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高龄92岁的黄崇锐与妻子谭丽屏(已故)花费15年时间,成功出版《溯源寻根:吉兰丹华人迁徙足迹》,希望打破大众对吉兰丹华人的刻板印象。
“吉兰丹人是不是还住在树上?吉兰丹的华人是不是都没得吃猪肉?吉兰丹华人需不需要包头?”
陈志明:文化认同与种族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荣休教授陈志明在推介礼表示,很多人认为吉兰丹华人已经被同化,实际上是文化再生产(Culture Reproduction),变迁之中有持性。他认为,文化认同和种族认同是不一样的。
“他们虽然在家里说着一口流利的马来语,但他们不管到哪里都自称是华人。他们住的房子虽然是高脚屋特征,但是他们祭拜的神台仍然跟随华人传统文化,摆放在大厅,面向大门。”
陈亚才:学无止境应实际行动
另外,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主席陈亚才表示,华社时常都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实际上,他认为华社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我们应该发挥其作用,作出更多成果。
他说:“学无止境不能只成为口头禅,应该变成实际行动。高龄92岁的黄崇锐以身示范,我们不应该拿年龄当借口。”
黄崇锐:盼养成记录族谱习惯
黄崇锐对待文化保留的热诚与恒心,使他对散落在吉兰丹各个村庄长达200多年的神主牌进行研究,证明了吉兰丹华人的历史不比马六甲迟。神主牌上面清楚记载着每个村落成立的年代,平均为18世纪中。
黄崇锐也在推介礼强调了族谱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在探讨历史的过程,时常因为老一辈人已故,而无法更深一层去探讨更加久远的事情。他希望这一代人能够养成记录族谱的习惯,以免成为遗憾。
他表示,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族谱都只记录男方姓氏的传宗接代,但是这个时代讲究男女平等,双方的世世代代都应该被记载。
《溯源寻根:吉兰丹华人迁徙足迹》书籍成功出版的同时,黄崇锐的学生已经完成初步翻译,决定在不久后推出马来文版本,让更多友族同胞了解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