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安迪•沃荷(Andy Warhol)預言:“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站在今日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浪尖上再去看當年的預言,不得不佩服“普普藝術”大師的眼光。
即使無法“成名”,人人都在這個年代刷存在感,身處在劣質網紅肆虐的氛圍下、不斷擴張的鋼骨水泥森林當中,當個小螺絲也能很快樂的雞湯已經越來越無味,人們越來越難找到個人價值;如果你是專業分工社會里的其中一個生產者(而不是創造者),你的臉孔清晰度跟你所在地的人口數有直接關係。
ADVERTISEMENT
換句話說,你是老幾,取決於你有“幾分之一”的機會。在吉隆玻,你就是1/8420000。
為了不想當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裡的“無臉男”,有些人選擇離開龐大的都市組織,回到人口相對少的鄉鎮去發展,個人價值隨著一人分飾多角、參與創造社會價值的程度增加而獲得提昇。
《裡山資本主義》書中介紹的安達智子,參與了日本地域振興協力隊的“廚師培養計劃”,東京都的網絡廣告公司離職後,來到島根縣邑南町從事“農家廚師”的工作,由學習農耕開始,復耕長年荒置、沒有農藥殘餘的農耕地,並學習料理結合蔬菜和當地畜牧產品,做出令人讚不絕口的優質美食。在“地產地消”(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的餐廳裡,她每天接待數十個客人。“我在東京時學農業課程,學費是按小時來計算;在鄉下,當場就能教我的人遍佈整個村落。如今,聽到謝謝和向人道謝的次數都變多了,我很喜歡這樣的日子。我很樂意當一萬分之一。”
同樣在島根縣,洲濱正明是一個牧牛的青年,他生產的牛奶味道每天都不同,這是因為他在滿是雜草的荒地上自然放牧牛隻,不吃穀物、卻吃數百種野草長大的牛,生產出來的牛奶格外香濃。隨著國外穀物價格飆漲,市場上卻因牛奶量太多而需要降價時,洲濱正明以遠高於市場的售價賣得滿堂紅。當人們以為只有做出相同品質,才能獲得消費者信任時,洲濱正明卻認為“品質不一”才是王道。他說:“牛奶不是工業製品,就像葡萄酒的世界一樣,別人沒有的特徵才越有價值。”牛奶、葡萄酒如是,人如是。
在強大的競爭者(城市)面前,城鄉差距同時讓鄉鎮之間形成地方的存活戰。鄉鎮的人口劣勢也是優勢,只要透過網絡的便利創造“能見度”,把個人價值疊加在地方價值和社會價值上──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小就是大(small is big)。
這幾年,馬來西亞有不少鄉鎮都出現用心經營的業者,不僅為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位子,也協助鄉鎮展現小地方的魅力和潛能。勿為地小而不為,勿為力小而不為,小地方、小人物都有條件創造大影響。
延伸閱讀:
卓衍豪/地方限定
卓衍豪/文化旅遊領軍地方覺醒的年代
卓衍豪/設計,讓農業發光
卓衍豪/從產業DNA看見地方希望
卓衍豪/讓“困境”變成“解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