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社會問題面前,我們總會糾結於是要收緊還是放松管制的力度,但卻忽略問題的癥結總是在於人與人之間正在逐漸流失的互相尊重和同理。
ADVERTISEMENT
還記得兩年前,有媒體記者發現社交媒體推特上出現由本地人設立的性虐待賬號,當中更有未成年少女甘心成為性奴隸。這樣的新聞徹底掀開了我國青少年教育的重大缺失,也說明了我國的青少年教育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而隨著疫情趨緩,國人恢復行動自由,學生也能回到學校正常上課。原本以為如此一來青少年的種種問題能慢慢獲得解決,但身處教育現場的老師們所見證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網上色情照片和影片的流傳和販賣未見停止,未成年性行為的案件更是在各地都時有所聞,以至於老師們疲於奔命之餘,還要思考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又要如何向學生開展教育工作。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性教育依舊是接近空白的程度,學生對性相關的課題抱著輕蔑的態度,家長和老師對這類話題總是羞於啟齒,而社會對這類話題更是抱著遠古時代父權社會的守舊觀念。這樣的社會氛圍導致一些孩子認為性行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從而隨意地將自己“獻祭”出去,而性騷擾的問題也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受害者遭到譴責,加害者反而受到保護。
而時代的快速變遷也讓如今的青少年容易迷失在資訊的海洋當中,找不到正確的方向,無法形成良善的價值觀。研究顯示常常使用手機的人有更嚴重的憂鬱傾向,這樣的現象根源於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發展其自我認同的階段,亟需通過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一點一滴地堆疊出對自身性格及優缺點的瞭解,以及思考對未來的規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無奈的是社群媒體剝奪了人與人之間實際相處的機會,試圖將相處簡化為網頁上的“贊”和“倒贊”,這導致青少年容易因為這些膚淺的評價而失去對自身的瞭解,成為華麗而無內在的軀殼。
可悲的是我們眼見青少年正迷失於時代的迅速轉變之中,而我們卻還在用最古老的方法來試圖制止青少年越陷越深。儘管未成年性行為和性奴隸是嚴重的社會議題,但社會依舊直觀地將解決方案導向訴諸法律懲處和追究家庭管教的缺失,而不去探討這樣的議題背後其實是我們的社會並沒有準備好帶著青少年應對時代的轉變。我們仍然在用“孩子還小,別讓他們接觸太多東西”“小孩子談什麼戀愛”“性教育會讓小孩子早熟,不能碰”的教育模式,以為不讓他們接觸就能讓他們免於傷害,殊不知這樣的過度保護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反效果。
時至今日,許多人仍然對性教育抱持一種懷疑和排斥的態度。但性教育並不是為了要過早灌輸那些令人害羞的性知識,而是讓孩子可以對兩性的發育過程有更正確的認識,減少迷思與好奇,並從中學會拿捏相處的界線和避免不必要的騷擾,學會尊重和同理彼此。社會對性教育採取更開明的態度也能讓這些入世未深的孩子意識到性行為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後續可能衍生出各種問題,從而讓孩子更為理智。
在許多社會問題面前,我們總會糾結於是要收緊還是放松管制的力度,但卻忽略問題的癥結總是在於人與人之間正在逐漸流失的互相尊重和同理。約束只需要強權和律令,尊重和同理卻是需要人文與教育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思維和社會風氣,否則我們的校園還會出現無數沉默的受害者,以及無數迷失於有毒資訊當中無法自拔的孩子。這是社會的不幸,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失能。
若身為大人的我們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或許孩子們更有可能懂得什麼是愛,懂得如何去愛,更不會隨意去愛。如今當愛被降格為一種需要和渴望,甚至是一種行為,或許該檢討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思考如今的大人是不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努力前行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循循善誘才能學會愛己愛人。教育是社會責任,你我都不能缺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