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妗.50歲.瓜拉吉賴人.保險代理
我從小因為好動,父親因此讓我學鋼琴和畫畫,期盼我能靜下心來。不過,能馴服這股跳躍性子的竟然是茶道,從此開展我與茶餅、茶壺和茶藝活動的知性之旅。
接觸茶道之始,緣起自一個很偶然的情況,朋友某一天帶我去品茶,我第一次感受到心靜下來的一種奇妙狀態。
當年22歲的我,開始泡茶、品茶和研究茶道,朋友黃毅華成為我學茶道的老師。當時我在銀行上班,下午五點半準時放工,就去他的中藥店品茶、學茶、買茶,幾乎每一天都赴一趟茶約,一個小時的茶韻飄香,將工作的沉積物消弭於無形。
爾後,就開始收集茶壺和茶葉。二十多年前的普洱茶沒人炒價,就一般售價,中茶牌的雲南七子餅茶,90年代18令吉一餅,誰又能料到後來被炒到上千令吉一餅?
目前,還沒考慮過去考取茶藝師的認證,與茶道為伍,我的目的是推廣,修身養心且保健。現在的年輕人太依賴手機,他們不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的生活哲學。
我正在籌備開班,惟得先物色對的茶具,一旦湊足10套就能開班了。近10年來要找純紫砂壺不容易,全手工的更貴,而我只鍾情”西施壺”,至今已收藏了160個茶壺。
第一次受邀示範泡茶,大約是6年前回到母校吉賴育才華小舉辦的中秋晚會,之後也了其它華校辦茶藝活動。
最新的是哥市巫裔文創人發起的文創周“KB Creatif Week”,第一次有馬來茶客坐下來品茶,而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開通的態度,沒有人問我”此茶是否清真”。他們純粹抱著要認識茶知識的心態而來,認識六大茶類。
一位前輩建議我每個星期都到公園去推廣茶藝,所以我也姑且一試去了幾次,早晨練功班的老人家,會自然坐下來喝茶。
最近有朋友去檳城拜師學藝制壺,也挑起了我的興致,所以,我也會安排時間去學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