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6日訊)2008年,“弟子規”教育登陸馬來西亞,在許多華校甚至國民型學校,盛大而火熱地開展,取得不俗成果。
然而,隨著時代與領導者的變遷,弟子規的炙熱火焰已經逐漸黯淡,仍然堅持弟子規學習的學校所剩無幾;青年華小乃其中之一。
位於巴生港口的青年華小,於2011年開始搭上德行教育的列車,組織了弟子規家長學習班;11年來孜孜不倦地耕耘心田,為學校打造幸福快樂的氛圍。
是怎麼樣的因緣,成就了這所學校的特色校風?又是什麼力量,讓這樣的一批人,11年來始終堅持信念,不離不棄?
劉錦榮:向友校取經觀摩
該校學習班團長劉錦榮受訪時披露,當年他與一群熱心家長,通過向友校取經的方式,到當時弟子規做到非常到位的巴生興華小學,學習如何成立弟子規家長學習班,也組團遠赴檳城鍾靈學校去觀摩。
也是學習班發起人的劉錦榮指出,2011年,在該團顧問洪國如與李美霞伉儷的引薦下,接觸了傳統文化可以改變命運的知識,身在愛心爸媽團的劉錦榮遂向董事長拿督黃福美建議,成立傳統文化家長學習班,獲得董事長與時任校長陳愛莉的大力支持。
於是,他與團隊著手籌備,一面在中華總商會上課學習,一邊到巴生弟子規中心學習課件製作,致力把青年弟子規家長學習班辦了起來。
開班初期,許多家長基於牽掛孩子,未克加入學習班。2013年,他們決定開辦兒童班,讓親子共讀弟子規。
盼更多志願者加入團隊
“開始時,只分高年級及低年級班。如今,學生已增加至100餘人,每個年級各有一兩班。”
他補充,通常孩子畢業後,家長也跟著離開;但也有一些家長願意留下成為工委,畢業生則加入學長團,協助老師維持秩序或準備課件。
“無論如何,欠缺人手一直是我們面對的難題,希望更多志願人士加入我們的團隊,成為工委、老師或助教。我們每年都會進行培訓工委和老師。”
謝東源:認同以後是德行教育天下
同時,副團長謝東源則指出,他本身不是青年華小的家長,獲知這裡有傳統文化學習班,就在2017年毅然加入;2018年被提升為“老師”,隔年被推選為副團長。
他說,他最欣賞青年校長陳姝郿所說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弟子規”,因為,以後的世界,將會是德行教育的天下。
他自認深受臺灣蔡禮旭老師的影響,覺得弟子規是一門生活學問,學習的目標是為了融入生活,因為“愛”是弟子規的完滿落實。
他說,欲落實幸福人生,必須從家裡先做改變。通常,親子攜手參加學習班的家庭,在半年至一年之間,就會看到美麗的蛻變。
夫唱婦隨,謝東源的太太黃美清也是學習班老師。她認為,弟子規教育用在生活中,對事對物、處事待人,都有一套完善的方法,讀本猶如反照自我的鏡子。
黃美寶:兒女更瞭解父母辛苦
此外,秘書黃美寶也表示,教育從家裡開始,父母肯陪伴兒女參與學習班,得益更多,因兒女在參加弟子規活動後,更瞭解父母的辛苦。
她說,隨著華人傳統漸漸被忽視,該團舉辦的許多活動,正好填補了有關的缺失。
參與該團長達9年的教學組組長裴月玲指出,學生有如白紙,從基礎開始教導禮貌行為,讓他們明白生活中的可為和不可為,小朋友的吸收能力強,很快就加以實踐。
“最好自一年級開始紮根,從德育故事中學習禮儀,間中再帶一些活動,如為父母浴足、準備餐飲、折衣服、洗碗盤等,不但促進親子關係,小朋友也非常樂意來上課。”
陳保璇:三代同堂浴足讓人感動
入團逾十年的陳保璇老師稱,她負責的6年級及初中班更具挑戰,通過青少年互動的活動,曉以禮儀、孝道,強調知恩、感恩、報恩。
最令她感動的是,該團在2019舉辦三代同堂浴足時,場面和氛圍都感化許多人。礙於疫情,今年的浴足活動只在線上進行。
助教老師郭美芬亦表示,上完家長學習班之後,她開始擔任助教,尤其在MCO期間,停課不停學,由於正確使用網課技術,學生踴躍參與,在恢復實體課之後,一切順利。
李採嬨李洛誼:以“力行表”驗收成果
學長團長李採嬨和副團長李洛誼受訪時表示,她們從三年級開始參加弟子規學習班,畢業後接受培訓成為學長,幫忙老師維持班上秩序,也協助策劃活動、製作教材、操作電腦技術等,在學習中成長,在磨練中長大。
為了確認學生所學是否落實,該團一直以來都以“力行表”作為驗收的證件之一。表中列出“孩子自我力行/期許/反省”的成果,也包含“家長愛語(肯定/鼓勵)”及“老師愛語”。
通過家長給愛和老師給愛,促進親師合作,在校老師勸勉學生孝順父母,父母則督促孩子尊師重道。
親子師共學更見其效
劉錦榮補充,力行表要求寫得深入,不能只做口頭禪。
的確,弟子規不能只做口頭禪,單單背誦弟子規,期待假以時日的潛移默化,不如親子師共學,彼此身體力行,更見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