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過剩是一個老問題,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問題不缺解決方案,缺乏的是當權者的意願。
分析財政預算案時,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人看細節,看哪些人受益,誰又是輸家;有人看它背後的動機,看政策究竟是利民,還是為了政治動機;我喜歡從財務規劃的角度看財案。
ADVERTISEMENT
我認為,財務規劃決定財富的高度,對個人是如此,國家亦如是。一個國家是否有良好的財務規劃,從它的財案可以窺之一二。
要審視財務狀況,資金流是一個好起點,比如說,一個人的收入必須日益增長。據大馬2023年財案,國家明年的收入預計比今年下降4.4%。國內生產總值(GDP)方面,預計今年增長6.5-7% ,到了明年則放緩至4-5%。
一方面,這反映了疫情後報復性反彈的結束,另一方面,基於美國的激進加息、歐洲的能源危機,以及中國的疫情與房產危機,全球經濟放緩似乎已成定局,大馬恐怕也難以置身事外。
在精明的規劃下,收入與支出要取得平衡。英國近期提出一個迷你財案,提議大事減稅刺激經濟,但對於如何彌補失去的政府收入,投資者不滿它交代得不清楚。消息出來後,市場對其反應不佳,不但股市下滑,該國的信貸評級也受到了負面影響。
回到大馬,與往年一樣,在眾多支出排行榜上,公務員薪酬依然名列前茅。公務員過剩是一個老問題,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問題不缺解決方案,缺乏的更多是當權者的意願。
新財案有一個亮點,它計劃減少補貼,逐步走向“針對性補貼”政策。這將在不打擊低收入者的情況下,為國家節省開支。
在這個百物漲價的年代,減少補貼會讓通脹暫時惡化,這會為施政者帶來一定的政治壓力。此事能否成功,要看當權者的政治智慧。
一個人若收入少,支出多,他過的是入不敷出的生活。對國家而言,這情況稱為財政赤字。大馬自90年代末實施財赤政策,在2020年,疫情風暴導致財政赤字大幅度提升,它一度導致大馬的信貸評級下降。
隨著疫情恢復,新財案減少開支,財政赤字有望下降至GDP的5.5%,比今年下跌0.3%。政府為了抗疫,大事舉債,已不止一次提升國債上限。要避免國債持續攀升,財案走向收支平衡是重要的一步。
若一個人要有健康的財務狀況,他在借貸時必須量力而為。財務規劃委員(MFPC)建議,個人每月償債的數額不應超過收入的30%。
回到國家層面,在2022年,大馬的償債數額預計佔收入的15%左右,到了明年,此數會提升至17%。這反映了收入減少,國債同時增加的弊端。若收入的提升跟不上債務的上漲,賺來的錢只能用來還債,這對未來的財務規劃不利。
理財教育鼓勵人們定時儲蓄與投資,這是因為長期而言,投資於未來能帶來巨大的回報。投資於未來對國家也一樣重要,唯有把錢投入發展計劃,未來才能得到發展的紅利。新財案的投資預算佔了總開銷的25%,創30年來高點。它也為企業提供撥款,協助它們轉型。
有人說,此預算案只顧發展,惠及富人,忽略窮人。但以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說法,有時讓國家富有的方法是先讓部分人富起來,再由他們幫助其他人,走向共同富裕。換言之,發展惠及企業,企業帶動就業與經濟,最後全民受益。
又有人說,預算案給工薪族減稅,派錢給低收入家庭以及分娩的母親,這些“從天而降”的錢在鼓勵人們變懶。但其實,近十多年來,印錢與派錢成為了發達國家慣用的政策。在這一個偏向社會主義的時代,“公平競爭”的口號早已被“共享資源”取代。
對於大馬新財案,有一件事讓我出乎預料,它沒有因為選舉逼近而 “大派糖果”。它意識到明年收入的減少,全球經濟放緩,並以節省開銷應對。從理財角度看,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