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藝文

發佈: 7:55am 03/10/2022

國家文化宮

吳聖雄

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手集團國際鼓藝節

敲擊樂

國家文化宮

吳聖雄

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手集團國際鼓藝節

敲擊樂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作者:譚寶婷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手集團二團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手集團一團

“萬花鼓宴第六屆──雷動”將於10月6日至9日在拉開序幕。萬花鼓宴概念來自繽紛的萬花筒,折射出百花齊放的鼓界社群的繁盛景象。此屆鼓藝節手集團將攜手國內外優秀手,在演奏會上給觀眾帶來豐富多元的鼓樂饗宴。期間還有國際研討會、三大民族敲擊樂工作坊、街頭表演、學生演出,以及文創市集。融合藝術表演、文化與教育,一場樂聲鼎沸的鼓樂嘉年華將為全馬民眾熱烈展開。

ADVERTISEMENT

“萬花鼓宴”前身名為“響宴”始於2006年,是手集團專為全國學生所辦的交流盛宴。直至2009年第一屆“萬花鼓宴”才正式誕生並邀請大馬友族鼓手參與。此後兩年一屆, 2014年第三屆起邀約世界級敲擊能手來馬切磋交流,至2018年第五屆有至少15個國家的鼓手曾參與其盛,在每屆不同的主題下發揮創作,給大馬民眾帶來世界不同角落鼓樂的節奏與熱情。第六屆鼓藝節如今在鼓手們萬般期待下復辦,主題“雷動”有了更深一層意義。經受疫情考驗,鼓手們猶如火海中淬鍊的鳳凰,大地再次被喚醒,帶來重生與希望。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兼手集團創辦人吳聖雄。

主題選用“雷”,意涵雷聲轟鳴的瞬間如同鼓樂喧天的當下,只要在同一片天空下都能聽得見。要將大馬鼓界社群再次聚集在一起,鼓手內心都有一股力量,而鼓是很直接的樂器,不像有些樂器來得含蓄,希望鼓手的聲音和能量,能在每個敲擊中傳達到觀眾的心裡。

展現各異鼓樂色彩

鼓藝節重頭演出是演奏會上9個海內外鼓團和敲擊樂手的精彩表演。他們包括手集團一團和二團、靈魂震動、人人人鼓劇場、Tyffin Box、Dhol Ambassadors、Baizam Generation、Gangsapura Gamelan Group等本地鼓團,以及來自加拿大的Ziya Tabassian敲擊樂手。

“今年手集團迎來25週年,對我們來說已是全新的一頁。諸多因素考量,我們決定把今年的鼓藝節重心放在大馬風采各異的鼓團演出上,要讓大眾看到本土的力量,以及展現本土豐富的鼓樂色彩。而Ziya因近年定居泰國,他是一名專研究伊朗筒覇鼓(Tombak)的敲擊樂手,於是邀請他加入讓本地觀眾也能看到他引人入勝的3首曲目演出。”

手集團一團將演出寓意揮別過去展望未來的〈花之擊〉,以藤條為敲擊媒介融入中華劍術美學,彰顯古風英武風采。亦將首演《鼓典南洋》演出節錄,截取12月將演出的部分片段,高難度呈現節令鼓與潮劇鑼鼓敲擊法相結合的樂聲魅力,致敬傳統敲擊樂。

二團創新演繹的〈聲林〉在結合傳統獅鼓、編罐鑼(Bonang)、京鼓的節奏上尋求突破,細琢各個演繹技巧,呈現出音符無縫交織與聯結(Kotekan)的精彩之作。另一首則是身體與鼓樂節湊相互輝映的〈雙奏齊響〉。

此外,手集團同門師兄弟所創立的靈魂震動和人人人鼓劇場,在創作注入新元素。靈魂震動演出的〈山嵐〉是到臺灣交流時的靈感創作,融入了原住民的“杵音”,即以藤棍敲響的美麗樂章。人人人鼓劇場將在現場演出〈焚〉一首疫後靈感創作,以及〈大紅花開〉以歡快的節奏與舞動的身體相輔相成的鼓樂佳作 。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Dhol Ambassadors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Tyffin Box

來自吉蘭丹BaiZam Generation由一對馬來夫婦和3個孩子共同組成,喜於根據傳統藝術形態創作符合當代審美的鼓藝作品演繹〈Dikir Gilo Gilo Dikir〉一曲。Dhol Ambassadors則由數位屢獲國際殊榮的錫克傳統鼓樂朵爾鼓(Dhol)鼓手組成,擅長將朵爾鼓和邦格拉舞(Bhangra)的元素相結合,呈獻〈了不得的印度婚禮樂隊〉一曲。

Tyffin Box是一支由數碼鋼琴手、印度塔布拉鼓(Tabla)鼓手、小提琴手和敲樂手組成的樂隊,這次將結合姆裡丹格鼓(Mridangam)呈獻具南印度風的〈詩意打擊樂〉。而Gangsapura Gamelan Group是一支當代馬來甘美蘭樂隊,由來自不同背景音樂家、作曲家和表演家組成,呈現〈Kalbu〉、〈Gilak: Gaduh Untuk Saron〉和〈Suluk Hanuman〉3首動人曲目。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Baizam Generation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Gangsapura Gamelan Group

鼓藝大舞臺發光發熱

國際研討會〈敲擊樂復興,彼此存在〉,邀請6位國際敲擊樂大師齊聚一堂,一同探討與分享敲擊樂在各個文化裡所帶來的影響。他們有來自峇釐島全印尼最著名作曲家I Wayan Sudirana、國際知名美國獲獎舞蹈家、編舞和音樂家Olivier Tarpaga、斯堪的納維亞當代樂團SISU的打擊樂團負責人兼藝術總監Tomas Nilsson、曾在四十多個國家著名音樂節演出的加拿大伊朗筒覇鼓敲擊樂手Ziya Tabassian、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臺灣分會會長兼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黃堃儼,以及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兼手集團創辦人吳聖雄。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能在國家文化宮舉辦鼓藝節是我們多年的心願,我希望國家能看到鼓藝節的潛能,以及它未來發展的可能。如果能獲得國家的支持,我期許未來鼓藝節能實現一年一度的宏願,像檳城喬治市藝術節和砂拉越熱帶雨林音樂節那般盛大。”

【演出資訊】

2022年10月6日至9日

地點:吉隆坡國家文化宮

訂票熱線:012-779 8009

網站:https://thunder.hands.com.my/

更多文章:

郭碧容/4部短片直面自己──《苦瓜臭了》畢業巡迴影展
西北孤鳥/因厭倦而來的創意──《身體日記》的“單人”與“藝術” 
八大看點慶花蹤──第16屆花蹤文學獎頒獎典禮 
觀看的方式──2022年星洲日報花蹤文藝營 
郭碧容/劇場新銳鍾雲凌──以戲劇《當夜來臨》探討精神疾病 
西北孤鳥/“浮誇”與深沉──《甲蟲之夢》的箇中真意 
郭碧容/李爾王:從故事脈絡呈獻經典劇本 
吳偉才/五花八門說牆畫 
葉偉章/為創作而生為愛而活──舞者黃天寶訪談錄 
西北孤鳥/一部久別重逢的腳本──一出教科書式的單人劇 
紅樓夢境 經典再現! 
吳偉才/“愛”會怎麼畫?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5:16pm 28/09/2024
廿四节令鼓总决赛  3千人见证最强鼓队  
供夜报/二十四节令鼓赛今举行
众嘉宾和赞助人上台击鼓为第六届二十四节令鼓国际鼓节暨全国精英总决赛开幕;前排左起为拿督林秋雅、觉诚法师、丹斯里李金友、诺丽扎、陈再藩、莫哈末尤斯里、尤玲燕 、吴圣雄、郭清江、谢松坤博士、拿督威拉巫光伦、胡志强、萧斐弘。(陈启基摄)

(吉隆坡28日讯)2024年第六届二十四节令鼓国际鼓节暨全国精英总决赛今日在吉隆坡会展中心议会剧场隆重举行,近3000人出席共同见证大马最强鼓队的诞生。

尽管早前曾闹出第六届二十四节令鼓国际鼓节暨全国精英总决赛与另一场活动“鼓乐课—中华鼓”撞期,但最终两场活动也都如期举行。

这场原本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精英赛,在2018年后,因为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而展延,今年是睽违6年后再次举办。

赛事首度移师隆市

配合创立36周年纪念,今年的赛事以“三三不尽,六六无穷”主题。这也是迄今已有14年历史的国际节令鼓节首度从节令鼓“原乡”柔佛新山移师至首都吉隆坡举办。

今年共有6个赛区的8支队伍参赛角逐最强冠军,分别是北马区的日新国中二十四节令鼓队、中马区循人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和加影育华二十四节令鼓队、南马区芙蓉中华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和新山宽柔中学二十四节令鼓队、砂拉越区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沙巴区的沙巴崇正中学,以及东海岸的登嘉楼中华维新国民型华文中学。

同时也邀请了5支国际表演嘉宾,分别是中国华侨大学、潮州潮响鼓社、衢州立春鼓社、众击坊和ZingO Festival Drum惊鼓人。

供夜报/二十四节令鼓赛今举行
吴圣雄表示,二十四节令鼓已经走出马来西亚,在多个国家拥有鼓队和鼓手。(陈启基摄)
吴圣雄:各族骄傲 传播海外

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协会会长吴圣雄在开幕致词时表示,二十四节令鼓的艺术形式经久不衰,正如“不因遗产而过时,不因时代而消失”,从大马开始的二十四节令鼓,不仅成为华人庆祝的文化遗产,更是大马各族共同传承和拥有的骄傲。

“我们已证明了,我们的学生中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甚至是定居大马的外国人,我们的鼓队家庭成员从4岁到70岁的都有。”

他指出,这样的艺术形式发展和普及,以及从大马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尼、泰国、汶莱、澳洲、英国、美国和非洲。

“如今,根据记录全球已有500支鼓队(其中100支在中国)和4万名鼓手。”

“为了大马的文化和艺术,我们的目标和愿景是,展示每支队伍的技能、才华和艺术价值,证明二十四节令鼓这项传统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成就和积极影响。”

吴圣雄说,通过鼓手的奉献、努力、毅力和教练的专业知道,最终他们课收获和谐和创造性的成果。

他指出,这项努力还能提升大马二十四节令鼓教学方式标准化,统一规则和裁判标准。

他提到,他们的目标与大马国家文化遗产局的目标一致,即在2026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名大马二十四节令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席的嘉宾包括,旅游、艺术及文化副秘书长(文化)拿督莫哈末尤斯里、国家遗产局非物质遗产组主任尤玲燕(译音)、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拿督林秋雅、马来西亚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协会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李金友、ArtFAS四季艺术计划顾问丹斯里诺丽扎、二十四节令鼓联合创办人兼国家文化人物陈再藩、世华媒体集团总编辑兼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全利资源创办人兼执行主席谢松坤、“又见马六甲”大剧院创办人拿督威拉巫光伦、新山中华公会副会长胡志强,以及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协会裁判团顾问萧斐弘等。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