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位動物溝通師在社交平臺上載了幾張帶烏龜看獸醫的照片與一段文字。她是一個有趣的人,救狗領養貓是平常事,還救過兩隻收養的烏鴉,其中一隻還在家中,給它們取名“Yaya 1”和“Yaya 2”,等它們傷愈之後就會飛走,但是救烏龜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好奇之下就問了她怎麼一回事。原來是散步撿到龜。話說她帶狗狗到附近公園散步,結果就遇到這隻傷龜,於是就一手拉狗,一手抱龜的把它帶回家,然後帶去獸醫診所。
ADVERTISEMENT
她猜測這隻烏龜應該是被人放生到附近的湖,卻感染了細菌,就連堅硬如石的龜殼都有裂痕,可想而知這隻龜的命運是多麼坎坷。
或許大家身邊都會有親友在一些神誕或節日做放生功德,很多有湖泊的公園都成為放生的地點,烏龜、魚、小鳥都可以放生。
且不談這個放生的意義,但是放生方法不對,就會造成千千萬萬隻的受傷龜、鳥、魚;為了應付放生需求,一個籠子裡囚禁幾百只鳥或一個袋子裡裝著幾百條魚,恐怕未放生已經往生。
烏龜從一個地方放生到另一個地方,可能就會如朋友所救的那隻烏龜,因為環境與水質的不同,感染細菌,甚至誤闖馬路,被車輾過,以致龜殼爆裂。幸運如它受到醫治,但又有多少隻放生龜是龜年鶴壽的?
除了放生,一些原本被當作寵物飼養的烏龜或其他動物,當有一天不再被寵愛,也同樣放生到陌生的地方,覺得這些動物都能自立,可以在新環境中生存下來,放生是給它一個更好的將來。
我無法理解“放生”的概念為什麼是構建在先擒後放之上,最終得益的是那些販賣者,受苦的是被放生的動物,而我們真的得到功德了嗎?
放生做善事的本意是沒有錯,但做善事可以有很多方法,讓我們的善事做得更有意義,不要再打擾動物界,不要把我們的善念建築在它們的痛苦之上。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