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第一代博物馆属于藏品展览,那么芙蓉谭扬街的泰和堂民俗文化馆,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历史任务了。独栋两层楼的旧式店屋,里头装有戏院、停车场、酒吧、金铺、眼镜店、印务局、杂货店、巴刹……难能的是,馆长黄永康一直以来很有意识地只收来自芙蓉的老物件,只为诉说在地的故事。
“我没想过要开文化馆。”黄永康说。单打独斗,他既是创办人、馆长、策展人,又是导览员、修复员、维修员……一人乐队有什么局限?
ADVERTISEMENT
不说不知,黄永康原来也想搞一间怀旧文创小铺。租下这栋老建筑物后,他在收拾时发现一块老招牌:黄泰和家用定衣洋货发客,一下子便把老建筑的历史再推前到1920年代。原本当地人追溯的是杂饭档、1980年代咖啡店、1950年代饼家、1940年代药材行。老招牌重见天日后才知最初是一家洋货行。
黄永康说不清当中缘分,发现那块老招牌之后,很多人都来洽,家里有什么古董老物,问他收不收。2年间,那些物件成套收来,就像魔法把一条老街区收进一栋店屋里。推门一看,金城戏院的招牌挂在左侧,观众席在右。关灯,音乐下,银幕上投影出一则又一则当时的幻灯片广告。“哒,哒,哒哒哒……”平时听惯声效,这次亲耳听见电影胶卷转动起来的声音,还真是鸡皮疙瘩。
这台电影放映机由黄永康亲自拆解,分开运来,再重新组装。他对机械维修不陌生,于是趁行动管制期间自己摸索,一层层探究进去,竟修复好了。就在泰和堂里,他坐在观众席,观赏梅艳芳和刘德华主演的《九一神雕侠侣》。
老爷车,可以发动;煤油灯,可以点燃;留声机,可以播放。所有物件,黄永康都尝试维修,就为让来的人不是走马看花,而是亲身体验。而修复过程也是他鼓励自己的方式,每次修好一个物件,满足感远大于平日累积的压力与灰心。
收集维修,赋予新生命
回到那一句“没想过要开文化馆”,当时他想的是收集那么多文物要干嘛,如果吸引不到人就只能关门大吉。更纠结的是,一旦拿下那些文物就有责任保护、保养、维修它们一辈子啦。
从博物馆的定义来看,研究、收藏、保存、诠释和展示,黄永康虽然不算专业研究,却也尽力赋予这些文物新生命。而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递这些文物背后的芙蓉老故事。好,也不好,万一他休息,就没人替文物说话了。
为教育下一代尽一份力
黄永康说,泰和堂渐渐有起色后,曾有朋友建议他租下隔壁店屋,打造成民宿、土产店和民俗文化馆一站式的旅游景点。他一口拒绝,因为并不想朝商业迈进。咦,挺符合博物馆的定义,非营利。(当然,门票收入用作场馆日常和维修开销还是必要的。)
他还有其他目的,为芙蓉文化事业尽一份力,还有教育下一代。呐,也是博物馆的定义,社区与教育。他不想来芙蓉的人只奔着烧包或其他美食,芙蓉不应是文化沙漠。每当学生到访,看他们投入感受怀旧老物,一句“很好玩”,对黄永康而言就心满意足了。
相关报道:
【民间文物馆/01】我们需要怎样的文物馆?
【民间文物馆/03】声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祖辈漂泊南洋之路──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民间文物馆/04】走读新山,保存祖先历史,挖掘在地文史──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民间文物馆/05】民间文物馆,如何发挥功能、永续经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