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你是否曾想像过1万年前人类的生活面貌,甚至长相是怎样的?
在东马砂拉越就有一个考古洞穴,陆续发现古人类和动物的遗骸及活动遗迹,考古学家证实早在6万5000年前,此地已有人类居住及活动。
ADVERTISEMENT
有鳄鱼的小河
尼亚洞是位于砂拉越美里尼亚国家公园内的溶洞穴群,距离美里市区约100公里,我们4人透过民宿租了一台德士前往尼亚洞,经过两小时车程,终于抵达尼亚洞国家公园的入口处。
买了门票,在门口拍照打卡后,准备进入尼亚洞范围时,天空传来一阵炸雷,顿时乌云密布。眼看快要下雨,但来都来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走!
首先我们必须搭船渡河,费用1令吉,全程不到3分钟。途中我们见到“小心鳄鱼”的告示牌,于是询问船家,才知道这条距离很短的小河会有鳄鱼出没,所幸没发生过鳄鱼袭击游客事件,但没事还是不要把手伸进河里。
窥探热带雨林生态
渡河后便是尼亚考古博物馆,可惜博物馆当天闭馆,于是我们步行至尼亚洞穴。首先需要走一段水泥路,接下来是木栈道和混凝土路。本来路途不难走,但早前下了一场雨,加上长满青苔,因此路面比较湿滑,需要放慢脚步,以免一不留神滑倒。
路途中,两旁树林及植物密密麻麻,种类繁杂,解说牌上也会解说这些树木及植物的种类。站在高耸直立的热带树种底下,顿时显得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沿途拍摄了许多热带树种及植物的照片,名称已记不得,但它们高大挺拔、形状特别的身影,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
燕窝交易的洞穴
当我们即将来到第一个洞口时,老天终于盛放它的热情,幻化成倾盆大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急忙从八宝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雨衣,套在身上,无畏其他游客的眼光,化身成为4个不同颜色的天线宝宝,继续旅程。
走过木制阶梯,来到第一个洞口——交易洞(Trade’s Cave),这时距离我们出发的时间已过了将近两小时。尼亚洞除了以出土古文物闻名,最出名的就属尼亚燕窝。
这个洞口之所以叫交易洞,是因为采燕人早期会与从中国南来的商人在这里买卖燕窝。如今留下来的木棚支架,是过去采燕人和中国商人搭建来过夜休息的地方。
Great Cave,震撼人类发展史
往前继续走,我们来到尼亚洞最重要的考古遗址。就在这里考古团队发掘了4万年前尼亚人的人头骸骨,将砂拉越人类发展史,推前至旧石器时代,证实了早在6万5000年前(或更早之前),已有人类在尼亚洞居住生活。
此刻我眼前的画面逐渐进入当时的人类,在没有电灯煤气炉情况下,钻木取火,为自己三餐而努力的情景。这时友人的呼唤将我重新拉回现实,抬头一看,雨停了,洞穴顶上透出一道光,让原本黑压压的洞穴有了一丝微微光芒,看着十分唯美,有一种天降圣光的感觉!
滋补圣品——燕窝
被誉为“滋补圣品”的燕窝,纵使价格高昂,不少人依旧对其大为追捧。来到尼亚洞,就不得不提燕窝了。
自古以来,丰富的燕窝成了尼亚人赖以维生的来源。在主要洞穴,抬头一看,就能看见平常采燕工人的采燕工具——将长竹竿及绳子衔接洞穴顶上的木架,底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以最古老传统的攀爬方式采集燕窝,可想而知采燕工人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及勇于冒着生命危险的勇气。
当我们还在佩服采燕工人时,突然一阵难闻的粪便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看,地上和阶梯扶手布满了蝙蝠粪便,幸亏我们早有准备,出发前已戴上手套。
“黑衣洞”与黑衣无关
接着来到了月亮洞,这里有座亭子,我们在此稍作休息。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了大量古文物,发现这里是尼亚洞古墓穴之一。
天空再次下起了毛毛雨,我们担心回程会耽误时间,所以并未多逗留,继续往前走,最后来到黑衣洞。
黑衣洞,也叫彩画洞穴(Painted Cave),至于为何叫黑衣洞,我们就不太清楚了。黑衣洞最特别的就是赤红色的壁画。
为了避免遭到破坏,壁画由栏杆维护,只可惜当天下大雨,洞穴里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眼力再好,再怎么仔细观察,就算配合手电筒,也看不到壁画上古人类留下的遗迹。后来从文献中得知,壁画长达30米,上面画有猎人、森林、动植物和昆虫的图像,是当时人类的真实生活写照。
遗憾留待下回弥补
结束尼亚洞探险之旅,回到国家公园入口处已是下午4点,此次的旅程比想像中轻松,原本以为整趟路程大部分时间需要手脚并用,但其实也还好,只是因为下雨的缘故,有些地方比较难走。
来尼亚洞,最好穿防滑鞋子,自备雨衣、手套、手电筒及足够的水。这次的旅程,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观赏彩画洞穴里的壁画。不过没关系,不完美的旅程,就待留下一回来弥补,或许这是让自己重游旧地的理由吧!
延伸阅读:
【砂拉越】姆禄国家公园,洞穴探秘
【砂拉越】勇闯石林尖峰──痛并快乐著的攀登之旅
【马来西亚】在地探索,自然人文艺术皆精彩
【马来西亚‧玻璃市】北部边境小镇巴东勿刹
【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寻访娘惹之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