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瞧見首日封,是在我小學五年級時。那是舅舅收集的精美紀念封,郵票按主題分類,以本國特色為主,如熱帶雨林的飛禽走獸圖、奇花異草圖最吸睛。在網媒不盛行的年代,首日封可遇不可求,不但要關注新郵發行日,連花錢購買也得碰運氣。如今網媒發達,凡登記為大馬郵局會員,逢有新郵發行便會通知同好,但集郵風氣不再。
忽見友人分享關於主題“Hiasan Kepala Lelaki”首日封的信息,連忙點擊大馬郵局網站確認詳情。郵票上印著四款馬來式男性的傳統頭飾圖案:其中兩款“Lavung Tepo”和“Tempok”是原住民的頭飾;另外兩款“Tanjak”和“Siga”為馬來友族穿戴,生活中常見的有“Tanjak”頭飾。
ADVERTISEMENT
博物館、文化表演中不乏頭飾樣本,是馬來傳統服飾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生於90年代的我,小時候扭開電視機,印象裡比·南利出演的影劇就有穿戴頭巾。那些崇高地位的人,諸如元首、蘇丹、州務大臣和政府顯要,在隆重場合會佩戴頭飾,一般庶民則沒這般講究。現今社會的馬來男女穿著打扮趨向現代化,但在特別時節或場合也會佩戴新的頭飾,譬如婚禮上的新人也佩戴頭飾,有“一日皇帝”之稱。
我盯著郵票上的“Tanjak”頭飾,憶起開齋節前與先生逛街觀展時。適逢“飛輪海88”購物廣場二樓設有回顧比·南利輝煌年華的展覽。工作人員熱情地解說,見我倆對比·南利的舊影劇和音樂有共鳴,又對薩羅瑪親手裁製的服飾歎為觀止,如遇知己,分享更多相關事蹟。向來對民族服飾文化感興趣的先生逮住時機,因瞧見他們拿出馬來男性系在腰間的圓筒形布料(Samping),請教他們如何穿戴。在場友族一臉驚歎,索性拿出另一匹全新的“參平”讓先生跟著摺疊,繫於腰間。爾後又從展場後臺取出頭飾布料交給先生,指導步驟摺疊成傳統頭飾“Tanjak”,再由幾雙巧手把裝束整裝好。
英姿颯颯威勢十足
“Tanjak”頭飾以其特有的坡道結構,富有立體感,戴上頭飾更顯男子氣概。經過一番打扮,場上的男士挺胸直背,英姿颯颯,威勢十足。先生在反光鏡前邊打量邊用馬來語嘆道,“可惜缺了把短劍!”大家聽罷,相視而笑,如相識了數十年的鄰里。秉著對友族傳統服飾的好奇,駐足展場一小時有餘彷彿上了一堂興趣體驗班。回過神來,各式各樣印在郵票方寸空間裡的圖案,不只是勾畫出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極可能還是記憶匣子。
想到自己還未給先生帶生日禮物,決定給愛好集郵的他買這套新郵與首日封。奈何家附近的郵局沒有限量的紀念封了,只好購下成套的小張郵票、小全張與首日封。經友人提醒,可將全套票或小全張貼在特製信封右上角,加蓋發行日戳或紀念郵戳,便完成了首日實寄封。可見我經驗不足沒弄懂當中程序,於是再跑一趟郵局。櫃檯裡的馬來婦女見是我,微笑地給首日封蓋上發行日戳,上揚的嘴角流露出對欣賞異族文化的精神感到可貴,與集郵一樣,實屬難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