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4日綜合電)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南亞和東南亞的沿海大城市,下沉速度要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快,使數以千萬計的人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應付需求大量抽地下水
法新社報道,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上週發表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快速的城市化使這些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因應不斷成長人口的需求。
ADVERTISEMENT
研究指出:“這使得經歷當地土地快速下沉的城市所面臨沿海災害的風險,比那些已因氣候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城市所面臨的風險更大。”
胡志明市年均沉16.2毫米
越南人口最多的城市和主要商業中心胡志明市,每年平均下沉16.2毫米(mm),在這項對全球48座大型沿海城市衛星資料研究調查中名列前茅。
排名第二的是孟加拉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吉大港與中國的天津市、印度西部城市阿默達巴德、印尼首都雅加達和緬甸商業中心仰光在高峰年間皆下沉20多毫米。
研究指出:“這些快速下沉的沿海城市許多在快速擴張成為巨型城市(megacity),這些城市…抽取地下水以及承受密集的建築結構,導致土地下沉。”
下沉的城市本身並非氣候變遷的結果。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能更深入瞭解下沉現象如何“加劇氣候所導致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資料,到了2050年,將有10多億人生活在沿海城市,面臨海平面上升的風險。
IPCC表示,就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到了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仍可能上升至多60公分。
中東因暖化變更熱
金字塔古遺蹟瀕危
氣候變遷導致中東地區變更熱的速度快於世界其他地方,這也代表當地古代金字塔、城堡等文化遺址瀕危程度較他處更高。
德國之聲指出,位於今日伊拉克南部的巴比倫出現崩解,包括為複製歷史原貌而建的一些建物外牆正脫落,一些曾受遊客歡迎的建物變得太危險而無法進入。
倫敦大學學院古中東史教授羅布森過去10年每年總要造訪伊拉克一些世界遺產好幾回。他說先是多年來地下水滲出,接著又是極為乾熱的夏季,導致建物崩壞。
建於4300年前的巴比倫曾為世界最大城,擁有傳奇的巴別塔及傳說中的空中花園。1980年代起伊拉克陸續在舊遺址重建城市,投資修復和新建建築,2006年聯合國與伊拉克計劃修復巴比倫成為文化中心,2009年當地政府對遊客開放遺址,2019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巴比倫並非中東唯一受氣候變遷衝擊的古蹟。
埃及因沙塵暴與旱澇,包含金字塔在內許多古蹟石頭受高溫與潮溼夾擊而變色、龜裂。更頻繁的野火、空汙、土壤鹽化和海平面上升則帶來更多威脅。
在約旦,擁有2300年曆史、以建於崖壁聞名的彼特拉古城,部分結構也因土石滑落頻率有增加之虞而瀕危。
利比亞古蹟因乾涸瀕危
在利比亞,部分舊城區入列世界遺產的綠洲古鎮加達美斯,也因主要水源乾涸瀕危,居民因當地植被枯竭紛紛離開,其他一些海岸線周邊的世界遺產則因海平面上升處於危險。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與塞浦路斯研究所研究團隊本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更糟的還在後頭。報告結論是中東與地中海東部的暖化速度,幾乎比全球平均快2倍,也比世界其他人居地帶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