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下午,腦袋昏沉,想吃蝦餅。
ADVERTISEMENT
手機一滑,住家附近正好有一家馬來蝦餅 cucur udang。可以電召,每塊一元五角,運費五大元。一怒,驅車前往,烈焰下排隊買了六塊,才後悔年紀一把,青春有限,何苦來哉。豔陽下燃燒自己的生命不提,世道坎坷,更應支持生活不易的送遞騎士。
馬來蝦餅和華人版本不同處,在於加黃姜粉,也愛用豆芽。共同點是沙葛和韭菜,當然還有小蝦。
對了,這裡說的蝦餅,不是那種一包包的灰白薄片蝦餅。那是兒童恩物,成年人切莫和小孩爭奪食物。
蝦餅發明以來的最偉大作用,就是配冰凍啤酒,比起花生炸雞之流,蝦餅的層次,好比詩人之於政客。
蝦餅的最高境界,叫“西亞煎”。“西亞煎”風行於北馬威省和霹靂州漁村一帶,是家喻戶曉的午後小食。北馬閩南語“西亞”指湯勺;“西亞煎”就是將韭菜、小蝦、沙葛絲及麵糊搞勻後,湯勺一兜一勺,下鍋大火油炸。
同樣原理,加“啦啦”,就是“啦啦”煎;加蛤就是蛤煎,什麼都不加,就是素食的“菜餅”。也有海鮮大炒店加厚加蝦,明正言順升級當配飯菜餚。坐疫牢時實驗過用一整顆生蠔加大量韭菜來炸,配海島泥煤威士忌,解悶又防疫,滿意。
要炸得香脆,秘訣是加“以羅”果子鹽。其實加普通食鹽,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也有加冰水、蘇打粉的,各師各法各精彩。
北馬一帶盛產小白蝦,啖啖皆肉,小而彌鮮,比起那些大而無味的河蝦海蝦強十倍。小蝦多出現在蝦面和咖哩面,用來炸蝦餅,就誕生了舉世無雙的西亞煎。
北霹靂河口小鎮古樓的最有名,也是西亞煎發祥地。北海阿波羅巴剎的也是便宜又好吃。個人偏愛的,倒是某茶室對面一家兼賣各種五香炸料的小檔:西亞煎、潮州炸豆乾、滷肉、炸小蝦。配亞三叻沙,加鯊魚魚丸,完勝和牛鮑魚忘不了。
猶記疫前河口小鎮偷閒小休數日,週三去,避開人潮。午後漫步往賣西亞煎民居,耐心等待兩老夫婦切沙葛絲,搗麵糊,然後看著一塊塊蝦餅油鍋上成型。
寫意的拎著數塊圓潤飽滿的逸品,往神廟咖啡店小憇。諾大的神廟無人,旁邊的籃球場上,只有幾隻陪老闆一起打瞌睡的菜園狗,和沒有觀眾的電視,無聲播著邵氏武俠片。
小鎮歲月, 如此靜好,一塊西亞, 幾瓶啤酒,一個下午就這麼過去。酒瓶在夕陽下漸成剪影,狗已醒,人不知幾回半夢半飲。
一直不明白,由東南亞的半島小國,到美洲大陸,怎麼會有一群年屆古希的老翁爭先要當老大。
原來他們沒有在夕陽下吃過西亞煎。
更多文章: 鬍鬚佬/甘夢魚不甘榜 鬍鬚佬/勾魂黃面 鬍鬚佬/吃包包吃飽 鬍鬚佬/均衡飲食話豆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