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鎮不是依賴井水或河水生存。英資公司早在規劃林明各個區域時,引山水進池子來提供飲用水,其中就有名為“廠工寮”和“銀坑”。以前的居民需要常到那裡挑水回家,或者帶衣服到那清洗,或者戲水洗澡。
文:蔡慧琳(彭亨關丹人,中國東南大學在讀建築系碩士)
ADVERTISEMENT
五六十年代,我的外公開始在林明賣瀨粉,母親在林明長大,父親也曾在林明短暫工作,所以林明就像自己的故鄉,充滿了許多回憶。林明是藏在山谷之間的小鎮,除了僅有的蜿蜒鄉間路與外界聯通,幾乎與世隔絕,曾因錫礦產業而繁榮。
19世紀末,英資公司向彭亨蘇丹租賃該地發展錫礦產業,開啟了100年的輝煌歷史,直到1988年錫礦經濟日漸衰退下,PCCL公司(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 Limited)正式結業,小鎮也無奈地開始沒落。[1][2][3] 1988年始,當地居民和政府[4]一直設法努力讓小鎮轉型發展為文化歷史旅遊景點。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臨河開發的歷史錫礦城
當年林明鎮在英資公司的開發和管理下,宛如自治區小國,該公司有土地絕對管理權,區內產業都歸公司,也有權徵收地方稅務,印製錢幣[1]。公司投入資金提供完整的服務設施和規劃,包括水電、工人住宅、商鋪、電影院、醫院、郵政局,讓林明幾乎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當其他鄉鎮還需要點油燈的時候,以林明鎮的先進程度做為礦業發展區來說,它是馬來亞最早期通電的市鎮之一;擁有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免稅商店和享有各式各樣從倫敦來的名品。[5]
林明鎮分為兩區,鎮中心和郊外區被一條河分開,名為Kenau河。我曾經以為老舊的林明鎮,除了聯排木板店屋,都是沒有規劃的,其他住宅建築只是順勢建於河邊和山坡。其實不然,仔細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它的規劃是基於功能、階級和地形主導的。首先,主要錫礦開採區“大陂塘”設在了鎮的南部(河上游)一山坡上,這當然是根據地理礦區而設的,開採的礦石被運到坡下礦廠處理,還有鐵路載運錫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Pasir Kemudi,再轉為水運到關丹河口。最靠近錫礦工作區的是管理層住區,方便管控工作;再上,就是鎮中心的公共服務區,以廣闊的操場為中心,有慶典的日子,人們可以從四方八面聚集到這裡。再來才是商鋪區,有店屋、食堂、菜市場,還有各個籍貫的會館,服務居民的日常生活。(2019年大部分木屋遭受火災,老城的防火系統問題很需要市政府議會關注及採取對應措施。)
礦工宿舍和管理層住宅是根據階級而有不同的建築類型和地點分佈。低階層的宿舍較散佈於鎮上和河對岸,分別有單層多戶式的,現在留下來的前員工家庭多有買下幾戶,打通改建為更大空間的房子;雙層聯排式的,藏身於店屋後方小學旁邊;單層聯排式宿舍在河對岸,幾乎融入了其他自建式的村民民房。礦工工頭則可以分配到有圍園的單層獨立式房子,即“亞洲人獨立式”,樣式更像是殖民式的馬來屋。歐洲人管理層就會有自己的雙層樓獨立式洋房,樣式豪華氣派,偌大的院子散佈甚至隱蔽于山坡上各處。而PCCL總經理的洋房則坐落在鎮上最醒目的位置,處於山坡上,又處在南北主路的轉角處,可以俯瞰整個鎮和遠處的山景;當你在主路緩緩上坡時,就會感受到管理層的高高在上。(雖說管理層和員工之間階級分明,但林明的居民與歐籍管理層也是有種相處已久的真摯情感,尤其二戰時期的互相維護[1]。)
河對岸的村子則屬於自然開展的聚落肌理。與鎮上的中心性不同,村子是線性發展的,即自建式的民居會沿著主要路徑兩旁而建,路徑則是依循地勢、河和山坡蜿蜒;一些房子建於坡上,就需要踏著土路緩緩向上爬。自建式民居的類型多變,散佈有機,整體建築和路徑尺度宜人,也不會像鎮中心那般有開闊正式的場地,或是階級分明的分佈,非常適合騎著腳踏車緩緩穿梭其中。
與山水共生的環境
河,是林明的開始。河水夾雜著礦物,才會讓在下游的人發現並開始探索採集錫礦,早期不少華人以非法“山老鼠”方式到深山淘洗錫米,然後用竹筏順河流載到關丹賣給錫米收購商以換取收入[1]。雖然河是林明鎮的主要環境特徵,但似乎人們對它的印象不太深[6],除了在經過吊橋和主橋時能瞥見河流,鎮上很少有對河直接的視覺聯繫,或者沿河房子也不會和河有太大接觸。然而每年的洪水氾濫都讓林明鎮吃不消,各界希望市政府在“林明地方規劃書”上有意增添河濱公園外,也致力尋找減少水患的方法,讓林明鎮更加宜居。
林明鎮不是依賴井水或河水生存。英資公司早在規劃林明各個區域時,引山水進池子來提供飲用水,其中就有名為“廠工寮”和“銀坑”[7]。以前的居民需要常到那裡挑水回家,或者帶衣服到那清洗,或者戲水洗澡。也因為有清甜的山水,才會出現一些道地美食,如山水豆腐之類。鎮上有很多大溝渠,但渠水總是非常乾淨,因為很多都是山水流下坡道到河裡去的,我小時候就會在渠的上游放紙船,然後追著紙船跑到下游。
連綿的山巒是林明鎮內可以看到的美景。爬上林明山,俯視四周圍,全是層層疊疊、高低起伏的山巒,還有早晨時水霧繚繞帶來的涼意。
歷史遺蹟的保存及推廣
林明鎮的百年錫礦產業歷史一直被各界重視,市政府因此推辦林明博物館和礦場隧道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於1955年創辦的林明民眾圖書館,更有一小群老居民正努力收集並傳揚小鎮的故事,像舊礦工口中敘述的故事──採集錫礦的工作順序,礦井圖的講解,讓林明鎮的故事可以傳承得更生動有趣。他們也會講解關於從前的生活和社交活動,各個會館及廟宇的歷史。這些才是林明百年曆史一代傳一代的重要依據,讓林明能保留和善用它淳樸自然的特質,可持續發展下去。
[1] 譚惠心 (2019)/ “彭亨聯合有限公司與林明華人社會(1906-1988)”,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中文系。
[2] “Heritage Planning and Mining History”https://issuu.com/1001645295/docs/uf2101_group1_task_1_single_sided
[3] “Sejarah Perlombongan Bijih Timah Di Sungai Lembing”https://negeripahang.com/sejarah-perlombongan-bijih-timah-di-sungai-lembing
[4] Jabatan Perancangan Bandar dan Desa Pahang. Rancangan Kawasan Khas Sungai Lembing 2009.
[5] Osman Zulkepli (2019):“The Glory Days of Sungai Lembing”New Straits Times.
[6] Nur Farhana Azmi, Faizah Ahmad, and Azlan Shah Ali (2021):“Identifying Place Distinctiveness Through Cultural Resource Mapping”Journal of Regional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7] 星洲日報 (2015) :“連山水也中斷!林明人無‘雨’問蒼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