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15pm 11/10/2022

生死

何国忠

中庸

如意安详

孔子

论语

杨绛

钱锺书

【如意安詳】是知也 / 何國忠

作者:何国忠

楊絳96歲時寫《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書分“本文”和“註釋”。活到稀有歲數,行文灑脫極了。“註釋”第11篇題為〈胡思亂想〉,做死後猜測。楊絳說當前形態容貌,和錢鍾書及女兒錢瑗重逢,一切平常,可是父母肯定驚奇。最後一次見面,母親不足60歲,她24歲。和父親分別時,父親67歲,她33歲。再次見面母親將嘆“你比我老了”,父親則說“爸爸都要叫你娘了。”倒過來問題一樣無解,以最清秀的十五、六歲容貌到天堂,父母歡喜,不過錢鍾書決不敢將“小姑娘當作老伴”,錢瑗也肯定把她當作“孫女兒”。

ADVERTISEMENT

雖是“胡思亂想”,卻將華人文化中的死後世界說得有趣。楊絳觸碰的課題不只神鬼,還包括靈魂、個性、本性、肉體、命理、修身、人生價值等概念。以傳說和民間信仰鋪陳,沒有受過哲學洗禮的人也能理解書中內容。人死後是不是萬事皆空?死後是不是自成世界?是問題也不是問題。她信神又信鬼,不信神又不信鬼。說法並不矛盾,實則是科學與宗教之間幾千年糾纏不清的告白。楊絳認為人有二部分,一是看得見的肉體,一是看不見的靈魂。靈魂是否不滅,見仁見智,但是“活著的人都有生命或靈魂,是不成問題的”。

楊絳依靠實際生活經驗,自問自答。“我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沒什麼條條框框阻礙我思想的自由。”雖無條條框框,卻也如她所言:“按照合理的規律,合乎邏輯的推理。”她信命,也不信命。信是由於人生充滿悲感,很多事情解釋不來。不信是因為在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職業選擇如此,鍛鍊自身如此,意志堅持更是如此。

2005年1月,楊絳出院,老年相關的病纏身:失眠、高血壓、右手腱鞘炎不能寫字。人在邊緣,用“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不過是避開不受歡迎的“死”字。住院時無聊,思索生老病死規律。兩年半後完成“本文”11篇,又發現一些題目值得發揮,增加散文14篇,名為“註釋”,“都是註釋本文的。”

楊絳是除周作人和沈從文之外,董橋最喜愛的作家。將本書當作文學作品,更能感受雋永意境。楊絳說孤獨一人近10年,最關心的人都已離去。夢裡和親人一起,面貌和衣服不在其中,知是他們,感覺是他們,“是熟識的”。書中有懷人情節卻無傷逝之情,因為她就快和他們真正一起了。

目的非來生,是此生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是《世說新語·傷逝》中王戎喪兒之句。聖人超越凡俗層次,不為情所累。最下之人愚鈍一世,與情失之交臂。讓情牢牢纏繞者,正是我們這樣的人。讀《走到人生邊上》,忘情、不及情、情之所鐘的不同境界進入腦中。楊絳對生死沒有困擾,她的情早已不知不覺中昇華。

在《我們仨》中已領會楊絳苦中作樂本事,從容與恬淡是她散文耐讀原因。人生邊上,再往前,就無處可去,寫《走到人生邊上》是希望在人生結束前再往後看,探索人生價值。“人活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

楊絳寫《論語》部分讓我歡喜。“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弟子中,她提子路最多,因為錢鍾書告訴她“孔子最喜歡子路”。雖常捱罵,卻最真率。子路一看到孔子受委屈,會狠巴巴護他,“樣子像要跟人拼命似的”。

楊絳談孔子弟子並未跑題,而是借“註釋”發揮其與生俱來的俏皮本色。她花心思尋找孔家女子,可惜史書記錄不詳。孔子9位同父異母姐姐,不知去向。孔子有兒名鯉,有多少女兒無從知道,女婿公冶長倒是歷史留名。楊絳感嘆史書“就是不屑記載女人的”。

孔子重禮,講究飲食起居,需家裡女人照料。楊絳判斷孔夫人能幹體貼。“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這是《》裡頭的話。“女子小人雖然難養,孔子一定養得很有辦法”。又說孔子和夫人“必定感情很好”。寫到這裡,她大概又想起錢鍾書了。

在老和病中掙扎寫書,目的非來生,是此生。“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她引了幾次《論語》中名句“未知生,焉知死”,“本文”結語時她另加一句“不知為不知”。能將生死說得如此有智慧,不知其實是知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