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7月23日
時間:上午10時30分
ADVERTISEMENT
地點:Zoom線上會議
決審評委:淮遠(簡稱“淮”)、許悔之(簡稱 “許”)、曹疏影(簡稱“曹”)
記錄:本刊記者白慧琪
本屆花蹤新詩組共有142篇作品參賽,經初審評委鄭德發、楊嘉仁、陳頭頭選出31篇,再由複審評委曾翎龍、呂育陶、馬尼尼為選出10篇作品進入決選。
【總評與評選標準】
淮:這10首詩的共同好處是很容易明白。現在無論是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很多年輕作者的語言都好像有個帷幕遮住,你要掀開帷幕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但這10首決審作品都沒有這個問題。至於水平,我覺得有點參差,對我來說反而是好處,很快就可以選出比較好的幾首作品出來。
一首好詩的條件是,一,詩和所有文學作品甚至是新聞作品,首先要吸引人看下去。第二,讓人覺得有什麼特別,可以說個人風格很強,可以用詩句去感染人。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有個人風格,問題是能不能讓人覺得你的個人風格很獨特?還有一樣很重要:這次比賽要求50行,一定很多參賽作品都寫到差不多50行,但其實很多10行就搞定了,卻寫到50甚至100行。語言必須幹練,要節約、精煉,儘量用少的文字去表達更多東西。
許:我很喜歡這次評審經驗。每次評審都有很深的期待,最大的bonus是這首詩重新開啟我們心靈的活動,或再創造一個看世界的方法。一首好詩像地震,你讀它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身心輕輕地被震撼、搖動,有個固定固著的東西再重組了。有些詩的美妙像閃電,為什麼有這樣的心靈活動,可能我心底有很多門,它替我開啟了一些門。詩是在大量重複、頻繁複制的生活裡,替我們再開啟一個知覺和感受的渠道,及流動的動能。
這些詩其實我很喜歡,它們的語言能力各有不同。有一兩首很動人,但是欠了一味,語言比較開口見喉。詩我還是希望要有多重寓意,或風流蘊藉。但也有極為隱晦的,比方寫生命很壓抑的感受,大環境之下作為一個生存的個人,面對權力、紀律、懲處……人在追求自由的呼聲,寫得很隱晦壓抑,但也創作了一首詩的美妙。
這10首詩我分成ABC三級,最喜歡的是A,不錯的就B,語言上有些缺憾或不夠觸動我的就C。因為獎項只有兩個,可能第一輪投票要列出評斷的標準。可是詩可以評斷嗎?我有時也想,詩屬於讀到它有感動的人它就成立了。只是我們三人要扮演美學的最大交集,在這些詩中找出各個面向上可以觸動、感動別人的作品。
曹:我會特別從語言去看一首詩,要求乾淨、不囉嗦,用最少的字去表達最多的意思。如果用了這個字,它是不可置換的,這些準確是我的標準。在這個標準之上再去看它能不能達成個性,在語言層面上發明的用心。我們為什麼要寫詩,因為生命中一些沒有辦法用現有語言說出來的時刻、感受,那你可以發明一個準確的語言去把它說出來。這是我覺得詩很大的用處。
另外我很注意文本的拉伸度,比如這首詩是因一個主題而寫,可是不一定要侷限在這個主題。一首好詩,任何一個偉大作品,它的空間層次一定是多重的,可解讀的方式一定是多層的。一首好的作品,文本的拉伸度和寬闊度存在於作品中,我覺得會是比較好的處理。
此外,生活處境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各種議題,比如性別、身分、國族。我就會很關注這些議題中間被落下的是什麼?很多作品都能明顯看出處理一些議題的用心,可是我會比較關注作者沒有處理到,在很多時刻都會觸碰但是依然又溢出、被遺漏的部分。
收到這10首作品也很開心,有些作品處理了歷史、國族、親情、疫情等議題,它們都有個好處:維度分得很開,不會一下就看出是哪個文字脈絡下的作品。它們背後的影響都是來自非常多元、複雜的脈絡,這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第一輪投票】
投票前,評委推選許悔之為主評並主持會議。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審投選3篇,共有6篇得票。
〈我喜歡的二流詩人們〉2票(許、淮)
〈拼音〉2票(許、曹)
〈瑜伽術〉2票(淮、曹)
〈難言〉1票(許)
〈一條僻靜的街向他走來〉1票(淮)
〈巨塔 2021〉1票(曹)
【一票作品討論】
●〈巨塔 2021〉
曹:我投這首詩是因為,它語言的張力是夠的,在寫一個動物的行為,涉及到對歷史的看法和隱喻,不同的人物出現,我覺得他在嘗試處理一個複雜的主題,而他能夠盡力清晰化起來。缺點是有些情節破碎,卻沒有破碎的理由足以讓人信服。但他的好處是,他想用一首詩處理主題的用心還是蠻大的,且在水準之上。結尾的壓縮感和彈性處理得蠻好的,我蠻喜歡。
淮:這首詩我也留意到。我先說好處:我同意疏影說的語言張力很好,造詣很強。因為作者比較膽大,用詩處理比較複雜的主題是很難的,但他都處理得不錯。但我後來放棄了這篇,是因為我覺得作者可能隱喻做得不夠好,用明示和引述會影響詩的表達。
它用螞蟻來做開頭,中間又引述了一些馬來西亞的歷史事件,例如1969年的歷史事件,整體形式看起來配合得不是很好。
許:我並沒有很喜歡,因為詩對我來說是語言和現實的搏鬥。比如葉芝的〈1916復活節〉是非常政治的,可是它還是會用語言的呈現,去告訴讀者可以如何與裡面的形式對話。詩有很多類型,像惠特曼直接借著聲響的吼叫、嘶喊,它也可以動人,但要有一致性。這首詩有很好的企圖,想要從大馬的歷史去鉤沉人類的生存處境,意象是可敬的,但語言瑕疵還是比較多,所以我沒投他一票。
●〈難言〉
許:第一次讀的時候並沒有選它。這次只有10首作品,我都大概讀了七八次,我很確定自己喜歡這首詩。這首詩在談一種信念,這個信念是很荒蕪的。這是一首壓抑的詩,它有它的政治傾向,可是也沒有說得那麼清楚,所以用了“難言”,就是說不出口的,光這個詞我就很喜歡。這是因為,我們都是寫詩的人,知道一首詩的題目其實很不容易去周延,要想像力很廣大。我覺得這首詩在有點晦澀或壓抑裡面,其實是在談人面對集體處境和意識時,人怎麼去找到柔弱的角落和思維的角落。這是一首人類在政治或集體生活的壓抑下,替自己找尋心靈出路和辨識自己存在的一首詩。
我也喜歡它的音樂性,非常好念,意象也很動人。比方第一段,“想必你已預見,並且原諒/我遠道而來的沉默。你知道/何者距離更遠:從海至海,或心至唇舌/而言辭來處,太初荒蕪,先是寂靜,然後有霧”,它是一個“wu(嗚)”的音,如我們去想像,“wū”這個字的發音在這首詩裡出現,可能作者沒有那麼有意識,可是它是個壓抑的,不清楚的發音,讀了以後會讓我們想到心靈自由的重要。我也不會想要它特別指涉什麼,可是一首詩很動人的地方就是,放在每個讀的人身上,它都會召喚起我們對生命處境、個人跟集體中間的張力、心靈意識的空間。這是一個人在集體裡面,自己內在的呼聲。我很喜歡這首詩。
淮:我有寫下評語的。我覺得它的節奏不是不好,但全首主要用四字詞語組成,讓人覺得很多句子似曾相識。這樣的語言形式不是那麼有獨特性,所以我放棄了。雖然它的節奏好像一首歌,但一些句子我好像覺得已不是第一次讀,例如“先是寂靜,然後風動……依我而生,先我而存”,所以它說服不了我。
曹:啟章很動人,讓你讀下去會像夜晚街道的風那種飄動的感覺,長度也是配合的。可是從第三第四節開始,就會覺得那個風把要說的東西都吹散了。它要說的東西其實非常壓抑,結尾它說,“僅餘的片言隻字,都流離失散”,我想它想表達的主題跟這一句是蠻有關係的,那種說不出來的話,在流離中在失散中是破碎的時候,這個主人公努力想要凝聚什麼出來?它四字、五字現成對仗的東西用得太多,說明作者面對他想要表達的語言狀態,他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發明承載那種狀態的載體,所以會流到另一邊過於工整地去表達。
●〈一條僻靜的街向他走來〉
淮:我本來只選兩首,但要選3首,就加上了這一首。我覺得它的好在於,它在談疫情下的外勞悲歌,故事性很強,鋪排也沒什麼大問題,看下去很容易收到作者的看法和故事。但是它有很大的缺點,第一到第二段鏡頭轉移是優點,但也是敗筆。因為詩的中心應該是同鄉而不是他,我覺得這有很大的矛盾。
曹:中間那一部分還蠻羅嗦的,修修整整有很多字眼可以刪掉和剔除,後面越寫越散。
許:這首詩充滿人道關懷,但語言說服力沒那麼強。(待續)
【相關文章】
【花蹤16】新詩獎決審會議記錄 / 詩是開啟知覺的渠道(上)
【花蹤16】新詩獎決審會議記錄 / 詩是開啟知覺的渠道(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