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一份工作跟做好一份工作是兩個水準;知不知道跟要不要說是兩回事;同舟共濟跟置身事外會有兩個結果。
企業如何突破,這是一個從疫情前到疫情後一直很熱門的話題。這也難怪,企業若不進步,實質上就是在退步,因為競爭對手的超前讓原地踏步的企業變得落後。打個比方,有一群人緩緩的向某個方向移動,而當中有個人選擇站在原地不動,移動的人群與那不動的人會被拉開距離,直到人群聚集而成的“圈”,脫離了單獨一人的“點”。在人群眼裡,那個人就是個被拋在後頭,與群體脫節了的淘汰。
ADVERTISEMENT
不是所有企業都有以靜制動的條件。老品牌因為追不上變化而被市場淘汰的例子,多的數不完。企業內部所堅持的競爭優勢不一定受顧客所認同。顧客認同的優勢才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就連飲食也逃不過這定律。原因不難理解,就是人們的對比心態。
廚師管不著食客的味蕾。食客覺得別家的食物比較好吃,廚師滿足不了顧客的期待,就是不好吃。廚師的口碑與成就,反倒是縹緲的參考。廚師能做的,不是調整調味迎合食客喜好,就是孤芳自賞的從此不做那食客的生意。若要說服食客改變想法,則是多此一舉。
企業也一樣,企業管不著顧客拿自家品牌跟誰比,也管不著顧客對比後的結論。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突破,確保自己在被拿來對比時,總是優勢的一方。一味的靠打廣告來造熱度,終究也贏不了顧客實際體驗後的對比性結論。
所以,企業自我突破很重要,接著要想的是如何突破。從企業行為學的角度來看,條件不就那兩組:企業的內部情況,以及企業賴以運作的員工。
先從企業本身說起。一般上我們看企業,都看設備、系統、大方向,然後才是策略。第一,企業有沒有科技設備來達到更低資源,更高產量,及更穩定品質的生產優勢。接著,企業有沒有系統,包括制定工作行為對錯以及標準的制度,還有工作由始至終的進行方式。再來,就是企業的大方向,或者說是企業未來要達到的目標。最後,才是企業以何種方式達到目標的策略。
坦白說,以上的都是基礎。只要受過訓練,例如報讀課程或自修,就能掌握的“硬”知識。我說是硬知識,因為企業本身成功,有其規律,可以文字化,所以容易傳承。在各類管理課程以及管理類書籍裡,若我們接觸到的是最當下的內容,那我們就能獲取參考。各種基礎模式加上個人經驗,搭配並調整出最適合企業運作的方式,企業就以此典範,中或長期的運作下去。
管事不難,難的是管人。性格的多層次,人心的不可捉摸,動力的不穩定,心情的隨境浮動,態度的三元性,還有行為與態度的不連貫,造成了員工的實際行為經常脫離企業的預測。員工行為的難以控制,接著為企業帶來人事困擾,並形成一股阻礙企業突破的內部障礙。
企業的內部情況只是條件,起到發揮作用的是員工的配合意願。管人的高境界,一是獲取對方信任,二是對方樂意配合,三是對方希望被認同,被賞識。當這三點到位了,員工才會展現自律,包括儘可能幫助企業運作,以及約束自己不對企業帶來困擾。接著,企業的所有資源,包括人力與時間,都能投入在突破現況的作業上,而不是浪費時間去推動進度,糾正工作,甚至處理內部糾紛。
所以,領導學裡有句名言:一流領導聚人心,二流領導抓規矩。企業若無法參透,那麼再完美的企業條件都只是門面。怎麼說呢?做完一份工作跟做好一份工作是兩個水準;知不知道跟要不要說是兩回事;同舟共濟跟置身事外會有兩個結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