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时间:2022年6月5日/早上10时
地点:Zoom视讯会议
ADVERTISEMENT
决审委员:
周若涛(以下简称「周」)
陈志鸿(以下简称「陈」)
邓观杰(以下简称「邓」)
主持:曾翎龙(以下简称「曾」)
整理:黄宝莉
本届花踪文学奖新秀奖小说组共收到107篇参赛作品,经初审评委关丽玲、王修捷、戴晓珊选出20篇作品晋入决选。
主持人先请决审评委说说整体印象。
【评审整体印象】
陈:这一次收到的20篇当中好像可以分成两批,就像以往这样,一批属于类型小说,另一批属于比较文艺的小说。有些作品以类型小说的标准评审的话,可能会得到比较高的名次,可是放在文学奖的标准评审的话,又觉得没办法给他比较高的名次,这是我在评审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问题。
而这一次的作品也很难说哪一篇是首奖,因为水平都差不远,至少我手上选出的那3篇就是如此。但他们都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修辞上有点下手过重。
体裁方面,像我说的有很多类型小说,所以武侠、言情和各种各类的作品都有,这个多元的情况和我所评过的文学奖有一点不一样。
周:我也有同感。在我的评审标准下,类型小说会比较吃亏。我会比较偏向文艺小说那一边。
这一次的决审作品,题材蛮多元的,算是蛮愉快的一次阅读经验。
文字技巧方面,每一篇都会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文学技巧,可以看出参赛者都卯足全力,经过一番精雕细琢来参加这个比赛。可是有时候修辞过度,会出现太过堆叠的现象,反而忽略了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说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合理性等,在建构情节上就让整体有一些失衡。这个情况在我首选的几篇里面都有,可是我还是会评估出各方面比较平衡的一篇,来当作我的首选。对我来说,那是经过打磨、菱角比较少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
邓:我的观察跟两位也蛮接近的。这一次确实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很鲜明的类型小说的风格,但我不觉得把它们视作类型小说,会让它们吃亏。我明显感受到,这些作品不管是类型还是文艺,所描写的主题都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就是小说里人物的活动跟情节都非常没有真实感,那就显然有一些造作。内容方面,语言上也常出现一些比较怪异的情况,除了两位提到一些地方太用力、太堆叠,另一个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很多对白都非常的中国腔,很明显不是马来西亚人讲话的方式。对白理论上应该要模拟真实,但是一旦出现中国腔,整个感觉就会很不对。我不觉得用中国用语有什么问题,只是放在对白里面就非常致命,很失真。
【第一轮投票】
主持人请三位决审评审各自投出4篇属意的作品,共有8篇作品得票:
〈裸体的猫〉 3票(陈、邓、周)
〈刺丹青〉 2票(邓、周)
〈错位〉 2票(陈、邓)
〈烟消以后〉 1票(周)
〈欢迎来到小番茄の直播间〉 1票(周)
〈卖文字的雕刻师〉 1票(陈)
〈卖家〉 1票(陈)
〈在这个世界里〉 1票(邓)
【一票作品讨论】
〈在这个世界里〉
邓:选这篇主要是鼓励性质。这篇写得有一些“后设”的氛围。作者在写两个角色,一个创作者怎么样去跟他所创作的角色互动,在这个限制下,老实讲作者在执行上是有些问题的。作者抛出来的情节可能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怎么发展就结束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篇幅限制;另一方面,他有可能不太清楚自己想要处理什么。如果你要用后设手法,通常我们会有个理由,不太可能是为了后设而后设。但是我仍然觉得这个尝试是有趣的,然后在执行上也至少没有出现太大的破绽,所以我想给他一票,作为鼓励。
陈:我觉得文字上没有太大特色,虽然我也觉得那个构想是有点特别的。这篇作品如果是以类型小说的标准来说的话,可能可以得到一定的名次。但因为我选了文艺小说,就没有让它入选。
周:这篇其实蛮特别的。作者写一个造物者和创造者之间的互动,有一点哲学的意味。我没有选是因为他前面有铺陈了一些悬念,看前面的故事时产生了问号,在想要知道最后是什么事情时,作者就只用一连串的对白,把这个事情解释出来。我觉得那是很不好的处理方式,也算是他的败笔。
〈卖家〉
陈:会选这篇小说,是我觉得作者的处理方式,是让自己和作品有一种距离感。不像我们看到的其他篇章,比如像〈错位〉,你会觉得作者跟小说题材贴得太近,而这个故事比较特别之处,在于他从买家的经历,来书写自己是个卖家的过程。
然而,我觉得作品有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一些字句不太通畅,甚至词不达意。所以即使这篇作品能够得奖,有些东西恐怕还是要请作者再改动一些,有些部分写得非常含蓄,但作为新秀,我觉得作者已经具备了写小说的基本功。
邓:对于这篇作品我有一些犹豫,我本来确有可能会想要选的。
故事大概是讲述太太在丈夫过世后,要把“家”卖掉,但却在犹豫的过程。整体而言,故事是流畅的,其中有个段落非常有趣,让我很惊艳。作者提到太太在饥饿时,忆及丈夫还在世时“体内仿佛藏着一头猪”,然后在任何家具里都可以找到食物,比如说沙发里面会有炸鸡排,因为“屁股的热度可以让鸡排维持温热”等。作品里有一些非常魔幻写实的部分让我很惊艳。很可惜的是,后面落到一个非常老套的解法,情节发展和人物的变化也没有太多新奇有趣的地方。
周:听了两位的讲法后,我在想自己有没有想歪掉啊?这一篇是不是说主角把她的丈夫杀掉,然后煮来吃?相当重口味(笑)。可是我觉得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这真是一间凶宅的话,为什么她坚持不卖给炒房产的人?不是应该越快脱手越好吗?
陈:我觉得她好像在找知音啊。
周:哦,这又有点道理。还有一个问题,文中有个阿娇,这个阿娇是不是就是主角本身?因为后面又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书写。作品的人称处理我看不太懂。
陈:这就是我刚才讲的用词问题,里头的“他”和“她”基本上没有分清楚。
周:所以我看的时候就有很多疑问,于是就没有选它。
〈卖文字的雕刻师〉
陈:那篇也是我选的。我觉得整个构想是不错的,但是关键的戏肉在呈现方法上不太理想。他中间有很多细节的描述,虽然有所叙述,但看完过后其实没有印象留下来。我选他是因为构想很不错,文字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再成熟一点。
周:这篇作品要讲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关于一个文字商品化的世界。然而他处理这个题材,我看不出来他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去建立另外一个世界观来讲这件事情。因为文字商品化,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也有很多题材和例子可以去应用,作者大费周章地建立一个世界观,然后又很难把它写得完整,还要用上大量的旁白去把它叙述出来。我觉得很吃力不讨好。
邓:我也有类似的看法。一开始看还觉得蛮有趣的,他的世界观写出來感觉很好玩。可是后面他几乎完全没有用到这个世界观,也就是说这个世界观并没有为小说加分。而且有了这个世界观,我也不见得更加了解所謂文字商品化的问题。在那个世界,作者把文字分拆成几个流派,我期待在这个设定上看到作者的一些文字理论,或者对文字或文学的一些理解,但是这方面都只是淺淺带过,我觉得蛮可惜。作者有创意的发想,但是执行力还不太够,然后想的可能有点太简单。
〈欢迎来到小番茄の直播间〉
周:这一篇作品,我把它当作成长小说来看。他写的是两个文青理想的失落,被现实打败了,是一个文学败退的故事。他的笔调相较于那些比较文艺的作品,是比较轻灵的,可是他的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述都很生动。作者虽然写得很轻,但是也有一些不落痕迹的设计。比如说他用“幽灵”来比喻直播间的头像,因为在小说里面,直播间头像有一些是真人,有一些是程式,带出一种虚实不分的状况。到了小说后面,作者再推进一层,除了虚实不分之外,也可说是生死难分呢。结尾其实有点悬念,男主角后来有没有为了女主角自杀?作者其实没有写出来,我们看了会觉得也许没有。可是如果男主角有自杀的话,那么之前讲到的那个幽灵的頭像,就是那个男主角登录以后,自杀了就一直没有登出,那他就真的变成一个幽灵了。所以幽灵就从一个比喻,变成真实的事情。这整件事有点黑色幽默,想象一下,你登录的时候有一个死去的人一直在上面挂网。
此外,这可能是我想太多,我觉得他有一点后设的反讽意味。因为他用一篇关于文学失败的小说来参加这个花踪文学奖,有一点行为艺术。故事的主角在小说里有投稿,他的作品被退稿的理由是太过文学。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这位作者也投稿来花踪,然后我们评审会以什么样的说法去评论这一篇小说呢?我觉得这整件事情很有趣味,这是我选择它的原因。
邓:刚刚说的那些观察我都蛮认同。在阅读的时候,我没有刻意区分它是类型还是文艺小说,我就从执行得好不好来看。这篇算是执行得蛮好的,结构也完整,所有该做的事情他都有做到,应有的基本功都有了。我没有选它的原因是作品欠缺惊喜。小说的主轴是讲述文艺的挫败、文艺青年的挫败,但这一点在小说里没有被挖出什么新鲜的意思来。所以虽然我有犹豫,但最终还是没有选进来。
陈:我没有选这篇,觉得读起来有点像卡通或漫画,在这个故事里,我摸不到一点真实的东西,所以就没有選它。
邓:我在想,可能是新手的作品,它稍微有一些“强说愁”的味道,在我这边稍微扣了一点分。
周:奇怪,我倒觉得蛮真实的。可能我也有一些文学和现实之间拉扯的经验吧。所以对我来说比较有共鸣。
〈烟消以后〉
周:这篇作品以“烟”的意象来做对比,一方面代表信仰、在庙里拜拜的烟,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在化学实验室工作时所产生的化学烟。所以烟的两层意思,可说是感性和理性、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对比。
我觉得构想是蛮不错的,细节的描述也很細膩。比如形容寺庙的构造,提及烟的化学成分之类,都用了特别的专有名词。那些很技术性的描写,让我想起了一些西方小说的手法,有时作者会植入很多技术细节,读者看了很过瘾。
但是这一篇的缺点也蛮大,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太多,相比之下人物的描写反而很單薄,尤其是说到主角和妹妹之间的隔阂,这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啊,然而作者只用一些对白来交代,或者做一些点到为止的暗示,所以我就觉得缺乏了力量,很难产生共鸣或跟小说里的人物产生连接。而两个主角对于他们奶奶的思念之情也是一样,写得很虚,很不真实。如果作者可以对文字的质感再重新调配的话会更好,小说里文字的质感其实不太平均。比如第一段我觉得相当造作,但是后面就渐入佳境。
邓:我的感受也很类似。这篇作品主要的优点是文字很不错,但缺点也就在这一点上。作者可能太用力了,就是读起来非常像一些美文,有非常多漂亮的词汇、复杂的描写,但是其实我没有感受到这些人物的动机。我没有办法去体会到,你告诉我这些很漂亮的事情的重点在哪里?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可能是小说跟散文有一些关键的差异,读者对于小说的表演性、情节和人物有一定的期待,如果只有太多对于事物的描述的话,这个期待很容易落空,小说真正想要传达出来的力量就没办法做到。
陈:这篇的构想是不错的,但是我没有选他,原因就是他的文字。作品好像一部摄影很好的电影,可是里边的故事好像有点说不清。我觉得就是因为镜头的拍摄、文字的描写太强了,所以把其他东西盖过了,变得有一点本末倒置。
【两票作品讨论】
〈错位〉
邓:这篇蛮有趣的,是个很神奇的尝试。先说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看了好几遍,有些段落还是会搞不懂到底在描述谁?作者在不同的人物之间不停地切换,而且因为一直都用同一个“他”,所以我常常搞不清。然而很吊诡的是,它的标题就叫“错位”,所以我在想作者可能是刻意想要达成这件事情。我觉得它有趣的是这篇和〈烟消以后〉有点不太一样,其人物形象都非常强烈,读者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人有某些问题,而这个问题跟他过去的记忆或者现在的一些纠葛有关,是很微妙的事。我没办法很清楚告诉你说,这个人他从过去到现在经历的每一个问题是什么,但是每个章节的力道都非常强烈。
我个人对这篇有些肯定,但同时也有所保留。作品确实很有创意,作者也有一定的执行力,但可能是过于实验性,所以小说一些地方有些破裂,阅读起来其实是有些困难的。
陈:这一篇我看了大概三次,我觉得整个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老师跟一个学生发生了关系。在中间他有過一个个挣扎的过程。他尝试去爱一个女人,或者是跟那个女人发生了关系后,他又觉得那个关系好像是不太对的。
我是用同样的異性和同性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题目叫“错位”。当然我觉得应该还能有更好的题目,但是文字过于堆砌,是比较明显的缺点。我觉得很多地方都打了一些不必要的明喻或暗喻,比如说像“凝结的音符”、“时光下过度曝晒的暗语”,这些有点太多了,如果可以稍微刪一点会比较好。我甚至觉得有一些明喻,如果把它写成暗喻,文体上应该会比较理想。
整体而言,它具备了小说该有的张力和基本功,人物形象也非常清楚,老师的挣扎,以及不知如何回应学生质问他“爱不爱我”的问题等都刻画得相当深刻。
周:刚才观杰有说到,这篇有很强的实验性,可是我无法确定到底是实验性,还是纯粹作者处理得不好。我觉得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设写得有点平面,我只知道他们是老师和学生,可是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有现在这样的情况。作者在一些地方好像要交代,比如说有一段写到主角的家庭背景,好像要带出他跟母亲和父亲之间似乎关系不太好。可是又写得不太到位,感觉好像只写了一半,所以对此我就产生了问号。到了中间又有一个大叔出现,这个大叔好像也只出现了一句,所以好像“到喉唔到肺”。包括后来跟他发生关系的女人,我感觉她好像变成了一个工具人,出现只是为了让她讲一些话交代情节而已,这个女人本身也是很平面,没有血肉的角色。这些方面我都觉得不太好,可是我喜欢作者的文字,他对于情欲的描写非常唯美。然而再唯美都好,后面还是缺少一些东西去支撑整部作品,使得作品有点空洞。
邓:我想帮这篇作品讲两句。我会选它的原因是,虽然在这次入围的作品里,很多角色们都会做出很激烈的行动,但大部分人都很难說服我,因为他们做这些事情好像是没有动机的。而这篇小说,作者有尝试去賦予这些行为的动机。我的解读是,主角因为童年创伤而有一点恋母情结,然后转移到女人、大叔、学生身上。也可能是我自己脑补有点多啦,但至少我觉得作者有想要把这个动机给堆出来。同时我有另外一个蛮困惑的地方是,妈妈的情节到底是属于学生还是老师的记忆?作者在使用人称时相当模糊。
陈:我也想说几句。其实看得出来主角跟父亲关系不太好,里面好像有一句“丈夫将孩子驅逐那天亦如是”,应该是说父亲把他赶走。主角应该是跟母亲关系比较好。后来他找了一个女人跟他发生关系,像是找了一个替代。对于这段关系,他察覺自己“无法撑起一尊女神的雕塑”,里面其实是有这样的挣扎。还有,可能由我讲出来会显得有点不要臉(笑),我觉得这篇作品里有《天国之门》跟我的作品《腿》的元素结合在里头。
〈刺丹青〉
周:这篇作品是我觉得各方面都处理得比较平衡的。故事蛮简单的,就是讲述父女之情,以及父女之间的世代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最后和解。整个过程,作者以丹青和刺青这两件事情来贯穿。角色塑造非常鲜明,人物的个性都很突出。可是也有一点刻板,就是一个很前卫的女儿,配一个比较守旧的父亲,但作者能够以很多细节去补充、补足这些人物,去支撑他们,使他们变得可信。文字方面,作者对于场面的调度非常纯熟,尤其在处理倒叙情节的时候,个中的转折也处理得圆顺自然。比如说作者一开始让女儿给父亲刺青,这件事就重叠到她的童年回憶,她父亲在教她写书法的画面,所以这种倒敘,作者会用这样的转折去把它合理化,整件事变得很自然。这比其他作品相对生硬的嫁接,會來得比较好。甲虫的刺青带出了她青春期的反叛经验,我觉得作者运用意象都蛮精准的。
结尾有点出人意表啊。结尾是刺在父亲身上的四个字“拒绝抢救”,有一种冷幽默,也有點睛的意味,充分表现出这对父女的和解,也让整部小说从原来的调性跳脱出来。唯作者可能是信心不足,在结尾之前还加了一段说明文,说明为什么要用这四个字。这可能是个小小的缺点。另一个缺点则是,小说里让一个重症病患去做事情,这有点不太合理,可能用另外一些情節会比较好。总体而言,作者在各方面,包括角色建构、故事情节以及修辞技巧等等,都取得很好的平衡。这一篇是我的首选。
邓:这篇也是我的前两名。我认为作者的基本功和执行力可能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好的,转场、叙述等都有做好。作者在叙述父女之间冲突和解的过程中,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的解读是小说叙述的不只是这一层意思,它似乎也在暗示所谓的中国文化怎么被在地化。小说的开头很有趣,女儿强调自己写的是中国字,也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中国古谚,结果她却在对之破坏,所以她破坏的不是自己而已,她还在破坏她的父亲。前面也有讲到“精忠报国”这种非常高大、崇高的东西,属于中国文化的某个原型,然后到后面时,她非常反讽的纹上“拒绝抢救”。我自己的解读是作者在喻言一个象征古老中国的父亲,现在已经重病,女儿最后的解决方式,是用刺青这个文字的最古老的起源之一,也就是在身子上纹字的方式,非常具有古典意味地写下“拒绝抢救”四个字。
我觉得一个好的小说,会让读者期待除了表面的第一层故事之外,还能诱导读者去做更多的联想跟思考。我很同意若涛说的“拒绝抢救”是点睛之笔。本来看到这篇时,并没有选定它,原以为作者就是要讲一个大和解的故事,但是他骗了我,他让我误以为他要给我一个很老套的结尾,没想到他在后面就突袭我,给了我完全没意料到的四个字。前面讲得这么高大、严肃,之后说父亲怎么正直强大,以为要给他刻“精忠报国”这一类。结果结尾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投降,就是我“拒绝抢救”、不玩了,这也是一个非常不文言、不文雅的字眼。我觉得这个反讽、这个对读者的引诱,这个欺骗是非常迷人的事情。
陈:这一篇作品,从第一行讀到最后一行,我承认自己有笑出来,因为没有想到最后作者会写这四个字,就是“拒绝抢救”。我没有选这一篇的原因在于文字,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改善,有一些用词、用句,感觉有点不假思索就写下来,作者打了很多比喻我也觉得不是必要的。我看这篇小说时,会疑惑作者究竟是要以怎样的语调和情绪,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呢?有时候感觉上想要沉重,有时候又觉得轻松,有一点拿捏不准的情况。
【三票作品讨论】
〈裸体的猫〉
邓:如我刚刚说的,〈裸体的猫〉就是我正在和〈刺丹青〉有所犹豫的前两名。这篇我觉得最好的是,相比平鋪直述地讲一个故事,作者很有办法用“猫”这个意象去贯穿很多事情,里面的好几个时间线,作者都用“猫”的意象去处理得很好。而“猫”的功能也不只是出现在三个情节线里呈现统一的感觉,同时也有发挥很强的作用,就是同时拥有性、罪、诞生、暴力的隐喻,这几件事作者都非常巧妙地用上小猫这只裸体猫的意象,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作者做得很好,不管是执行还是发想,作者都有办法很好地去完成,所以我给予这篇蛮高的肯定。
陈:我觉得这篇的文字非常好,它有其他作品中找不到的一种节奏感,然而里面也有我所讲的修辭过度的部分。读这个故事时,它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会觉得好像在坐一个螺旋体,一层一层这样子转到最后。表面上看,像是相信猫有九条命,有投胎之类的东西,可是到最后会发觉这并不是一个老套的报应故事。看到第六页就发现原来女主角应该是对她的朋友跟妈妈下药了,这时才知道还有另外一层的谜。这是没有马上被揭开来的故事。相比之下,其处理手法是比较含蓄,比较内敛的。但这篇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邻居母猪婆的问题。女主角阿娟跟她的室友玛丽在一块的时候,竟然会不知道母豬婆就是玛丽的母亲。如果我们提前知道的话,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其實围绕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面发生,像是电视剧里一小群人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或发生的事情,这是我觉得唯一比較大的缺点。
周:如两位评审所讲,作者用“猫”来贯穿故事其实难度蛮高的,因为作者在猫身上疊了蛮多层的隐喻。猫可以是她美好的童年回忆,也可以是她跟室友之间的同性之愛。然后,当这个猫变成裸猫的时候,就是被杀掉的貓,或者是堕胎的胎儿,或者是男性的器官……这些都以“猫”去象征,是蛮复杂的。我反而觉得文字的节奏好像没有掌握得很好,读起来会有一点凌乱、零碎的感觉,这是我没有选入最佳两篇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问题是后面的转折。读者后来才知道她的母亲和室友都是她杀的,可是手法却是把酒精放入食物裡面,然后慢慢把他们杀死。这个……杀得了吗?这里有点让我跳脱出来的感觉,可能作者再谷歌一下,找一些更合适的毒药会比较好。(笑)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位作者是相当有潜质的,从他的操作会知道他想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但是可能他要讲的元素太多,结果有点驾驭不了,没办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轮投票】
主持人请评审们进行第二轮投票,但由于有票数的作品共有八篇之多,因此主持人询问评审是否要筛掉一些只得一票的作品。结果邓观杰放弃〈在这个世界里〉,周若涛放弃〈烟消以后〉,陈志鸿放弃〈卖文字的雕刻师〉。
晋级第二轮投票的作品是〈裸体的猫〉、〈刺丹青〉、〈错位〉、〈欢迎来到小番茄の直播间〉、〈卖家〉。主持人请评审们为自己心仪的作品拉票。
陈:我想为〈卖家〉拉拉票。这一篇其实和〈裸体的猫〉处理的都是所谓的谋杀案吧。相比之下,我觉得其实〈卖家〉的处理方法会更好,虽然在文字方面,它确实是不如〈裸体的猫〉,但是我看得出这位作者是比较有潜质的新秀。
邓:我还是比较看好〈裸体的猫〉。它最大的优点在于执行难度高出很多。若涛提到故事零碎的问题,我觉得一来是确实处理的东西太多,二来是在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它可能被迫要做到很零碎,三來我觉得它的零碎有情绪上的合理性,就是叙事者某程度上就处于比较崩溃的边缘,有这样的零碎感我觉得是合理的。所以目前我还是最喜欢这篇。
周:我不拉票。
主持人请评审们以1至5分,为五篇作品打分,总计最高分者将成为首奖,第二高分者则成为评审奖。结果如下:
(分数以周若涛、陈志鸿、邓观杰的顺序列出)
〈裸体的猫〉:13(4、4、5)
〈刺丹青〉:11(5、2、4)
〈错位〉:9(2、5、2)
〈卖家〉:7(1、3、3)
〈欢迎来到小番茄の直播间〉:5(3、1、1)
成绩出炉。〈裸体的猫〉获得首奖,〈刺丹青〉获得评审奖。
【给新秀们的建议】
陈:虽然对于文学奖的作品,我很在意文字的功力,但也不宜加入太多的染色素、用力过猛。这个问题,在这次的比赛中其实是蛮常出现的。反倒是预期带点自嘲或调侃的作品就比较少见。我曾经在其中一届的新秀奖中看到一篇这样的作品,后来就再没看到了。一些作品比较文艺,可是稍嫌太文艺了。
周:入选的这几篇作品都还有进步的空间,还可以再打磨、再改进,让它更完美。我想,也许新秀们可以再耐心一点,或者花更多时间去把那篇作品处理得更加完善。
邓:绝大部分作品都有缺乏真实感的问题。新秀们要进步的话,可能这是首先要打好的基本功。我说的真实感,一方面是语言,另一方面是情节,就是情节上有真实感情的事。我不是说这件事有没有可能发生,而是这些人的行动,背后是有动机在支撑的。而不是大家都很沒头沒尾、没头没脑的就开始做一些很强烈的行为,那就比较难說服人。关于语言的问题,就是我有提到的,很多对白出现一些不是马来西亞人或一般情境下会讲的话。小说是容许不真实、虚构的事情,但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真实感,我才有办法看得出这是有意实验,是作者故意想要这样做,而不是把小說不小心做坏了的感觉。
周:我想问问各位的意见,我看到有几篇风格同质性蛮高的,是不是一些比较属于网络小说还是轻小说的写法?
陈:透过这次评审,我觉得现代人好像已经不读经典,读的应该是市面上流行的少年小说吧。所以在评审过程当中,阅读之后发觉到很多其实很明显和某个故事很像,好像没有用到作者的人生经验,把它转化或者提炼為小說,比较像是读了一本故事书,然后再編出另外一个故事来。我有强烈感受到这一点。当然如果编得好的话,那肯定是佳作,可是很多时候结果就是太像一个故事了。
周:就有一种好像很小品的感觉,好像看了一出电视剧还是什么的。
陈:对,那种感觉就是在虚构里面,你却摸不到一点真的东西,好像空房子没有住人的感觉。
邓:我觉得确实是这样。我个人是没有很在乎是否用通俗类型的格式。我自己比较在乎的就是刚才讲的没有真实感,摸不到真实感这回事。问题确实有可能源自于读得比较少,这可能也是新秀、素人很常会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