了,絕對不便宜。
較少見的做法是清蒸。甘夢魚肉質粗糙,腥味又重,原不宜清蒸。北馬一帶加大量野薑花、小辣椒、蒜米、麻瘋柑葉等香料,風味絕佳。也有加蒜米豆醬清蒸,宜酒宜飯佳餚。
潮州人愛吃的魚飯,除了巴浪(藍圓鰺)、寬目(竹莢魚)、姑魚(小沙丁)外,來到南洋多了甘夢魚。魚飯最瀟灑,一籮籮簡單利落滾水燙熟,沾普寧豆醬吃。南洋口味重,豆醬再加小辣椒、紅蔥頭碎和酸柑,熱帶風情洋溢。
甘夢魚難賣高價,一般海鮮樓及餐館少見。不過近年生活水準提高,人們吃慣了貴价海鮮,家庭式和簡約籍貫料理漸成風。甘夢魚就此登大雅之堂,出現在菜單上。
看到有些菜單把甘夢寫成“甘榜”,英文直譯kampung fish。餐館運作為下單省時,會把一些筆畫簡寫:飯寫成“反”,蔥寫成“衝”等,純供運作流程方便,算情有可原。甘夢和甘榜不分,還大搖大擺出現在菜單上,過去會感到氣憤。
吃得魚多,火氣隨年齡漸消。網絡世代,以訛傳訛已是約定俗成,何必跟一尾來自甘榜的魚過意不去?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