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1日訊)“我們不希望這些文化就這樣被遺忘,被沒落。馬來西亞多元種族與文化特色,是很值得我們驕傲的。”
出於熱愛國家的一顆心,大學生髮揮無限創意,親手繪製結合各州元素的明信片,不僅向國外推廣本土特色,還為我國多元文化的傳承增瓦添磚。
這名學生是目前就讀博特拉大學外語系的劉家慧(24歲,彭亨立卑),作為明信片愛好者的她,甫於8年前收集明信片,與世界各地的筆友通過交換明信片進行交流,瞭解他國文化。
不僅如此,劉家慧也以擅長的繪畫能力,創作具有馬來西亞風土民情特色的明信片,將我國多元美好向世界推廣。
劉家慧:完成系列作品
劉家慧目前與同為博大生修讀環境科學科技系的男友黃嘉迎(24歲,霹靂金寶)合作完成了大馬13州與3個聯邦直轄區系列的明信片作品。
劉家慧接受本報採訪時,受詢為何以自創明信片推廣我國特色的時表示,她與男友黃嘉迎皆為明信片愛好者,平日喜歡通過國際明信片交換平臺,與外國人交換明信片。
“然而,在交換明信片的過程中,我發現手繪明信片沒有特別著重在馬來西亞文化、食物和特色建築物上。”
為此,劉家慧與黃嘉迎於2020年3月左右,決定善用網課後的空餘時間,親手製作明信片,將想法付諸行動,以向世界各地推廣令國人驕傲的大馬特色和文化。
“13州3直區”明信片
呈現各地文化特色
劉家慧和黃嘉迎合力所創的“13州與3個聯邦直轄區”明信片系列,每一張明信片結合該州屬或直轄區不同文化元素。
這包括具有當地民情特色的樂器、舞蹈、傳統民族服裝、動物、植物或水果、宗教建築物、藝術品等,以透過一張明信片,呈現該州屬或直轄區的文化特色。
劉家慧表示,在明信片上,她選用更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其中有鮮為人知的彭亨立卑英式建築物、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六甲王舡、供休閒娛樂的布城騎馬運動和熱氣球等。
由於明信片的尺寸有限,在加入上述文化元素後,僅剩少範圍可註明該元素的英語名稱,因此有意瞭解者可自行使用網絡搜索,獲取更多資訊。
4語文引起收件人共鳴
此外,明信片的設計上,亦加上4種語文的州屬或直轄區名稱,包括中文、馬來文、爪夷文和淡米爾文,以期讓收到明信片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每張明信片的州屬名稱,背景色以州旗為主,同時明信片的背面,除了有空間寫下地址和信息以外,下方設有介紹該州屬或直轄區的說明,以增加明信片接收者對該州屬的認識。
劉家慧表示,她希望收到明信片的人士,在下一次來馬旅行時,更加了解當地文化特色,進而在無形中幫助國家推廣旅遊業。
黃嘉迎也說,收到明信片者也可通過國際明信片交換平臺拍照上傳,讓其他用戶觀賞,若喜歡這具本土民情特色的明信片,可點擊收藏。
納閩玻州資料難蒐集
詢及完成“13州與3個聯邦直轄區”明信片作品所遇到的困難時,負責蒐集資料的黃嘉迎舉例,其中較難蒐集玻璃市州和納閩的資料,因為該州和直轄區的文化特色,相比東馬沙巴和砂拉越州來得少。
“此外,我們不是當地人,很難理解當地的流行文化,因此需要透過臉書、部落格和新聞來了解當地風土民情,這其中包括需要赴博物館閱讀和考究文獻,以免出現誤導的情況。”
劉家慧則面對作畫和排版的難題,其中包括手繪各建築物的細節,同時為了帶來更佳的觀賞性,適當調整素材大小,避免其中有一個文化素材喧賓奪主。
兩人從蒐集資料到排版印刷,大約用2個星期至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一張明信片作品。
國際明信片賽獲第三名
劉家慧也因為參加國際明信片交換平臺Postcrossing配合世界明信片日舉辦的一場主題為“世界和平”的國際設計比賽,獲得第三名的佳績。
評審讚揚她的設計作品詮釋和平意義,通過明信片把和平傳遞到世界各地的郵箱。她表示,明年將會繼續參加這場比賽,以便其作品獲採納成為官方設計,並供全球的明信片愛好者打印來寄送。
受詢何時接觸明信片時,劉家慧表示,她是在16歲時透過媒體瞭解到國際明信片交換平臺,因此嘗試與妹妹參與交換明信片的活動,以瞭解德國、中國、臺灣等當地文化特色。
黃嘉迎則是在女友的影響下開始接觸此活動,從此熱愛收藏明信片。
黃嘉迎:每一張都承載歷史
他認為,每一張明信片都承載著一個故事和歷史,而交換明信片可與人連接,且能隨時接觸較為冷門的知識。
“尤其在冠病疫情期間,無法走出國門的民眾,可透過交換明信片的過程增廣見聞,算是一種開闊眼界的方式。”
除了州屬和直轄區系列以外,劉家慧也設計了用於感謝前線人員的明信片,以及繪製馬來西亞10種犀鳥類型的明信片,目前累計作品約30個。
受詢接下來規劃時,黃嘉迎說,兩人目前以兼職模式完成手繪明信片的工作,接下來將會設計特殊形的明信片,以及聚焦在設計上繪製大馬各個民族,尤其是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