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书籍开首第二句和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样因完美贴切地概括整本书的主旋律而被誉为开篇佳句。“洛丽塔是我生命之光,欲念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开篇首句为整本书奠定了挑战世俗道德的基调,相较于这赤裸裸的告白,第二句更内敛细腻,更能突出亨伯特对洛丽塔用情至深,更得我心。
ADVERTISEMENT
作为曾经的禁书,出版后随之而来的指责谩骂在所难免。在耻辱柱上,贬低女性,猥亵幼女,性变态等罪名化为钉子把它钉得牢牢的。作者的好友亦曾于书籍出版前规劝他不署作者姓名,但最后作者还是选择坦荡面对。所幸的是,文学评论家努力不懈挖掘其文学价值,惊叹于独辟蹊径的写法,最后才为其洗脱了不道德的罪名。
出于崇敬心态,掀开扉页,让文字徜徉入目,有鉴于作者好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若非对西方文学或文化有一定了解,可能就陷入文字迷宫里。所以整个阅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半途有试过饱览缤纷字花却觉得兴味索然,间中还穿插了其它书籍。但耐心终得邂逅陶渊明,阅毕心情就霍然开朗了,这就叫成就感啊!
角色都是悲剧人物
阅读过程时而激愤于亨伯特的狡猾算计,时而不屑于洛丽塔的桀骜不驯。徐徐深耕,丝丝愁绪漫上心头。小说里的角色都是悲剧人物,亨伯特的精神病历以及童年的遗憾致使其对幼女的迷恋,引领他一步步迈向毁灭。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他对洛丽塔的关爱,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细腻的表情,他都能巨细靡遗地反刍复述。一开始我也打从心底厌恶他,但当洛丽塔拒绝重回他怀抱时的悲伤反应以及卷末他为洛丽塔出头报复时的莽勇,从污秽扭曲的欲望里也可窥得一丝真诚的爱。如果他的维纳斯不是孩童的形象,而是更年长一点已迈入成年的少女,或许他受到的谴责也不会这么强烈。
至于洛丽塔,性格使然,造成她和母亲之间关系不和谐。但命运作弄人,最后他也和他母亲一样,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一起。此书以亨伯特的回忆录方式写就,对于她的感受,她的立场只能从亨伯特的视角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对于她真实感受只能管中窥豹。曾于报章读过一篇类似案件的新闻,女老师因与中学男生相爱而锒铛入狱。男同学坚守真爱直至老师出狱,几年后报章追踪报导上的两人照片,男生因岁月催化更显成熟,若非特意提起,两人看起来就与一般情侣无异。
禁止童婚,仍有阻碍
童婚在古昔社会是再普遍不过的事,即使现今某些地区依然是可接受的文化。为信众进行宗教祭祀的印度圣女披着华丽衣裳,但充其量不过是掩盖僧侣和婆罗门长老兽欲的遮羞布。我国七州州政府无意修改法律禁止童婚也惹来争议,但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为孩童权益发声的伊斯兰姐妹会(SIS)却早已遭雪州裁定为“异端兼偏离伊斯兰教义的组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