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地有所謂的“十大最美校園”票選或排名,吉隆坡施泰納學校(Kuala Lumpur Steiner School)肯定名列其中,因為單憑其位於首都吉隆坡,卻又被森林圍繞的清幽環境,在地理上就已經得天獨厚,是學生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報道:本刊 梁慧穎
ADVERTISEMENT
攝影:本報 林毅鉦
很多吉隆坡人都沒聽說過“施泰納學校”,但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所學校雖然位於吉隆坡,可是地理位置相當隱蔽,四周都是山林作為自然屏障,許多人斷不會想到原來城市裡還有這樣一所低調的森林學校。
吉隆坡施泰納學校註定跟其他學校不一樣,除了地理環境的關係,也因為這是一所體制外學校,實行源自歐洲的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是奧地利哲學家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創建的教育方法,因此也稱史代納教育,是一種主張身心靈平衡發展和親近大自然的人性化教育。在吉隆坡施泰納學校,學生沒有考試也沒有一堆寫不完的作業,反而隔三岔五就去後山健行或去戶外教學,過著跟傳統學校學生很不一樣的校園生活。
學校緣起:孩子是創辦動力
這所學校2018年創立,靈魂人物是建築師黃曉斌(Clement Wong)和妻子蘇詩云,學校緣起要從他們的大兒子開始說起。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話說他們大兒子小時候非常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又會作詩,對世界有著強烈的感受力。可是進入華小以後,黃曉斌說:“他慢慢一年一年地轉變,變得不愛說話也不像以前那麼活躍。在他四年級那年,我們還被老師叫去學校,說我大兒子成績退步了,就連我們平時在家裡用英語交談,他的英語都退步了。那時候,Grace(蘇詩云)和我覺得可能孩子不適合體制內教育,所以決定送孩子去體制外的學校。”
當時,他們對華德福教育還了解不深,於是先把孩子送去國際學校,然後一邊摸索一邊找資料,漸漸對華德福教育有了更多認識。與此同時,他們回想起多年前在峇釐島參觀的綠色學校(Green School),這所學校用竹子建成,無論環境或課程都與大自然完美結合,夫妻倆非常驚歎,從很多年前就夢想如果有機會,他們也想要打造這樣一所學校。
身為建築師和城市家長,黃曉斌對吉隆坡眼光獨到,知道應該往哪裡找世外桃源。他說:“我當時的條件很簡單,就是這間學校必須在吉隆坡市區內,必須有肥沃的土壤、不受汙染的水源和很大棵的樹,因為我要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很幸運的,多年前他找到了現在這片校地,地主是一對住在裡頭的年邁夫妻,因為沒有能力打理而答應把這塊地租給他興辦學校。
招生會人數超出預想一倍
有了校地後,接下來是籌備師資,他們認識了從臺灣畢業的華德福老師黃琪翠,再透過她邀請德國的資深華德福老師烏蘇拉·尼克萊(Ursula Nicolai)擔任學校顧問。蘇詩云說:“從那時開始,對的人陸陸續續進來,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華德福老師,而且受過師訓。”
2018年,學校舉辦招生說明會,原本邀請150位家長參加,結果來了300位家長。黃曉斌如今回想仍然很感動,他說:“其實有很多因素,包括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開始的。”
吉隆坡施泰納學校2019年正式開課,最初只有一年級和二年級,到今天已拓展至3歲的幼幼班、4至6歲的幼兒園以及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目前全校大概有70位學生和二十多位老師,其中5位是類似班導師的主課老師。
華德福教育特色:玩樂中學習也在探索生活
對於華德福教育,許多人的印象是學生很自由,好像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不禁好奇他們到底學到多少東西。但其實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有目的,而且經過紮實的課程設計,並非毫無緣由放任不管。例如在吉隆坡施泰納學校,學生到了三年級會開始種稻,目的除了讓他們瞭解食物來源之外,他們還需要懂得計算秧苗之間的距離和為穀物稱重,而這些其實都是數學。不僅如此,學生還會學習一些關於種稻的詩詞,領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華德福教育有一點跟傳統學校非常不一樣,主流學校的學科劃分得非常清楚,比如中文課就中文課,歷史課就歷史課,學科之間好像互不相關。但是華德福學校主要採用主題式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打破學科壁壘,以一個主題貫穿所有學科。例如採訪當天,五年級學生的學習主題是“古希臘”,他們會在大約4周的時間內圍繞這個主題深入學習歷史、地理和語文,另外還製作古希臘陶器,甚至在校園舉辦茶會,享用他們想像中的希臘食物,比如麵包、芝士和橄欖。
另外一點跟傳統學校不同的是,這裡的學生沒使用統一的教科書,他們的課本基本上都是自己編寫的。考試也不存在於這所學校,至於要怎樣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黃曉斌說,華德福老師受過訓練,懂得觀察孩子的個性和學習需求,然後按照孩子的能力引導他們更好地學習,每年也會邀請家長一起來討論孩子的學習近況。
華德福教育理念:3階段學習真善美
現今許多家長都擔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可是支持華德福教育的家長不會這麼著急,因為華德福教育主張配合孩子的身心發展來呼應他們的需求,大致是每7年分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側重的目標不大一樣,比如:
·0—7歲(幼兒階段):意志力的發展階段
·7—14歲(小學階段):情感發展的主要階段
·14—21歲(中學到大學階段):思考發展的主要階段
如果以“真善美”來對應華德福教育的3個階段,黃曉斌說,0至7歲是學習“善”;7至14歲是學習“美”;14至21歲則是學習“真”。他解釋,幼童是靠感官學習,所以0至7歲這個階段應該啟發感官,多感受大自然還有周圍的一切。
“上了小學後則是給予情感上的滋潤,這時候的孩子會學習很多跟‘美’有關的事物,例如美術、音樂、詩歌和書法,好讓他們感受這個世界是美麗的,然後因為感動而去學習。但我們不會只給孩子看見美好的一面而不看見世界的另外一面,所以上了中學就是發展思考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去了解和思考真實的世界。”
黃曉斌以他的18歲大兒子為例,過去一直都有在週末接受華德福教育,在大兒子14歲之前,“我們儘量不去管左腦右腦開發,時機到了他就像拉滿的弓一樣,一放手就衝得很遠。”後來他的兒子在差不多中學的年紀,就開始跟家長討論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共產主義這類嚴肅話題,而且參加很多活動,並沒有與真實世界脫鉤。
黃曉斌說:“很多人對華德福教育有很大的誤解,以為華德福學校的孩子一直在玩,沒有學到東西,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就學業而言,他的大兒子在IGCSE(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考獲比許多國際學校學生更優異的成績,所以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孩子,在學業上未必會比別人落後。
校方的煩惱也是成就,孩子課後不想回家!
吉隆坡施泰納學校剛創立的時候,前來詢問詳情的家長主要有兩種。黃曉斌說,一種是先被森林環境吸引,之後才慢慢了解什麼是華德福教育的家長;另一種是通常接受華文教育特別是獨中教育的家長,他們早已聽說華德福教育,因為華德福教育而想要把孩子送來這裡。
家長謝菀倩對華德福教育的接觸始於2020年,在那之前,她的女兒在普通幼兒園上學,居家學習期間有一份剪報作業,要從報紙剪下所有“The”英文字,結果剪了一小時,她問女兒到底學到了什麼,女兒說不知道,當下她下定決心替女兒轉校,因緣際會認識了華德福教育,還成為吉隆坡施泰納學校的聯合創辦人。
教育不是做給家長看
從女兒過去的學習經驗,她覺得現今的一般幼兒園常常讓孩子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或流於表面,主要是做給家長看。”相對的,在華德福學校,所謂“Free Play”是真正讓孩子從玩樂中學習,老師只在一旁觀察,孩子自由探索的同時也在培養情商和社交能力,比如如果發生衝突,這裡的老師不會介入要求誰向誰道歉,而是試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和從錯誤中學習。
此外,華德福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個性,她舉例:“在女兒以前的那間幼稚園,有阿姨是專門帶孩子去上廁所的,阿姨會提醒孩子洗手和注意清潔,可是這裡(吉隆坡施泰納學校)的孩子如果到了一定年紀是要洗廁所的。”
比起體制內教育的學生,她覺得華德福教育的孩子有一點特別幸福,“他們從小就一直學習音樂、美術、天文、地理等知識,沒有東西會因為考試而需要被犧牲,我們要保護的是孩子對於學習的熱忱。”
謝菀倩是八打靈公教中學和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生,自從認識華德福教育之後也開始接受培訓,目前協助吉隆坡施泰納學校籌備中學課程。身為傳統教育體系出身的家長,她坦言不是每個家長都認同華德福教育,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她認為華德福教育其實適合每一個孩子,因為華德福教育尊重每個個體,照顧不同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身心靈需求。
不用3C教材,保護孩子的學習熱忱
吉隆坡施泰納學校位於武吉蘭樟,距離繁忙的大道其實不遠,但因為校園被山林包圍,所以與外頭的車水馬龍彷彿兩個不同的世界。
大自然是學生最好的教室,這裡的學生沒有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教室裡也不見電子教材設備。對於是否擔心學生會有數碼落差這個問題,黃曉斌從容表示,電子產品其實不用刻意去學習使用,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學生自然就會上手。
他強調:“我們沒有排斥科技,我們是很支持科技的,但我們對科技的看法是這樣:如果孩子要了解科技,他應該從科技的根本開始瞭解,比如如果要講數碼,那應該是從二進制開始。我們要教的,是他對學習的科目有很濃厚和熱切的熱情。”
之前我國實施行動管制令,對學校教學確實造成很大影響。蘇詩云說,家長把孩子送來這裡就是希望孩子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學習,可是MCO期間學校只能遠距教學,那時候的對策是老師準備很多教材讓家長帶回家,要求家長多花時間輔助孩子學習。
如今學校一切恢復正常,採訪當天,老師和學生都忙著準備第二天前往檳城和十八丁的考察行程,放學前還去後山走了一圈。
如果真要說辦學的難處,黃曉斌一臉正經說道:“我們有個很大問題,就是孩子下課後不想回家!”
可是很顯然的,這個“問題”並沒有對他造成困擾,反而是辦教育的一種巨大成就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