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用心教育

發佈: 7:02am 19/10/2022

夢想

弱勢組織

許願清單

金絲帶兒童圓夢計劃

ROLF

陳星彤

生命的彩虹

林麗澐

送禮

捐贈

慈善

禮物

新教育

圓夢

兒童

为弱势群体尽点心力,一起来送礼传爱

報道:本刊 陳星彤、照片:ROLF提供

说起做你我都不会陌生,现代人要在忙碌的生活做点善事、救济贫困,透过中间人捐钱、捐物资的方式最普遍也最方便,但对慈善组织“”()创办人却有不一样的坚持。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林丽沄深信,生命可以影响生命,她迄今举办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已经来到第16个年头。(摄影:本报 陈敬晖)

2007年,户外策展人林丽沄开创生命的彩虹,旗下“”活动也来到第16届。今年活动主要协助四大群体,分别是孤儿、B40低收入家庭、残障者和难民小孩。而计划和一般慈善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林丽沄坚守三“不”原则:不对外筹款、禁止商业宣传以及不可设红地毯。

ADVERTISEMENT

者透过儿童选择对象,于11月20日亲自到活动现场移交,实现孩子的。林丽沄和团队特别在活动前,极力发掘极少获得关注的,希望他们透过圆梦计划增加曝光度、唤起社会人士注意。

在日常衣食用品的需求都被满足的情况下,林丽沄希望今年的许愿清单可以增加羽毛球拍、篮球等课外运动用品。此外,该组织也会着重收集女孩内衣、内裤和卫生棉,“这些物品因为牵涉尺码问题,很少人捐赠,因此也很常出现在许愿清单里。”

至于挑选礼物的价格范围,林丽沄强调不需贵但是一定要新,“我一直和捐赠者说,这是小孩子的心愿,你不可以把家里不要的东西给他们。”同时,林丽沄也会教育儿童,不可向捐赠者指定礼物的品牌,“我会跟他(孩子)说,品牌是工作后自己赚钱去买的。”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橙丝带计划也会通过讲座和分享的方式,指引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寻得出路。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林丽沄不仅在马来西亚推动生命的彩虹运动,她也到印度、尼泊尔等地为儿童送暖,图为她2014年在印度帮助儿童圆梦的照片。

捐钱必须知道用途

即便如此,仍然不乏捐赠者在报名活动后,寄钱要求主办方协助购买礼物。林丽沄无法苟同此做法,“你要做好事就要坚持,我这里不是捐款中心。”她认为大众将善款交付给中间人,但多数不清楚钱是否真的送到需要帮助者的手上。

“就拿做功德来比喻,很多人认为我做(功德)了、给了钱,之后就是中间人的事。大家其实不懂钱捐给谁,也不清楚谁管理这笔钱,这是世界的通病。你要捐钱,就得知道为什么要捐(钱)。”

林丽沄曾应一家残障儿童孤儿院的请求,前往“清理”仓库,“我一开门发现里头一半的空间,放满一包包的带壳花生。但这里的孤儿四肢弯曲,连剥壳的能力都没有,他们要怎样剥花生?”

这也是圆梦计划坚持的,即给小孩填写许愿清单,以达到送人所需的理念。

深信生命影响生命

谈到林丽沄为何坚持三“不”原则,她说因为深信生命足以影响生命,“当一个捐赠者亲自去买3件裙子,移交礼物当天和小朋友相视那刻,感情就建立起来了。”即便捐赠者来年无法参与圆梦计划,一部分人也会私下探望小孩。当达到这个目的,林丽沄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她再分享一个例子称,一对夫妇在购买鞋子作为礼物,却记错小孩脚的尺寸,两人非常紧张、疯狂打电话询问正确的尺寸。就在圆梦计划活动当日,当他们亲眼看到小孩顺利把鞋子穿进去,夫妇俩当场喜极而泣。这对夫妇在活动结束后仍与那位小孩保持联系,林丽沄认为捐赠者拿到心愿单、挑选礼物,亲自送礼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所以我意图很坚定,捐赠者一定要看到小孩,小孩也一定要亲自和捐赠者道谢。”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生命的彩虹2011年发起“绿丝带运动”,教育儿童关注环境课题。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橙丝带代表“少年社会关怀计划”,大学生在金丝带圆梦计划中充当义工角色。

大学生加入收获多

除了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生命的彩虹慈善组织底下还有6项丝带运动,为蓝丝带、橙丝带、黄丝带、绿丝带、红丝带和紫丝带,分别代表生命的彩虹针对不同领域受苦的孩童展开帮助。

其中,橙丝带代表的“少年社会关怀计划”扮演重要角色,大学生报名参与橙丝带运动,除了在圆梦计划负责筹办游乐场(Funfair),更充当保姆角色,活动当天全程负责小朋友的安危。

林丽沄补充,一些孤儿会下意识认为收到礼物理所当然。因此,大学生有责任以“不道谢没礼物收”的态度教育他们。就在带领小朋友的过程中,不习惯把感谢挂在嘴边的大学生也会自我反省,在活动结束后有所收获。

“老实说一年送一次礼物帮助不大,但很多大学生在参加圆梦计划后,会把这个概念带到别的活动。这些外人看不到的小细节,就是我要建立起来的。”

在圆梦计划活动当天,林丽沄邀请新加坡的明星名厨李尚滨(Melvyn Lee)下厨,一圆小孩的美食梦,“在未来职业选择模糊不定的大学生,也可以趁此机会了解餐饮领域。”

慈善捐助仍不足,更多问题迫在眉睫

另外,一场疫情打碎许多户幸福家庭,大马约有六七千名儿童因此成为孤儿。林丽沄解释,这些小朋友在还没有心理准备下失去父母,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孤儿的身分,“他们原是家里的宝贝,突然变成乞丐,所以这一群年幼的疫情受害者态度非常恶劣。”

虽然很多人都将责任归咎看护者没有管教好,但问题出在这些小朋友把心门上锁、拒绝和外界沟通,林丽沄说:“所以我希望透过这次圆梦计划的活动,可以把这些小孩找出来。”

从事慈善事业数十载的林丽沄,同时发现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民间组织的处境也越来越难。她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人争相做慈善,但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妓女的小孩没有父亲签名得不到出生证明;更有的小孩因为种族课题,身分永远停留在六年级,无法接受更高教育。”他们为了生存被迫当贼,有犯罪背景的少年,孤儿院也不愿收留,林丽沄反问:这些根本的问题,又有谁来解决?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2015年,第七届金丝带儿童圆梦活动在湖滨公园以街头表演的形式进行,有250名孩童参与。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2017年,第九届金丝带儿童圆梦活动,以“学习”为主题替7所孤儿院小朋友圆梦。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2018年,第七届金丝带儿童圆梦活动在湖滨公园以街头表演的形式进行,250名孩童有份参与。

哪里需要,我就在

因此,林丽沄认为做善事可以不用“大”,只要透过生活小事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假设你知道孩子的同学家境困难,早餐可以多做一份给他。这是不多的钱,但对另个孩子来说是三餐温饱,根本不需要捐大量善款。”

当施善者某一天收到这个小孩用食物回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林丽沄说:“只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看出改变。”

同时,林丽沄呼吁捐赠者不要只替特定种族的小孩圆梦,“不是华人选华人的孩子,马来人选马来人的孩子,我想透过圆梦计划打破此框架。”她不讳言难度很高,但林丽沄表示会继续鼓励、推动捐赠者,勇于淡化心中的刻板印象。

最后,林丽沄谈起生命的彩虹慈善组织的命名,她说:“彩虹非固体,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人们看到彩虹就一定会兴奋、急着拍照,这就是彩虹的力量。”这也意味着,当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林丽沄就会带着资源前来,在施予援手后缓缓退场。

“以前天真想改变很多人,现在只要有一人能改变我就觉得成功了。还请大家11月20日来看一看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你就会明白的。”她说。

生命的彩虹金丝带儿童圆梦计划报名资讯:

礼物移交仪式将在11月20日于吉隆坡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Pavilion Bukit Jalil )举行,所有孩子的愿望清单将刊登于生命的彩虹的官方网站,有兴趣者请在11月13日前报名参加。

活动官方网站 www.rolfcommunity.org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生命的彩虹中以大学生为主的橙丝带运动,协助发挥他们的潜能、指引迷途羔羊,也通过做义工教育大学生。
新教育(18/10)第2版:生命的彩虹(记者:陈星彤)(摄影:陈敬晖)
林丽沄在2009年的金丝带圆梦活动中,将礼物转交给儿童参与者。

更多文章:

美国研究:ASD患者有望开车上路

自动轮椅减轻移动挑战,4子设计获IEM赛冠军

【研究故事】善用热带水果废弃物 减少环境污染

APU与蔡司合作,提供几何尺寸与公差培训 

英国文协增设雅思电脑考试中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0:00am 16/04/2025
TikTok更新“家庭配对”功能 助青少年培养平衡数码习惯

短视频平台TikTok推出了多项新功能,以提升家庭安全性,并帮助青少年培养更平衡的数码使用习惯。通过此次更新,家长和看护人现在可以在TikTok应用程式中查看并调整超过15项与安全、健康和隐私相关的功能,以更好地管理青少年的使用体验。

文、图:TikTok提供

TikTok的“家庭配对”功能最早于2020年推出,允许家长将自己的账户与青少年的账户绑定,从而加强对其TikTok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在原有的屏幕使用时间限制和隐私控制等功能基础上,TikTok的最新更新是在家庭用户和权威专家的反馈与建议指导下进行的,进一步改善了家长的管理工具。

3安全措施打造更健康的使用环境

为了加强家长对青少年屏幕使用时间的管理,TikTok推出了“定时休息”功能,允许看护人设置特定时段(如家庭时间、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限制青少年访问TikTok。

通过该功能,家长可以设定循环时间表来限制使用,并可通过由家长设置的密码视情况为青少年延长使用时间。这项是在TikTok现有的默认屏幕时间限制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所有18岁以下的用户默认每日使用上限为60分钟,家长可调整其使用时间。

为了加强家长对青少年屏幕使用时间的管理,TikTok推出了“定时休息”功能,允许看护人设置特定时段(如家庭时间、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限制青少年访问TikTok。

另一个提升家长管理能力的重要更新,是让家长可以查看其青少年子女的关注对象、粉丝以及被屏蔽的账号。通过更高的可见性,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互动情况,并更有效地管理其TikTok使用体验。

为了鼓励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夜间使用习惯,TikTok还为16岁以下的用户推出了“放松提示”功能。如果青少年在晚上10点后仍在使用TikTok,其“推荐内容”页面将被全屏提示打断,提示中配有舒缓音乐和提醒,以鼓励用户下线休息。

这一功能是TikTok致力于促进用户养成有意识屏幕使用习惯的更广泛承诺的一部分。未来的更新将引入冥想练习,帮助用户放松身心、提升睡眠质量。为了进一步减少睡前的数码干扰,TikTok也已为青少年用户关闭夜间推送通知。

为了鼓励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夜间使用习惯,TikTok还为16岁以下的用户推出了“放松提示”功能。
STEM专区为青少年推送多元教育内容

除了这些安全措施,家长现在还可以重新启用TikTok的STEM专区,即使青少年用户曾将其关闭。该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内容专区于去年率先在美国和欧洲上线,旨在帮助青少年发现平台上多元且富有启发的教育内容。过去3年中,全球已发布近千万条与STEM相关的视频。目前,STEM专区已覆盖一百多个国家,并持续扩展至更多市场,支持本地语言内容。如今,该专区已成为全球数百万青少年的学习工具,在地质学、古代历史等领域激发兴趣、提升知识。

这些最新的功能提升,体现了TikTok在网络安全与数字健康方面的持续承诺。该平台将继续通过收集家长、看护人以及专家的反馈,不断完善产品功能。通过持续优化“家庭配对”与“青少年安全”功能,TikTok致力于为家庭提供有效工具,帮助青少年建立负责任的数字使用习惯,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积极的使用环境。

更多【】:
纳米科技新突破:二维材料助力阿兹海默症治疗
2025年马来西亚国际家具展家具设计大赛 亚太科技大学获最佳院校奖
精英大学与ISCA合作 为会计系学生提供世界级培训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