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10年改变“韬光养晦”外交原则,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在疫情大流行下,向120多国和国际组织提供逾21亿剂疫苗,居全球之首。至于推进9年多的“一带一路”计划则面临“债务陷阱”争议。
供21亿剂疫苗冠全球
“一带一路”2013年由习近平提出。截至今年7月,中国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曾发报告,中资机构在境外放贷由于缺乏透明度,中国在过去20年间成为最主要债权国之一,大部分资金涉及2013年后“一带一路”计划,巨额债务将造成这些国家对北京的经济及政治依赖。
ADVERTISEMENT
此外,冠病疫情令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放缓,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债务和通胀压力。斯里兰卡6月因经济危机爆发国内冲突,再次让中国面对“债务陷阱”的质疑。在8月,中国宣布免除非洲17国共23笔债务。
“数字丝路”拓5G市场
近年美国及其盟友一直推动排除中国的5G设备制造商,“一带一路”的转型重点之一是推行“数字丝绸之路”,由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新兴私营企业参与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云服务和数据中心等。包括中非数字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启动,中国还协助建设超过30条跨境陆上电缆及十多条国际海底电缆,另将探索移动支付等领域合作的可能。
《华尔街日报》早前引述参与决策的人士称,中国政府正对“一带一路”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新版计划将更加严格地评估新贷款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在疫情期间,亦透过“一带一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包括向20多国转让技术并合作生产疫苗,在海外形成10亿剂疫苗年产能。例如国药集团在阿联酋、塞尔维亚等国家全力推进本地化生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博鳌26日讯)大马华总兼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强调,在全球化浪潮中,“民心相通”是最重要的,从世界文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到今天人工智能时代,都是建立在民之所欲的“民心相通”基础上。
他说,华人先贤数百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下南洋”来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生活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到传宗接代,从祖国到祖籍国,从华侨到海外华人的千丝万缕、血浓于水,对马中关系和华人来说,马中两国早在几百年前便已经是“民心相通”了!
也是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的吴添泉是今天在这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其中一项重点活动——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上,针对“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主题发言时这么表示。
他说,“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是非常切合的:“不只是亚洲,我甚至认为和主张,通过促进民心相通,可以构建的是整个世界或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他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倡议“一带一路”经贸战略,进入第12年以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兆美元投资规模,在全球各区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马最早响应“一带一路”
他说,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是最早支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目前由中国技术和资金如火如荼承建中的“东海岸铁路”计划,正是“一带一路”下的旗舰工程,料可在后年通行。此外,“一带一路”的“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吴添泉也说,除了“马中命运共同体”,在亚洲,中国更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在主张和平协商的政治外交、区域安全、稳定货币和经贸合作各方面,彰显了大国风范和影响力。

相关新闻:
2025博鳌论坛 | DeepSeek产品冲击华尔街 提振对中科技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 | Vivo官宣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 剑指家庭场景
博鳌亚洲论坛 | ISIS:在中美之间寻最大利益 马任东盟主席国须慎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