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花踪

|
发布: 2:59pm 04/10/2022

新诗

花踪

文学奖

新秀奖

新诗

花踪

文学奖

新秀奖

【花踪16】新秀奖新诗组决审记录

整理:叶欣媚

日期/时间:2022年5月31日/晚上8时

地点:Zoom视讯会议

ADVERTISEMENT

决审委员:

方路(以下简称「方」)

郑田靖(以下简称「郑」)

无花(以下简称「无」)

主持:曾翎龙(以下简称「曾」)

整理:叶欣媚

本届组共收到112首参赛作品,经初审评委林德成、赖殖康、陈伟哲选出20篇作品晋入决选。

主持人先请决审评委说说整体印象。

【评审整体印象】

方:这一届进入决审的二十篇作品里,很多都有比较清晰的结构和诗的语言,还有很重要的诗的企图心。这意味着这一代新人在诗的探索中,有他们的方法、途径、接触和阅读。他们都在尝试用属于他们的语法,发挥在诗的创作中,这是比较清晰的方向。可喜的是这些进入决审的95年后,大部分属于零字辈,介于少年跟青年之间的创作者,有心在诗的领域开拓他们的旅途了。从阅读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处于阅读和滑手机互相拉扯的年代,继而产生出很多不同主题的题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个现象,就是这些作品比较趋向于轻和薄,也出现很多经典、借用经典来诠释他们的诗作。他们对重跟厚这方面的探索就少一点。这是我对决审作品一些基本的观察。

无:对,二十篇作品基本上有两个不同的级别。二十篇都很不错,但如果你细读的话就会发现有一些是比较高年级的,有些比较初级班。无论是题材的处理和选择,或是他们的语言、用字,都有高年级和初级班的差别。我比较喜欢的几首,相较之下无论是诗的语言还是境界都比较特出。在题材选项来说,这些作品很百花齐放,有关于生活的、政治的、地志的,情色书写都有,是蛮特别的。还有一篇写关于自己和环境当中的领悟,这些题材都很不错。反而关于本土政治的书写好像比较少,这是这一届比较特别的部分吧。因为前几届得奖的作品,参赛者似乎对这个题材蛮有兴趣,反倒这一届好像只有一两首选择这个题材来书写。

郑:我同意无花老师讲的,此次入围的作品有两个层级。二十篇当中有七、八首,甚至是我喜欢的前几首都不应该参加新秀(笑),放在成人组也丝毫不逊色。从主题来讲,我也觉得很多元。形式上,有些参赛者想要做一些突破,尽管不一定处理得很好,但至少已经勇敢尝试。这一届比较可惜的是好像很多偏于喃喃自语的诗,但我想说的是,要写好这类诗反而更不容易。总的来说,写得很好的,都非常好。有几篇我都不知道怎么选。

【第一轮投票】

主持人请三位决审评审各自投出5篇属意的作品,共有7篇作品得票:

〈淡季的远游〉 3票(方、郑、无)

〈颈上菩萨〉 3票(方、郑、无)

〈无用之石〉 3票(方、郑、无)

〈诗与失语〉 2票(郑、无)

〈事后烟〉 2票(方、郑)

〈Esquive-Escale-Esquille〉 1票(无)

〈洄游——写给居銮〉 1票(方)

曾:看起来重叠性蛮高的,共有七篇。如果评审没有意见,我们就从这七篇选两篇得奖作品。请问有遗珠吗?或者我们在讨论到其中一篇时,万一发现没有入围的写得比较好,到时再提出也可以。我们从第一篇一票作品〈洄游——写给居銮〉开始。

【一票作品讨论】

〈洄游——写给居銮〉

方:这首的分数并不在我的前三名。它属于地方志书写的方式,通常这样的诗不太容易写,因为不小心就成为一篇叙述文,把诗意切成很多不均匀的部分。这首诗的情况也是一样,整首诗的诗意表现得不够均匀。其实他有一部分写得很好,可惜没有办法把整体组装在同一个水平上。但是我愿意让读者看到这首诗的一些呈现的方式。

无:这首在我这里排第六。以地志诗来说,他有做到地方书写,但只写出了它的状况,没有做到“感想”的部分。我很喜欢他的切入方式,“十五岁的我问鲑鱼:如果要回来,为什么要离开?”对比他最后的“二十五岁的我问鲑鱼:如果要离开,为什么又要回来?”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很好,而且他也知道怎么去组构一首诗。他唯一比较弱的地方就是整个结构有点松散。不过以地志诗来说,他有很清新的写法。我蛮喜欢的。

郑:我一开始觉得这篇节奏挺好,有些意象也不错。像刚才无花老师提到的鲑鱼,我自己也有写过鲑鱼,所以知道鲑鱼从哪里来,作者这方面也掌握得挺好。但是文字稍微差了一点,结构上比较松散,感觉好像没有特别集中表达他想说的东西。

〈Esquive-Escale-Esquille〉

无:这首应该就是政治诗吧?如果我没记错,这是二十首当中唯一写到本土政治的。他以石头当作意象来描述政治,同时也用以解释自己的状况。这么多首当中,他的文字蛮清新的。他没有排得那么前的原因,是刚好前面还有一首〈无用之石〉。两首比较之下,他就相形见弱了一些。作者取的题目蛮聪明的,用法文的“闪躲——中途停靠——碎骨片”让读者想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和它的内容。作者也引用杰闳·格庵其中一段诗句来当作开头。这些基本的技巧作者是有的,只是怎么把石头贯通整首诗的部分就显得比较弱一些。

郑:这首肯定在我的十名以内。看得出作者是有野心的,他懂得引用、甚至用了法文。他其实想要用不同的素材做一些铺垫,但他的文字跟意象不够出彩。相比刚提到的〈无用之石〉,那首真的很好。有的诗句比较一般,比如说“Apa Khabar,不仅仅/是万能的钥匙,也是火烧过/残留的落叶”、“那些百分之百的宣言:垃圾变黄金”、“锯开空气”,我觉得还可以有更好的表达和处理。另外,他引用诗句“让我们自我同化以被同化”。引用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译文,因为它是译句,你不确定原句是在怎么样的情境下写出的,也许诗句原意是很好的,也可能恰到好处,但翻译有时会流失一些东西,或者译者按自己的理解或翻译的语感而增删一些东西。那么,引用翻译的诗句可能更要思索如何正确理解,二来,如何巧妙地为己所用。这首的引用,就没有特别让我惊艳。既然你选择引用,引用本身应该要有某种升华的价值,让人眼前一亮。上下文没有特别地连贯,稍微差一点,不够精彩。

无:我再补充一点,我选这首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二十首当中没有其他关于本土政治的书写,所以我想点出来鼓励新秀们不止对外,对内也还是有很多题材可以重新再诠释或者再发现它的切入点。我知道这篇要得奖的机会确实比较低。

方:这首诗的感觉是不均匀的。它的意象跟概念可以很超越,因为他准备用经典来诠释他的诗作。问题是他的诗歌语言跟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很成熟地接轨,无法展现他想要表达的内涵。他用了很多经典和意象,我们可以从这首诗看到企图心,只是诗的语言没有办法追上他的呈现手法,跟他准备发展的意象有点落差,是有点可惜。如果他的诗能够稍微跟上〈无用之石〉的节奏,那么这首诗的结果应该是有所不同。

【两票作品讨论】

〈事后烟〉

郑:这首不在我的前两名,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时候我会拿它跟〈淡季的远游〉做比较,而〈淡季的远游〉会稍微比这首好一些。〈事后烟〉很明显讲的是情欲。比如说第一行,“点燃根烟,在探索你深处以前”的“深处”。第二节的时候“下雨了。你阖上眼,任由蛇……”,这个“蛇”意义上也非常准确,非常明显的,然后“深入禁地”,我们都很清楚什么是禁地。第二页的第三段“我努力碰撞,撞击一块深睡的巨石”。他把肉体跟心理上那种东西一直在交叉贯穿其中。他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有些小小的败笔,比如说第四段“也把你囚禁在我的身体里,那我是否便能/永远拥有你了?”我觉得这里不需要讲得那么明显,导致后面好像稍微弱化了一点。我们都明白你要讲什么。最后作者有可能怕读者不知道,又再点出来,“希望你想起他的时候,也能顺便想起我。”他整体跟一票的作品是有一点差距的。它比较稳定,(技巧)该有的都有,但因一些小小的缺点,所以没有列在前三名。

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首参赛作品是介于诗跟歌之间的。它不太明显属于诗,也不太明显属于歌,它就是两者的综合体,游走在这两者之间。毕竟它是用乐团的歌词串成的书写结果。我们知道他是准备用这个音乐性,还有比较抒情的方式来呈现。在这种情况下,这首诗是很跳动的,很轻的,就好像事后烟,用“烟”很轻的意象来呈现他对游走人心的一种感受。他的文字是属于抒情的,诗的掌握上算是很强、很成熟的。只是主题的话,他可能是被音乐、乐团本来存在的意象左右,他没有办法超越这个歌词来呈现自己的一些看法。

无:一看题目,我大概可以知道他会以怎样的角度去切入和他要写的内容。以惊喜度来说没那么吸引我。再来像方路说的,它属于一个散文化的作品,有一点口语化。虽然有些句子写得很漂亮,可能因为我已经可以预估内容、收尾,所以它不是不好,只是没有吸引我。

〈诗与失语〉

无:这是一首很成熟的作品。作者的文字掌握得很好,尤其它有一些段落我是蛮喜欢的,比方说第三段“万物被语言推开,它们已被命名”、“无语竟是衰老的先声”。再来,他整首诗的完成度很高,尤其第三、第四段,我蛮喜欢那个问句的,“‘下楼拿邮票’——妳是想让我取信吗?”一个是他能够讲出来和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失语”,所以我觉得他表现得很好。这作品就算参加公开组,应该都有机会的。此外,他受台湾的诗风影响蛮深,如果以大马的写诗习惯来看,它其实是有点不一样的作品。他最后的结尾也收得很好。整体来说,它是一个很完整、不会有太多破绽的作品,这一点很吸引我。

方:我没有选这首诗,不意味着这首诗不成功,我给这首诗的分数是介于我五票的中段,主要是想先鉴定这首诗的写法是归向诗意境的经营或者是用散文诗的方式。我看到他是准备用散文诗的状态来呈现诗局部的结构。他的整体发挥过程中,叙述语言倾向散文的写法。放在诗的竞赛平台上,这样的写法有点吃亏,除非是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状态下呈现个人创作的文本,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在诗的竞争舞台上,我们就必须考量其他原因,包括意象的准确性。实际上我们看到每一行的结构是很好的,只是整首读起来的话,就出现到底是要把这首诗归纳成哪一个分类的疑问。综合来讲的话,它可能属于散文诗的其中一个手法也说不定。但是,如果你用散文诗的标准来评断的话,它又少了散文诗里最重要的底蕴,就是支撑诗意的部分。我没有办法很清晰地看出来,所以就错过了这一首。

郑:我觉得这首诗的完成度很高,整体也很成熟,语言、结构好像有点叙事诗的感觉,但是它又有很重很重的抒情的成分在里面,是两者的结合。他吸引我的一点是他把失语跟诗的关系连接得很好。作者本身写诗的方式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但是他抓到诗跟失语之间的共同点。有时候诗有断裂的特性,比如说我们看到其他几篇有一些断裂,那种是文字上的断裂,但是情感或是节奏还是持续的,所以我感觉他比较敏锐地抓到诗语与失语之间的张力。这是他最核心、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个非常吸引我的魅力。“下楼拿邮票”,“把风扇关掉”。这里就像是失语的人不能讲话一般,也像是断裂的诗的语言。由这种诗的语言开始,他把他母亲的失语跟诗的意象做一个连接。我觉得是有创新的,而且他的语言很好,最后也非常精彩。作者只写了46行,一般写很长的话会面对后继无力或者是后面不精彩。写长诗的话,很多会有头重尾轻的状况。但新秀能有这样的经营已经是非常非常难得。诗的最后一句也是一个亮点:“妳是母亲,亦势必成为我苍老的孩子”。整体读下来很流畅,尤其最后一句有击中我,很不错。

无:对,最后那句我是蛮喜欢的。

【三票作品讨论】

〈无用之石〉

方:这首诗相比之下,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它清晰的节奏,还有很浓的诗意。作者用世人常忽略的“石头”作为核心的意象,写出和这个石头有关的有机体,是不太容易做得到的。短短48行内,就用了几个比较有冲突的主题,比如说诗跟母神、沾血的袜子、坟墓、矿湖、乱世、子弹、被杀的女孩、革命,诗中的画面展现了有层次的写作。这是我选择这首诗的一些看法。

无:我蛮喜欢这一首,他写得很完整,写得很好,尤其第二段“天下太平无诗。止水里无诗/从良的妇女体内亦无诗/诗是政客口中的一颗结石/是抗争者战后回家,脱下的一只/沾血、幸存的袜子”,这一段都很漂亮。再来就是“每个诗人体内都有一座矿湖/或将自己挖尽,或将自己/弃尸湖底”、“他的诗有云母”,都很好。我要挑他可以写得更好的地方。第一点,作者在诗中有提到缅甸诗人克席(Khet Thi)的器官被摘除,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背景的话,应该不知道其实他在写缅甸的一个诗人之死。再来,他也引用了19岁女孩被枪杀的事件。这两个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所谓的“引”,又没有新闻背景的话,那某些读者可能不知道他真正在写什么事情。第二点,他最后两句其实是诗人克席的诗句,如果你放在这边,你必须提出来或是备注。这个小细节他没做好。这首诗绝对是很漂亮,有些小细节能够处理得更好的话,大家便知道他在写什么,而且引用别人的诗句时,备注是蛮重要和必需注意的事情。

郑:这首诗我读了好几次,我也很喜欢这种诗。但是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发现它跟缅甸有关。我是去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开关引号应该是“引”了别人,就是要传达诗人克席的死。然后我再看,因我本来以为“奈比多”,可能是文学理论的“力比多”。结果我去查一下,才发现这是缅甸的首都。但即便如此,哪怕在我不知道这些背景的情况下,也丝毫不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判断,无论是结构还是节奏。它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的一种用心。作者讨论的是诗与政治的关系。这是我觉得它精彩的地方。我不知道其他评审有没有同感,我觉得作者有悄悄地以无用之“石”,暗喻无用之“诗”。比如说第二段,“诗是政客口里的一颗结石”,作者把石头跟诗做了非常聪明的结合,后面又讲到“他们割开诗人的身体,珍稀脏腑与无用的结石”。他描述的其实是在政治当下,诗到底可以干嘛?诗的力量在哪里?它的一种“无用”又在哪里?“当我只懂得写诗/(诗选择了我而非我选择它)/而是孵化不成的蛋卵之诗/不善于诡辩与微笑/在这场战争,以及心之对弈/我便注定是一无是处、手无寸铁的/祸之弱民”,他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态度,或者自己对于政治跟诗互动时会产生什么样的东西。以上都很好,但我也觉得他引用的部分应该要加注。至于那个故事,我觉得读的时候,不知真实的故事问题也不大。

〈颈上菩萨〉

无: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就把它放弃了,因为它前面用了很多《心经》,浪费了好多行。当我有心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觉得是好聪明的做法。第一段其实有点像图像诗。“祂将我所有苦难都种在我颈上”,把它变成类似一个颈项的图像诗的处理方式。他第二段也写得好,我都蛮喜欢。通常如果我们一直在重复一个句子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它的意义。比方说他用了蛮多次的“唵嘛呢叭咪吽”,反而增加了诗的节奏和韵律,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参赛者,很有心思地处理这首诗。我相信他应该是前后调整了很多次。二十篇当中,这首是唯一的疼痛书写,写到如何跟自己的身体相处、理解,再放下。当然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写,所以也特别特出。这是让我很惊喜的一个作品,因为第一轮时我竟然把它淘汰了,第二遍读起来时才发现是好棒的作品。

郑:说实在,这一首也是好得不应该参加新秀。我刚才有同感,就是那个图画的处理,但是我没有想到是“颈”。我自己看的时候感觉像一个菩萨的头。不管怎么样,第一段他不是随便放的。我不知道大家熟悉《心经》吗?其实他当中改了一些词。比如说第三行的“苦难”,在原文当中应该是“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但是他这里写的是“亦苦难是”,而“苦难”是在颈项,在佛陀的中间,开始了他的叙事。颈上菩萨点了他的题,苦难就是那个点。第四行也一样,“不生不灭 不垢 有 都 空中无色无受”,那个“有”很有趣。为什么?因为那边开始应该是“不净、不增、不减”,但他却写了“有”,那么这就和原本的意思产生一个很强烈的反差。菩萨看众生是“不增不减”的,这是菩萨的智慧,是佛教的空性观,而“有”是很人间的,很世俗的,是众生的。作者要表达的当下心境,通过这样的反差暗暗地就反映出来。在接下来一行,“想行识无 所 种 法无眼界”中的“所”和“种”其实也是他自己补上的。这里本来应该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他的诗里都消失了。这种消失是刻意的,是告诉我们一个关键的东西,就是讲他在生病,(痛苦)到最后他可能都感受不到这些了,人痛到极致的瞬间是心力交瘁的,连那么一点点多余的心力没有,无法启动感官的负荷。我们都知道他在疾病当中,这首诗讲了一种信仰跟疾病的关系。我们都想象得到他可能是躺在床上,如何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内心挣扎。关键是他写的意象,条理也非常清晰,而且他是节制的,不是滥情地说“我很苦”,那种东西无法打动人。这篇非常吸引我,情感也非常生动。直到最后(酝酿的情感)也没有跳脱,因为我读诗时最看重的还是整体感。他的整体感完成得相当好,没有连接不贯通的问题。而且他是唯一讲信仰的,处理佛教信仰和疾病的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新秀,他的思考其实是很深入的,很难得。

方:这首诗我读了好几遍,主要是受中国悲情诗人海子其中一首诗〈写给脖子上的菩萨〉的影响。作为参赛者,在诗歌的创作上有明显可取的地方。首先,他把《心经》用形式化的方法写成颈项模型的形式诗,接着用菩萨,菩萨在神里面是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虽然有万事无惧的神像在那边,但是祂处理的却是我们人生必经之路,如对疾病、死亡的恐惧感。顺着他的诗读下来,我们发现作者运用诗的语言的技巧很成熟。在诗里面我们不难读到,比如说他第二段就开始讲到他的病状了。淋巴腺跟枕头做一个部位的结合,所以跟颈上菩萨的颈是相当吻合的,从而开始抒发他进入输血治疗疾病的过程,包括他相信民间偏方,还有芦荟酒池,这些都是用来呈现诗的一些字眼。本来菩萨是天地不怕,不过他在回到现实的人生场合时,借用菩萨来反映出他心中的恐惧,包括手术刀,面对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些让他害怕的层面。诗里面也散发出很多消毒水的味道。他用纱布为菩萨掩眉,用疾病——菩萨——无惧——恐惧串成诗的结构。我们可以在倒数第四段看到他要割舍鸡蛋、辛辣或者海鲜,是指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戒口,念经来度过灾难。这就是他在面对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借用神明的力量、佛的法度,来度过他心里的恐惧。这首诗一层一层地呈现出来。我们发现了这个作者的诗语言不像新秀的手法。我是给他蛮高的分数。

郑:我可以补充一点吗?听了方路老师讲后,我突然想到,这里虽然讲颈上菩萨,但是他引了《心经》和“唵嘛呢叭咪吽”。我们都知道六字大明咒是观音的心咒,虽然他没说明颈上菩萨就是观音,但颈上菩萨的“颈上”其实是一种观音。观音化身很多,其中一种叫青颈观音,恰恰主要就是能让善男女去除疾病,像是什么“远离怖畏、除病延寿”。他本意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层面,但是诗本身层次丰富,就有了解读的张力。当然,他的疾病可能是跟颈项有一点关系,你看诗中有“颈上小口”,“我”最后更是“念念有词”。整体来讲,他很花心思,很成熟。要能写出这样的一首诗,不是这么容易的。

无:他第一页的《心经》用了五行,接着“唵嘛呢叭咪吽”用了四行,加起来九行。这九行是在引用,直接一点说是浪费行数,因此要证明它为什么可以存在在这首诗里。第一个原因就是它有节奏,而且他写得很清楚,“是经是咒”,他念的可能是经,也可能是咒语(就是自己被诅咒)。再来,我觉得很聪明的一点,就是最后那一句“颈上小口/念念有词”。他在写这九行的时候应该是处在很痛的时候,所以他不是在写经,他是在写自己的疼痛,比如说他写到其中一段时,他又痛了,于是便写下来。我是蛮喜欢他这样的处理方式。

〈淡季的远游〉

郑:新秀组作品中大家都写情感,但是情感要怎么写得有新意,感觉还是有一点困难的。这首诗讲新加坡(他也是唯一一个写新加坡的),他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他运用了鱼尾狮,“狮子的头,鱼鳞的身”,是个虚构、杜撰的东西,但是新加坡把它当成是一个象征。他很敏锐地察觉到鱼尾狮的杜撰和纪实的结合,在诗中跟两个人的情感互做穿插、拼接。“不要再借以远处错位”、“我们从来不熟水性”这些有吸引到我,而且有创新。但比赛的时候,若出现一些瑕疵真的会影响很大。比如说他有一个错字,杜鑽(撰),不知道老师们会被其影响你们的判断吗?当有这么多(作品)可以挑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影响我们的判断。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之后要空行。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就是小问题。我喜欢他的新颖,这个绝对是他自己想的,绝对没有模仿别人,是他特别敏锐的捕捉,很不一样,这是我喜欢他的地方。

方:作者是到了新加坡一趟,原本可以将之归纳成旅游诗,讲述新加坡的历史。但再往下读,就会发现作者厉害的地方是借着旅游诗让读者以为他在讲着新加坡,实则是借用意象——“鱼尾狮”这个两栖动物,来进行自己身世的探索,还有和自己对话的记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只是借题发挥,借用不存在的鱼尾狮来诠释它本身——虚构和真实的对比。这首诗跟〈事后烟〉一样,抒情性很足,也可以读到很浓的诗意。它可以说服人,因为作者有层次地一段一段地书写它。如果是别人的话,可能用组诗的方式写成一个游记也说不定,但是这个参赛者的确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水平,所以从我手上得到一些分数。

无:我对这首诗比较感同身受。我个人读起来,他可能是自己跟自己对话,或者是跟情人对话,但我觉得和情人对话的可能性比较小。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被困在狮城的一个作者。第一句“对岸的灯火熄灭很久了”,对我来说是能够体会的,因我从新加坡看回新山便是同样的情况。另外,这首诗有个副题“总有比鱼尾狮更大的虚构,提醒我们欠缺真实”。当诗有副题的时候,他就必须把这个方面表现出来,因为你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写副题。什么是比鱼尾狮更大的虚构?这是他整首诗要带出来的,提醒我们寻求真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理解他可能是在新加坡打工或者留学的人。这个人可能跟我的情况相似,来新加坡只是过渡,其实我更大的真实,是要回到本土。诗中也引用了旅客(“就算旅客与闪光汹涌,都无阻我高调的为你” 、“这里充满旅客的日子”、“一路真实的记载,一路识破的谎言”)。如果他不把自己当旅客的话,这个旅客或是景象就会成立了。他借用鱼尾狮来渲抒自己思想的情感或是人在异乡的感觉。对任何比赛来说,一首作品最后有没有入围,评审掌握一个很关键的决定。刚好我身在新加坡,我可以理解他写的东西。和其他作品比较起来,他给我的碰触反而没那么深刻。这是我的情况,但我必须说,他整首诗的结构都很完整。文字的运用或者任何借喻都很成熟,所以我也很喜欢这首作品。它也排在我前面的位置。

【第二轮投票】

主持人请评审们进行第二轮投票,投票前主持人询问评审是否要筛掉一些只得一票的作品。结果无花放弃〈Esquive-Escale-Esquille〉,方路放弃〈洄游——写给居銮〉。

晋级第二轮投票的作品是〈淡季的远游〉、〈颈上菩萨〉、〈无用之石〉、〈诗与失语〉、〈事后烟〉。

主持人请评审们以1至5分,为五篇作品打分,总计最高分者将成为首奖,第二高分者则成为评审奖。结果如下:

(分数以方路、无花、郑田靖的顺序列出)

〈颈上菩萨〉:13(4、4、5)

〈无用之石〉:12(5、3、4)

〈诗与失语〉:9(1、5、3)

〈淡季的远游〉:7(3、2、2)

〈事后烟〉:4(2、1、1)

成绩出炉。〈颈上菩萨〉获得首奖,〈无用之石〉获得评审奖。

【给新秀们的建议】

郑:我感觉花踪新秀的水平可能已经越来越高,前四名和其他作品不是一个等级的。我希望这样的结果能透露一个讯息:任何题材都可以写,放胆写自己想写的,而不是去揣摩容易得奖的题材。本届的首奖写的是他的病痛,结合他自己的信仰,讲的是自己很私密的东西,是一场自己的对话,某种意义上,是救赎。第二名讲的是国外的政治题材,很难得有一位新秀这样扩宽他的写作视野,肯去写,而且写得成功,这也是可以的。写什么都可以,但重要的是,你得确保想要写的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好好地、准确地经营。进一步的话,可以把它写成比较有惊喜的一首诗。

无:最后的五首诗,基本上是不同的题材,如果要创作的话,任何题材都有机会入围或得奖。最重要的就是,你写那个主题的时候,能不能先感动你自己,或是要知道你为什么要写这个主题。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时候,尤其对习惯创作的人来说,他可以制造作品。比方说〈无用之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你制造出来的时候,你怎么感动自己说:“诶,我必须要写这个题目,我觉得它很重要。”当它来到读者面前的时候,他必须说服读者:“诶,这件事我们都知道,但他能够写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证明它真的是很特出的作品。”同样的,疼痛书写已经有很多人写了,那为什么他可以得到首奖?他确实有厉害的地方。你也可以看到前三首有不一样的手法。第一首诗是很内敛的手法。第二首是借喻现实的时事带出它所要表达的东西,现实和诗之间有多重要。第三首是比较倾向生活化的生活书写,跟母亲身边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进入题材。任何题材都可能得奖,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感受它和完整地表达出来,然后没有所谓错字等小小的失误。不需要被题材限制,而以自己的角度找出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把题目带出来。

方:我想给新秀一个提示,竞赛的平台有五个秘诀。掌握了这五大秘诀之后,得奖不得奖就要靠评审的选项、诗风、口味。第一个秘诀是语言,语言就是语境。第二个就是诗的抒情,也就是诗里面的氛围。诗的语境和氛围,一定要掌握。第三个是诗的节奏,就是它的形式。第四个是诗的技巧,当然一定要很妥善地使用隐喻之类的。第五个就是主题、题材。掌握了这五个秘诀后,你就可以很放心地创作一首诗。至於得不得奖,就要看你的诗风。不同评审有不同的决定。要把先天条件稳定下来,诗作的命运是交给别人的。

【相关文章】

2022年第16届花踪文学奖 新秀奖|决审入围名单

2022年第16届花踪文学奖 新秀奖|得奖名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