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天跟同事用完午餐后,其中一个同事提议去附近的甜品店吃巧克力再回公司。这是一间法式甜品店,里面售卖的甜品精致好看,且味道很棒,于是价格也稍贵,均价在20令吉左右。那时我们一行8人,因为还在疫情期间,每张桌子限制入座人数,所以分开两张桌子入座。
一切分歧就发生在瞬息之间。才刚坐下,跟我同桌的一个同事就感叹若不是随大队,她是绝对不可能来这种甜品店浪费钱的。随后打开菜单,另一个同事与她一唱一和地开始评价这儿的甜品超出了它们该有的价格,来到这里真是一个违背良心的决定。此时的我心理活动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但我还是尽量维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先询问了她们要不要分吃一份甜品,得到了拒绝及如果点上就是冤大头的指点后,我就自个儿地点了一杯咖啡。
ADVERTISEMENT
出乎意料地,她们也面带嫌弃地各自点了一杯“超出市价的极其普通的咖啡”。于是情况微妙地变成了隔壁桌子在谈笑风生,我们桌在安静地品味咖啡,咖啡的香味与淡淡的尴尬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围绕着我们。
这一件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消费观不同的人是否适合一起相处?很多人都说消费观不一样的情侣很难长久地走下去,消费观不同的夫妻迟早离婚。那么消费观不一致的朋友和同事呢?
我并没想抨击同事的消费观。我的同事可以认为花两餐正餐的价格来享受一份甜品不值得,我则认为可以偶尔花费高些,以享受一些糖分带来的愉悦。消费观没有一条明确的对与错的界限,每一种不同的消费观于自身并没有对错。
不要随意抨击他人
正因为消费观没有对错,所以不要把你的消费观套在你的朋友或同事上。毕竟,人家用的也不是你的钱。当你不断地批评别人的消费观,把自己的观点置于高处,这才是不妥的。朋友和同事只是每日与我们相处半日时光,我们的资产不共用,我们的观点不需要一模一样才能共事,而我们相处在一起只是求一个轻松。当我们的消费观不一致,同事可以大方磊落地避开这个违背她们良心的提议。她可以提出别的地点来消磨时间,可以先回公司,也可以在甜品店里安静地享受那里的环境。与其一味输出自己的想法打击其他人的兴致,不如包容。
消费观的底线永远是自己的经济状况,没有是,没有非。在一群人里有百种观点才是常态,请不要随意抨击他人,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去做出过不去自己良心的决定,只有包容,才能让不一样的人们的关系能够延续下去。这里说的只是当同事和朋友的消费观不合,并不包括情侣和夫妻关系中的分歧。当组成了一个家庭,个人资产变成了共同资产,这就需要双方的磨合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